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世界政黨形勢總體保持穩定,但熱點、亮點不少??偟目?,西方國家無多數議會續有出現,歐洲保守政黨“右傾”活動增多;越南、朝鮮、古巴等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頻推新舉措、不少發展中國家政黨以公投、修法等形式推進本國政治發展;多國政黨著力夯實黨建、推進改革。
一、多國大選順利完成,選舉結果引人矚目。三季度,全球約有10多國舉行全國和重要地方選舉。繼英國之后,澳大利亞、瑞典兩國也出現無多數議會,執政黨勉強保住組閣權并爭取聯合執政。這進一步說明西方國家選民分化嚴重,單一政黨謀求政壇多數派地位的難度增大、聯合執政有望成為主流趨勢。而在發展中國家中,波蘭、布隆迪、盧旺達、委內瑞拉等多國執政黨贏得總統或議會選舉。所羅門議會選舉獨立候選人贏得半數以上席位,任何政黨希望組閣都必須爭取到足夠多的獨立候選人支持。阿富汗議會選舉艱難推進,舞弊和違規投訴數量驚人,選舉委員會可能對7個省份重新計票。日本在野黨自民黨、韓國執政黨大國家黨及墨西哥執政黨國家行動黨分別在本國中期議會選舉、國會再選和補選以及地方選舉中表現不俗。與此同時,一些重要或敏感國家選戰趨于白熱化。美國中期選舉黨內初選拉開序幕,“茶黨”全面攪局,干擾共和黨布局并對美中期選舉產生一定影響。巴西總統選戰進入最后關頭的電視辯論,各候選人全力拉票。緬甸軍政府繼續通過司法等途徑打壓異己,強化鞏固與發展黨優勢地位。
二、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著力加強黨建、鞏固執政地位:越南共產黨穩步推進三級黨代會直選試點工作,在1400個基層黨組織、230個縣(郡)以及10個省(直轄市)進行黨代會直選試點。越共中央要求中央組織部研提總書記直選方案,供越共十一大研究決策。朝鮮勞動黨時隔多年舉行黨代表會議,討論決定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選舉黨的最高領導機構。為配合黨代表會議的召開,朝黨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宣傳政績,還在會前調整外事部門干部并提拔一批軍事將領。古巴共產黨為消除體制弊端、提高效率,出臺了一系列新的調整舉措,主要包括精簡國有部門五十萬員工,向缺員國有部門及私營部門分流;適當放松對私營部門的管制,擴大個體經營,向個體勞動者征稅;取消多種限令,放開商品流通和銷售。古共強調,上述政策調整是對社會主義的完善,而非要走市場經濟道路。受古巴經濟形勢以及政策落實程度等因素影響,有關舉措成效尚待觀察。
三、歐洲右翼政黨“右傾”活動增多,社會黨處境愈益尷尬。一是部分歐洲國家右翼政黨繼續推進排外和反共活動。在社會福利持續削減、經濟低迷等因素影響下,歐洲社會保守情緒上揚,促使不少右翼政黨“迎風起舞”。法國人民運動聯盟主席、總統薩科奇以改善治安為由,強行取締境內羅姆人的聚集地,并將大批羅姆人遣返東歐。意大利自由人民黨主席、總理貝盧斯科尼公開予以支持。瑞典極右政黨民主黨首次進入議會,聲稱將堅決捍衛其反移民政策,甚至不惜迫使少數派政府下臺。捷克右翼執政聯盟將承認前反共運動合法化寫入執政綱領,謀求繼續對本國共產黨進行清算。歐洲多國極右政黨領導人還開展國際串聯,首次赴日本參拜靖國神社。二是歐洲多數社會黨兩難境地突出。歐洲社會保守氛圍的增強,給左翼社會黨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制約其運作空間。同時社會黨的轉型也受到波及,無論是選擇與共產黨或新興左翼政黨合作,還是選擇向社會中間力量靠攏,都可能面臨不利的局面。瑞典社民黨與左翼黨等組成“紅綠聯盟”參選,因失去中間階層支持失利。而德國社民黨堅持與其他左翼力量保持距離,傳統社會基礎不斷為左翼黨、綠黨蠶食,在最近的地方選舉中頻顯頹勢。
四、發展中國家政黨政治深入復雜發展。一是多國執政黨謀求通過公投、修法等形式,發展民主、鞏固政權。吉爾吉斯、土耳其和肯尼亞三國修憲公投相繼獲得通過,推動三國分別在政治體制改革、民主建設及分權方面取得進展。斯里蘭卡執政黨統一自由人民聯盟推動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進一步加強總統和政府的權力并取消對總統任期的限制。烏克蘭執政黨地區黨推動議會修改《地方選舉法》,以爭取中間派、遏制反對派。摩爾多瓦執政聯盟發起的總統直選修憲公投和斯洛伐克自由與團結黨發起的減少議員數量等特定議題公投均由于投票率過低被宣布無效。上述國家的公投、修法深刻體現了政府或執政黨的意圖,那就是通過法律途徑保持或擴大對反對派的優勢,無論成功與否均引發不同程度的朝野博弈。二是部分國家政黨惡斗不止,政局動蕩不安。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公布半年、尼泊爾總理尼帕爾辭職三月以來,兩國主要政治派別互不妥協,新總理和政府持續難產,嚴重影響國家發展。巴基斯坦反對派以政府治水救災不力為借口,謀求將現政府拉下馬,朝野交鋒激烈。印度朝野以及南非執政聯盟內部矛盾深化,國內罷工、示威抗議等活動不斷。一些發展中國家政治動蕩為西方大國干預埋下伏筆,美國悄然介入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內政,施加影響。
五、一些政黨重視領導層建設、深化改革。一是不斷完善黨的領導班子,夯實執政根基。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八大全面落實領導層新老交替計劃,黨的三分之一高層領導人退居二線,一大批年輕干部走上前臺并擔任要職。該黨還突出素質建黨,強化對年輕領導干部的培養和鍛煉。日本民主黨黨首菅直人在獲連任后,大幅改組黨政領導班子,著力排斥小澤派,改變小澤幕后主導的政治格局,獲得民眾初步認可。韓國大國家黨選出新的領導層,主要領導人專業知識背景深厚、年富力強,對黨的發展思路也較為明確,有助于黨進一步爭取民心、鞏固執政能力。二是順應內外形勢發展需要,以改革促發展。蒙古人民革命黨準備將黨名改為人民黨,并將指導思想由民主社會主義改為“社會導向的民族民主主義”,以改進黨的形象。菲律賓自由黨積極推動“真正的變革”,謀求通過發展工業,增加就業率;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透明度,吸引投資者。英國工黨新任領導人埃德·米利班德強調,工黨輸掉了議會選舉、輸掉了民眾的信任,必須進行改革,著力為中產階級及下層社會謀利益。法國社會黨為爭取左翼及民眾的支持,宣布革新黨的綱領,決定2012年總統大選黨內候選人競選實行開放式選舉,要求當選議員的領導干部辭去地方行政職務、黨內機構以及議員候選人實現男女對等。
(責任編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