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又次敲響把過去拋在了身后。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人們歡呼,人們惆悵,或許還有點淡淡的感傷。無論清醒或茫然,無論麻木或多愁善感,節日帶給大多數中國人的還是快樂和對幸福的期待。
但有這樣一群人,隨著他們的轉身離去,一段歷史便從此終結。到2009年底,44.8萬代課教師按計劃全部清退。
計劃,又是計劃。
代課教師!我不能不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古代有士族寒門有士農工商有貴賤嫡庶有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秩序井然,等級森嚴,今天也不含糊,看……有的企業叫國有企業,有的企業叫民營企業,有的人叫官員,有的人叫老百姓。有的人叫工人,有的人叫農民,有的人叫農民工。有的人叫教師(公辦),有的人叫代課教師(民辦)。同樣有條不紊,
孔老夫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農民工雖然也是工但前面加了定語就決定了你終究還是農民你是很難真正進人城市的,你也很難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醫療養老等福利,好在你的前面還有農民兩個字,一旦城市不再需要你,你還可以乖乖地回到農村去種你的地,還有退路可走。
代課教師也是教師雖然大多數沒有在師范院校接受過正規教育或許知識水平不如公辦教師那么高,但我想他們的貢獻也許并不少,農村的孩子有幾個沒有接受過代課教師的教育?大學里的農村孩子似乎比城里人也不少。代謀教師也是教師雖然他們所在的地方多是公辦教師不愿去的地方雖然他們還得兼顧田里的莊稼活雖然他們的工資和福利(為零)比公辦教師差的不是一個量級,雖然他們熱愛著并不屬于他們的事業和學生,雖然他們創造著奇跡和一段無法復制的歷史但他們仍要離去。
在新聞圖片上看到了他們的淚水,看到了他們孤獨的背影。我想問:他們今后將怎樣?做個全職的農民?只是在沉重的體力勞動之余,在夢鄉中在晚年的回憶里,多了點遐想回蕩起一陣書聲瑯瑯?我很憂慮。憂慮他們的生活,憂慮他們的空缺將由誰來填補。
把新年的祝福送給他們送給農村里的孩子們。
(作者系知名學者,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