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16日晚,南通市外(僑)辦主任紐啟賢和南通沈壽藝術館館長卜元,在同一時間收到一條手機短信,短信是中國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鄧英發來的,全文如下:
紐主任、卜館長:我去上海接奧巴馬剛返京,現正在出席國宴。你們的作品得到好評,奧巴馬驚嘆不已,胡主席親自介紹。祝賀你們!請代向大師和參加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緣起
為迎接奧巴馬總統訪華,早在年初,國家外交部禮賓司就開始籌備國禮事宜,并在全國范圍內精心挑選。2009年3月26日,作為江蘇考察的第四站,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夫人樂愛妹參贊等一行六七人來到了中國南通沈壽藝術館,進行實地考察。
沈壽藝術館是為紀念和傳揚我國著名刺繡藝人沈壽而建立的。沈壽,蘇州吳縣人,7歲拈針學藝,16歲已有繡名,并決心“以繡自立于世界”,素享“繡圣”,“神針”之美稱。沈壽以“中學為本,西學為用”,吸收運用西洋油畫的色彩理念,在豐富自己繡藝的基礎上,獨創了“仿真繡”,一舉改變了中國傳統刺繡作品有形有色卻少光少影的繡法,使中國刺繡的技藝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當下,樂愛妹參贊一行被“沈繡”精湛的技藝所吸引,所感動。一邊聽卜元館長娓娓動聽的介紹,一邊仔細觀摩欣賞藝術館所珍藏的一件件藝術精品。
在《耶穌像》前,卜元介紹說:“《耶穌像》是沈壽仿真繡的額峰之作,1915年參展美國舊金山世博會上,震動世界,并獲得一等大獎。當時就有人出高價購買,被張謇拒絕,當著國寶保存下來。今天,即將開幕的上海世博會將設館專門展覽,其意義非凡。”
一行人又駐足《意大利皇后像)前,卜元接著介紹道:“這幅作品應該說是“仿真繡”的成名代表作,被清朝政府作為國禮贈給意大利,轟動該國朝野,意大利皇帝皇后親自致函清政府,頌揚中國刺繡的精湛,并贈送沈壽一塊金表。從1909年至今整整一百年!”
“百年輪回,我們走到一個新的起點,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樂愛妹參贊意味深長地說。
卜元接著說:“絲綢之路是開放之路,是我國五千多年古老文化的表現,用繡品坐位國禮,針針線線,絲絲扣扣,既體現了我國的文化傳統,又表現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之意,是最理想的。”
樂愛妹參贊贊賞地點點頭。
6月3日,卜元接到樂愛妹親自打來的電話,告訴他外交部最終確定由沈壽藝術館制作一幅沈繡作品,作為國禮送給奧巴馬總統。并請卜元即日到北京商討有關事宜。6月5日,卜元飛往北京。外交部禮賓司范處長等人接待了卜元。范處長講了外交部領導的決定,談了此次贈送禮品的意義,“國禮”就是國家的利益,國家的利益至高無上,著重強調了政治性,責任性和保密性。同時對沈繡寄予厚望,并提供了一張奧巴馬全家福的照片。
照片上的奧巴馬和夫人及兩個女兒,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坐在樓梯下門檻處,有點中國居家古色古香的味道,表現了一個平民總統和美的家庭。據說是奧巴馬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卜元深感時間緊,任務重,責任重大,但僅憑一張照片,是難以做好繡稿的。他即向范處長提出,需要進一步提供奧巴馬的資訊資料,比如奧巴馬的生活照片,孩提時,年輕時,及競選前、競選中和競選后的照片,以及他和家人的愛好……
范處長驚奇的打斷他,愛好和繡稿有什么關系?卜元告訴他,根據他長期積累的經驗,一個人的愛好和他的氣質是緊密相關的,喜歡運動的,他的體型剛健有力;喜歡藝術的,他表現的是天馬行空,放浪不羈;喜歡文學的,更多表現的是哲學的思考……獨特的氣質更能顯示人物的個性。范處長聽了連連點頭:“卜館長是藝術家,這藝術上的事聽你的。“他請卜元在北京多待一天。他馬上派人聯系美國駐中國大使館,請他們提供有關資料。
