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研究課程(Project Work)”是新加坡教育局自2005年起正式開設的中學課程。四五個學生組成一個組,根據教育局的要求確定一個研究課題,在每年的11月——新加坡中學即將放寒假之際把研究結果呈現給教育局的評判員。
盡管“小組研究課程”是在每個高一學生升入高二年級之前結課,但這門課程的成績會被計算在學生高考的總成績里。換而言之,新加坡學生高考并不是“一卷定終身”。類似于“小組研究課程”,化學、物理、生物三門理科的實驗課程考察也在正式高考前展開——這樣既減輕了學生們高考時的壓力,也使學生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實驗課程。
“小組研究課程”開始于每年的三四月,新加坡教育局把安排好的學生組別通知到各個學校后,學生們便開始就感興趣的話題或項目展開討論。每組的負責老師會提出建議,給出一個最可行的研究方向。之后,學生們便開始就相關的課題展開調查。官方網站上的數據、圖書館的文獻等都是這類研究調查所需的最可信的資源。有了這些數據,學生們會對研究方向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就著手調查,發現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最后把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同學小蘇對于新加坡的交通系統很感興趣,他們那一組最終的研究方向定在“如何有效解決地鐵站內擁擠的問題”上。
一開始,小蘇和他的組員們利用課余時間到新加坡的幾個大型地鐵站作調查,觀察出現人流高峰的具體時段、其擁擠程度以及地鐵站管理人員為此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做了一系列的問卷調查、采訪之后,小蘇和組員們發現每到人流高峰期,地鐵站的工作人員就會通過廣播呼吁乘客排隊來減少混亂,或者是親自到地鐵站里把在等人或是其他不搭乘地鐵的人“請”出地鐵站。
通過當街的問卷調查,小蘇發現這些措施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地鐵站擁擠的問題,相反,對于地鐵站服務質量的抱怨不斷增長。小蘇和組員們經過思考,決定依靠地鐵站附近的商家來解決這個問題。商家提供一定限額的優惠券給小蘇,小蘇和組員一起在擁擠的地鐵站里分發,他們希望通過吸引乘客去商店的方式來減緩擁擠。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對于商家來說,小蘇等人幫他們做了商業推廣;而對小蘇他們來說,商店的合作使他們有機會調查優惠券的有效性。在今年8月,小蘇成功地獲得了一家服裝店的贊助。
不僅如此,小蘇他們還編寫并印制了宣傳冊,隨后和優惠券一起分發。幸運的是,通過第二次問卷調查,他們發現有了優惠券和宣傳冊后,人們的抱怨少了。相對于被“請”出地鐵站,大家自然更愿意拿著優惠券去商店里轉轉。
至此,小蘇他們的研究可以說取得了成果。
不同于其他學科,“小組研究課程”需要的不僅是豐富的常識,還要求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因選修的課不同,組員們的課余時間大多不一樣,為了合作就要盡量選在大家都沒課的時段來展開項目的調查。大家需要彼此充分理解,不能因為部分組員暫時的缺席而互相抱怨或推卸責任。
每年的11月是“小組研究課程”的呈堂總結時間。每個小組將9個月來的研究情況及研究結果向教育局評判員作最后匯報。每個小組都有25分鐘的陳述時間,評判員對研究小組呈現的內容及呈現方式評分,分數會被算進每個小組成員的高考總成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