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迅速融入到相互依賴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隨著中國越來越廣泛、深入地參與世界事務,中國的海外利益已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如何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成為新時期中國國際戰略的重要課題。
中國海外利益的內涵和特征
“海外利益”實際上是“境外的國家利益”,是國家利益的海外延伸。一國的海外利益主要包括:海外公民僑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國家在境外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利益,駐外機構及駐外公司企業的安全;對外交通運輸線及運輸工具安全等等。學者們認為中國的海外利益即在中國領土之外的中國國家利益,其內容包括海外政治利益、海外經濟利益和海外文化利益,以及為維護這些利益而相伴的海外安全利益。海外經濟利益是海外利益的核心。當前中國的商品出口、原料進口、吸引外資、引進技術、國際旅游、工程承包、勞務出口、境外投資和技術出口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海外市場也拓展了相當的份額。海外政治利益主要表現為維護國家現有的社會制度,維護主權獨立和完整,維護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逐步擴大自己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等。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海外文化利益是指國家的文化習慣、信仰和價值觀念在國家疆域外的客觀存在——諸如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學院就是中國海外文化利益的載體之一。在中國海外利益迅速拓展的時代,必將伴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問題——這種維護既包括傳統安全領域,也包括日益上升的非傳統安全領域,前者如近年來日益為國家所關心的海上通道安全,后者如海外中國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問題,這是中國融入國際體系下海外安全利益的新課題。此外,海外有3000多萬華僑華人,在必要的時候也要給予幫助。中國的海外經濟利益首當其沖,政治和安全利益次之,三者構成了國家海外利益的基本內容。
從地區分布來看,中國的海外利益成發散狀從點到面已經從國內、周邊擴展至全球,尤以周邊國家、發達國家以及能源豐富的地區利益最為集中。中國海外經濟利益大部分集中在發達國家,較多依賴歐美市場和以日本、東盟、韓國為代表的亞洲市場。但從地緣戰略角度出發,中國在亞洲和周邊的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正日益增加,擴展速度超過世界其他地區。中國與一些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中亞、中東和非洲)的經濟合作近年也快速增長,主要是中國對當地的能源(石油)與原材料(富鐵礦,錳、鉻、鉀、鹽、銅、鋁等戰略資源)需求強烈。
中國海外利益的出現和獲得首先源于自身的改革開放政策,以向外部世界打開國門的方式進入世界市場,其獲得的方式不具有掠奪性,而選擇和平的發展道路;中國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開展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中國海外利益的獲得和維護與國際社會的規則和程序如聯合國憲章、國際組織的規章和制度以及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等具有內在的邏輯的一致性。中國海外利益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聯系起來,把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平等參與國際決策,通過合作求得發展,既滿足了自身的國家利益,也有利于國際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國際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尤其是廣大的發展中國家能夠獲益,中國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拉動力量,從而促使中國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有利于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
2004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次駐外使節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要增強外交工作的創造性、主動性、進取性,維護和拓展我國國家利益;要加強經濟外交和文化外交,推動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深入開展對外宣傳和對外文化交流;要增強我國海外利益保護能力,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改進工作作風,滿腔熱情地為在國外的我國公民和法人服務。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海外利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對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就成為中國對外戰略面臨的重要課題。
第一,轉變國家利益觀念,樹立具有全球意識的國家利益觀。在中國與國際社會聯系越來越密切的形勢下,中國的海外利益遍及全球,其內涵、空間分布、實現方式和手段、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需要正確界定自己的國家利益,在維護和實現國家利益方面要有全球眼光,要具有多維性、系統性、戰略性和前瞻性,使中國在海外利益的實現、拓展和維護的進程中,不單是一個被動的“刺激——反應”過程,而是一個積極參與的過程??陀^上說,只要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道義,并用和平手段謀取的海外利益,都是合理的國家利益訴求,但是,中國正當的海外利益訴求常常被誤解,甚至被不友好地解讀。面對這樣的輿論氛圍,任何試圖掩飾正當利益的言論和行為,都無助于澄清迷霧,甚至有弄巧成拙之嫌。因此,對中國正當海外利益的不懷好意的指責,要有理、有力、有節地予以反駁。
第二,制定適當的國際戰略。中國的海外利益越融入世界經濟全球化,中國的海外利益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就越深刻,中國必須制定具有世界性、整體性與綜合性、預見性的國際戰略。單純從經濟層面來說,發達國家的國際戰略從來有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如何保障外來資源供應滿足國內建設的需要,二是如何保障本國龐大的海外經濟利益。由于中國和外部世界高度的相互依賴性,中國在這兩個方面的需求愈來愈顯著,但是,“無論是保護本國的海外經濟利益還是從海外獲取國內所需要的資源,中國現有的國際戰略遠遠不能夠勝任”。這種現象如果不逐步加以改變,中國經濟越繁榮,西方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巧取豪奪”就越猖獗,中國海外經濟與金融的安全系數就越是在持續降低。
