學校大門正對面教學樓,右側樓梯向上走到二樓,你會看到走廊盡頭有一只放滿了廢棄塑料瓶的紅色箱子。而這只箱子的主人,就是在旁邊的教室里學習的我們。
關于這只紅箱子的來歷,說來話長呢!
學校對課間紀律管理很是嚴格,通常不允許學生隨便跑到操場上玩鬧。心里很壓抑的同學們只好在課間拿公物解悶。早先放在走廊上的塑料箱子,班里同學老是嫌它又臟又舊,平日里不是把瓶子隨手扔進箱中,就是把箱子當成投籃的籃筐。一下課,男生們就抱著個球,屁顛屁顛地跑去“毀壞公物”,還美其名曰“鍛煉身體”。
一天,那只箱子終于不堪重負“英年早逝”了。大多數同學認為那幾個癡迷籃球的男生該負主要責任,于是就逼迫他們再弄只箱子來頂替。在全班同學簽名的班規面前,那幾個球狂男生盡管一萬個不情愿,但最后還是悶悶不樂地答應了,好漢不吃眼前虧嘛。
第二天,他們神秘兮兮地搬來一只紙箱。搬到走廊盡頭之后,他們派一個人望風,其他人小心翼翼地把一個由籃筐改造成的、外面還包了一層鐵皮的垃圾箱放在了角落,完事后立馬閃人。老師看到之后,把他們叫去了辦公室。出乎我們意料的是,老師沒有懲罰他們,只是讓他們搬走那只鐵皮垃圾箱,而且也沒要求他們另找一只箱子。更出人意料的是,老師還特別準許他們每天中午可以不參加自修。后來,班委在征得大多數同學同意后,買了一只很普通但是很大的紅色箱子(就是本文開頭介紹的)來替代那只鐵皮籃球筐兼垃圾箱。
同學們愉快地使用著這只紅色箱子。沒有了球狂們對它的折磨,它倒還一直保持著青春的容顏。我們偶爾也疑惑老師當初對他們教育的結果,猜測中午球狂們去了哪里。可是誰都沒有主動再提起過,這個謎團就這么暫時擱下了。
一次下課后,老師微笑著拿出一張通知,告訴我們即將有一場初二年級的籃球賽。平日里天天都是讀書背書做題,能有機會觀賽還真難得,大家都有點興奮,而那幾個迷戀籃球的男生更是瘋狂地歡呼起來。老師非但沒有用往日的犀利眼神瞪他們,反而用包容的神態表達了對他們激動反應的默許。在一陣迷茫之后,我們終于明白了之前的事,便用歡呼和掌聲支持了這群球狂的堅持。為了一場比賽這么努力地提前備戰,雖然在常人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是在我們這個集體中,是最普通的行為,因為我們心目中的19班,應該永遠是年級段的驕傲,而我們都知道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奮戰。
比賽非常精彩。我們順利地闖過小組賽,雖然最后可惜地倒在了半決賽前,但同學們誰都沒有抱怨。只是走出球場時,球狂們落寞的表情還是讓我們很心疼。賽后,誰也沒有找裁判去理論結果的公正與否。有人特意到操場上找出了那個由籃筐改造而成的、在那段時間里球狂們一直用它來練習投籃的垃圾箱。這個并不精致的垃圾箱,承載著他們對集體、對籃球的熱愛。
至于這個鐵皮箱的最后歸宿嘛,據說是某一位球狂把它帶回了家,說要永久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