卜元思索了一會,又建議說:“全家福好像俗氣了點,用在一個家庭是可以的。胡主席和奧巴馬總統會晤,是兩個小家的歡聚,更是兩個大國的歡聚,是不是用合家歡,這樣大氣一點,更能體現和諧美滿的理念。”
“說的好,你理解得很深刻,你放心大膽的去做吧,我們支持你!”范處長爽朗的性格使卜元信心倍增。
第二天上午,卜元帶著美國大使館提供的奧巴馬總統相關資訊資料飛回南通。
緣分
沈壽藝術館館長卜元,是沈繡傳承人之一,高級工藝美術師,長期從事沈繡藝術的傳承研究和創作工作,他創作的多幅沈繡精品被國內外各大博物館收藏,其中《夜宴圖》由南京博物館收藏,《簪花仕女圖》被德國博物館收藏。他曾與著名畫家范曾合作,繡制了一定限量的范曾書畫力作,成為國內外藝術文化交流的重要禮品。
卜元具有精湛的繪畫技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閱歷,應該說,繪制一幅繡稿是駕輕就熟的。但他深深地明白這次“合家歡”繡稿非同尋常。繡稿是繡品的基礎也是靈魂,一個好的繡稿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這次繡像的藝術總監,更是責無旁貸。
為了保密,卜元回到南通后立即在市區偏僻之處租了一個頂樓,用來封閉式運作。他組織了沈繡第三代,第四代傳人,從事沈繡四十年左右的三位高級工藝美術師攜四位工藝美術師,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全力以赴進行繡像的準備。他自己則朝思暮想,苦苦構思,
整整6天過去,卜元認真研究了美國大使館提供的資料,翻遍了介紹奧巴馬家庭的書籍和資料,查遍了網上有關奧巴馬資訊和材料。但他仍一筆未動,他似乎還沒找到感覺,那一觸即動,如涌泉般的靈感。
夜深人靜,實不能寐,卜元已經連續幾夜住在館里沒有回去他又站在(耶穌像)前,默默地沉思著。他一針針,一線線,一絲絲地細細品味,體會著上面每一寸用心,他感到他的心猛地動了一下。他想起了沈老(即沈粹縝,鄒韜奮先生夫人,沈壽的侄女)曾經和他說過的往事:當時為了參加舊金山世博會,有人提議繡佛像送展,張謇認為不妥,正好張孝若從德國回來,帶回一批“洋畫”。張謇從中選出耶穌蒙難記,沈壽也認為很好,適合她的仿真繡的針法……卜元久久地凝視著《耶穌像》圖中耶穌頭戴荊棘冕冠,額頭被荊棘刺破,血液下淌,皮膚蒼白,酷刑下的兩眼上翻而又強忍疼痛的強毅剛韌神情,痛苦而悲壯地注視著上帝的存在。卜元被深深地震撼了: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受盡列強的欺負,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中國何時才能富強?人民何時才能溫飽?針針是血,線線是淚,通過耶穌的雙眼,卜元似乎明白了這幅繡像的真正含義。他們不是單純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而是發泄他們心中憂國憂民之思。
現在國家已經強大,人民已經富裕,和世界第一強國平起平坐,平等對話,共同解決世界難題,足以慰告兩位先人的在天之靈。百年之前,沈壽的一幅《意大利皇后像》由清政府贈送給意大利,另一幅《耶穌像)送到美國舊金山參加世博會。百年之后,沈繡再一次走出國門,由中國政府贈給美國元首,意義不可同日而語。當年,沈壽的憂國憂民之情悲憤痛苦之心;而今卜元自接到任務后,是滿心的歡喜,滿腔的熱情,整天沉浸在興奮之中。他一定要繡出中華名族的尊嚴,繡出現代中國人的精氣神,更耍繡出沈繡高超精湛的技藝,重鑄仿真繡的輝煌。他體會到中央領導的意圖,和諧之念,包容之心。他豁然開朗,這幅繡像的理念是和諧,基調是歡聚,“繡眼”是微笑。是奧巴馬幽默機智的微笑,是夫人健康燦爛的微笑,是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微笑,通過他們的微笑,傳導中國人民的和諧理念,熱愛世界和平之心。于是一切迎刃而解,對奧巴馬“機器人”的微笑,進行適當修飾,增加一點幽默,對小女兒原是閉口笑改為開口笑,一家四口開口微笑合家歡樂。那背景呢?卜元沉思了一會,信步走到館外。