第三,建立保障和應急機制,為維護海外利益提供制度保證。中國政府要對中國的海外利益建立實質性的保障機制,提供外交、法律、制度等政策層面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資管理制度等。為保護中國公民海外安全,由外交部牽頭,中國政府已經建立了協調、預警、應急、服務和磋商五大機制。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單純依靠外交部來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顯然是不夠的,中國海外利益的維護需要中國政府各部門緊密協作。
第四,要有風險意識,加強對海外各類風險尤其是政治風險的評估、識別和預警管理并定期發布,要考慮商業活動背后的非商業因素。評估的主體以政府為主,企業和個人也要了解在境外的風險。評估的重點是導致有關投資環境突然出現變化的政治力量和政治因素,東道國對外國公司的法律及政策、各個政黨的政治觀念及其力量對比的消長,各類政策的走向和決策程序,與中國政府的親疏程度等。與海外利益有關的政治風險即使不能規避,也可將損失減低到最小。
第五,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是在發展中國家無權的情況下,按照發達國家利益形成的。舊秩序的特點就是不公正、不平等和不合理。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建立的新的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有助于世界各國共同繁榮、共同發展,從而有助于中國海外利益的實現和維護。當然,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依靠現有的多邊主義制度解決分歧和爭端并從中受益,并不意味著中國認同舊秩序、放棄了自己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中國將以漸進的、非對抗性的和積極的方式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民主、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六,建設一支能夠維護海外利益的防衛性的強大海軍。海軍是唯一能在和平時期走出國門、走到國際公共場合、走到其他國家的國際性軍種。海軍的功能在平時主要表現為武力威懾、處理危機、人道主義救援、打擊海盜、預防等,戰時則表現為爭奪制海權、遠洋護航、保護海上交通線等,它活動的空間應該是在全球海洋,可以有效地利用占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這一公共物品,由此可見,海軍是最能夠保護主權國家海外利益的軍種。保護遍布于世界的中國海外利益,是時代賦予中國海軍新的歷史使命。相對于中國海外利益的迅速拓展來說,中國維護海外利益的軍事自衛手段仍然嚴重滯后。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設一支能夠維護中國廣泛海外利益的、與世界軍事形勢相適應的強大的海軍。中國不稱霸,并不意味著中國不保護自己的海外利益。中國強大海軍的建設,是有利于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繁榮,也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海外利益的實現需要處理的兩個關系
第一,中國海外利益維護和實現過程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競爭、克制與合作。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在國家利益方面存在著競爭關系,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不同的戰略利益和戰略目標。西方發達國家建立并主導了當今的國際體系,它們擁有極其廣泛的海外利益,需要保持西方陣營在世界范圍內的既得利益和權力地位,打壓可能對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構成威脅的潛在對手;中國是一個新興的發展中大國,中國要走向世界,維護自己的海外利益,捍衛國際法賦予中國平等的發展權。隨著中國海外利益的增加和擴展,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這種結構性的矛盾就可能表現出來。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堅持走和平的發展道路,不會奉行修正主義的外交戰略,更不可能以武力的方式去推翻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這種非擴張性的海外利益的拓展決定了中國在與西方國家打交道過程中會采取克制的態度。所謂克制,就是中國在海外利益的實現與拓展過程中,有保留地使用自己的權力,不會挑戰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并希望自己得到發達國家同樣的對待。中國日益廣泛的海外利益,只是中國根據國際法賦予中國平等發展權合乎邏輯的必然結果,中國在世界任何地區不會尋求排他性的戰略利益。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在海外利益方面應該而且能夠建立一種戰略上的相容互惠關系,如都需要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希望世界經濟的繁榮,而且,中國愿意維持國際社會的現狀,在現行的國際框架之內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這些都有賴于雙方之間,尤其是中美之間的合作。
第二,中國海外利益維護和實現過程中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共贏的合作關系。中國在發展中國家海外利益的廣泛出現是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中國始終把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作為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點。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海外利益與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愿望和要求,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中國這種海外利益,更是通過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獲得的。這種合作是一種共贏的合作: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海外利益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從而也有利于維護和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利益。多年來,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彼此給予持續的外交支持說明了這種利益的一致性。
然而,中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之間也存在一些分歧。它首先來自外部的因素,即西方國家為維護既得利益而指責中采取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援助,指責中國掠奪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卻不顧及由此帶來的政治、環境或社會后果。其次,由于歷史原因,歐美在部分發展中國家培植了相當的親西方政治勢力。最后,亞非拉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經援、投資等方面對中國的期望上升,并抱怨中國貿易順差過大等。這些分歧是技術性的,而不是根本性的,雙方之間不存在戰略利益的不可調和性。這些分歧,從中國自身來說,可以通過按照國際規則辦事、合作共贏、做負責任的大國、參與地區建設構建集體認同等方式得以解決。
(責任編輯: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