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原本安寧平靜的中國近海突然波詭云異,大有山雨欲來之勢。先有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將參加美韓聯合軍演的鼓噪,后是國務卿克林頓·希拉里在東盟外長論壇上的煽動。美國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區域頻頻對華發難,還試圖拉幫結派、站隊劃線,令人聯想起了冷戰這個本該躺在故紙堆里的舊詞。
對此,一向敏感的媒體嗅出了其中的氣味。對于美韓聯合軍演,韓國《文化日報》就曾評論說,朝鮮半島周邊局勢出現了進入新冷戰的征兆,美國和中國正在回歸臨時性的冷戰關系。香港《明報》對此評論說,日本自衛隊最后一刻成為這次美韓軍演的“觀察員”,美日韓三國聯盟呼之欲出。這等于是把底牌亮了出來,這個冷戰年間已經存在的“鐵三角”再次集結,既對付朝鮮,更是把炮口逐漸朝向日益崛起的中國。美國在東南亞的動作讓它的戰略意圖顯得更加明晰。《韓民族新聞》的分析說,繼25日在日本海和黃海開始的韓美軍事演習之后,美國在中國南海也設定了“第二戰線”。加拿大《環球郵報》分析稱,冷眼關注中國在東亞日漸擴展的影響力多年,作為這一地區“舊勢力”的美國卷土重來,重新介入東亞事務,從東北亞和東南亞兩條邊界“圍堵中國”。
媒體的分析和揣測縱然有夸大渲染的成分,但美國的用心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在希拉里口中體現得再清楚不過了。她在越南東盟外長論壇上聲稱,美國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爭端表示關切,爭端的解決“涉及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支持所有提出主權要求的各國展開合作和協商,我們反對任何國家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在東盟這樣一個亞洲區域合作組織上大談美國國家利益,并且直白地鼓動與中國有分歧的地區國家展開“合作和協商”,很難想象美國仍然在用早已過時的冷戰思維來面對當今這個時代的問題。美國的做法無異于嘗試在亞洲拉起一個同盟,來遏制中國的和平發展,完全可以稱之為“地區冷戰思維”。
楊潔篪外長對希拉里的言論進行了有力回擊。南海的形勢原本就是和平穩定的,南海問題不是一個地區性問題,更不是一個國際性問題,而是中國同相關國家的雙邊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渠道已經存在而且是暢通的,中國和東盟國家在處理南海問題上也已經取得了共識,在這種情況下渲染這一問題是一種變向脅迫,同時也是對亞洲國家獨立自主形象的損害,對亞洲尊嚴的一種踐踏。楊潔篪外長也再次重申了解決南海問題的途徑,那就是繼續遵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共識,通過友好協商和平解決爭議,以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維護睦鄰友好。中方用理性嚴肅的態度回應了美國妄圖煽動對立的觀點。
可以說,美國一方面不顧中方一直在精心維護的中美關系大局、對中國進行的威脅,另一方面也對亞洲區域合作的良好發展勢頭構成了挑戰。美國的做法完全不顧亞洲國家的利益,與其自身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不符。同時,從其言行中所有人都可以讀出這樣的邏輯,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所謂國家利益是建立在本區域的分立與對抗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對本地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國家的敵視基礎上的。相信任何一個對自身國家利益有清楚認識的亞洲國家都會意識到這一點,對美國的地區冷戰思維敬而遠之,警惕其危害到亞洲區域合作的未來前景和本國本地區的真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