月光下,濂河水徽微波動,閃動著一陣陣藍光。卜元情不自禁地哼了一句“春來江水綠如藍”,對,藍色。卜元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藍色充滿了夢幻的色彩,簡潔明快,純凈浪漫,他代表美國精神:藍色,是天空,是海洋,是大自然和奧巴馬合家歡,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卜元決定采用天藍色作為繡像的背景。一切都水到渠成。
卜元回到畫室,立刻動手了。
又過了一個星期,繡稿的小樣做出來了。卜元立即飛往北京,外交部禮賓司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了審閱,提了幾條修改意見。卜回通后進行了認真的修改,又用了8天時間,做出了大樣,又急送北京進行審定。北京做了稍微的修改就定下來了。結緣
繡一幅高86厘米,寬64厘米的繡品,一人需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千針萬線,任何討巧都是不可能的。卜元決定用7人來繡制,采取組合移動法,既分工又合作,同時人歇針不歇,保證時間的充分寬裕。繡像于7月1日動工,力爭4個月完成,確保奧巴馬總統訪華前半個月完成。
繡稿上的奧巴馬總統一家4人,笑口常開,其樂融融,看似簡單實際十分復雜。每個人的笑容各不相同,奧巴馬是幽默,夫人是燦爛,大女兒是仰頭嘻笑,小女兒是低頭微笑:那頭發也各不相同,奧巴馬是短短的,夫人是垂直的,大女兒是波浪的,小女兒是卷曲的。這是沈繡第一次表達黑人肖像。但在藝術總監卜元的統籌策劃下,大家配合默契,繡制的十分得心應手,色絲配搭猶如敷彩,將人物真切、生動,感人的神韻,表達的惟妙惟肖,藝術造詣爐火純青。在沈繡原有的齊針,搶針,單套針,雙套針,扎針,刻鱗針,肉入針,刺針等13種常用針法和劈針,施針、散整針、旋針,虛實針等五種仿真繡針法的基礎上,又創新增加了滾針,肌肉針、發繡針等純仿真繡技法。
繡制《奧巴馬合家歡》肖像所用色線一百多種,均為天然蠶絲經過特殊染色而成,在對膚色的處理上,巧妙地運用傳統的棕色來表現奧巴馬全家的膚色。第一層繡的是肉色,第二層繡的是棕色,第三層繡的是淺咖啡色,第四層繡的是深咖啡色,最后形成了棕色,再加上絲線的光澤,使作品中人物的膚色更加明亮生動,運用旋轉絲理,并根據肌膚紋理運針,用絲針、散套針、雙套針,旋針處理,達到了作品繡工精巧細膩,線條粗細均勻,絲理圓轉自如,色彩調和,濃淡合度的藝術效果。對奧巴馬夫人手臂和膝蓋處更是創造性的使用了肌肉針,使奧巴馬夫人顯得更加矯健美麗,運動天賦暴露無遺。對于眼睛的處理,運用了仿真繡技法,眼球準確,細致的用了施針,眼白的線條由稀到密,針腳由長到短運用了虛實針,眼瞼處用色較深,排針較密,眼珠的反光點用劈成僅有頭發絲四分之一細的線分批繡制。將笑容從一家四口的眼睛里流露出來,合家歡聚的神情表現的淋漓精致,完美精致。大師們巧妙,神奇地運用四五種繡線的色彩,大膽的創造出發繡針,加入到沈繡針法之中,形象的表達了奧巴馬一家人的頭發的質感,卷曲和波浪之勢,有凹凸變化質感,從而形成立體美感。
卜元十分細心,他從資料中發現白宮掛的相框都是橡木的,并了解到相框的尺寸,考慮到美國的氣候,卜元決定采用橡木做材料,但用的是紅木工藝,繡像更具有宮廷藝術和皇家氣派。
11月5日,《奧巴馬合家歡》終于完成。
11月7日,卜元將繡品送往北京。外交部的領導看了繡像,非常滿意,并囑咐卜元最近一段時間不要外出,萬一有什么情況還得請他再來北京。
2009年11月16日晚上9點鐘,卜元接到外賓司鄧英的信息,知道奧巴馬看了非常驚奇,非常感動、非常高興。胡主席用十多分鐘時間親自介紹了沈繡,江蘇和南通,胡主席對沈繡是如數家珍,對江蘇的文化是了如指掌,盡顯一個大國元首的風范和睿智。卜元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光榮,《奧巴馬總統合家歡》作為國禮送給奧巴馬總統是沈繡的榮耀,他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精湛的刺繡藝術魅力,重鑄了仿真繡的輝煌。
中國沈繡通過美國家庭,向世界透露出和平之意,和諧之念——全世界的合家歡。歷史將會記住:《奧巴馬總統合家歡》,中國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