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麗
(鄭州商貿技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其實就是教育的競爭。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培養和鍛煉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則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教育學生掌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法,有效地調控和管理自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這對于更好地發揮個人的潛能、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自我管理是實現國家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各種人才越來越多地面向市場,市場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地完成有關專業的設計和研究工作,能夠獨立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比較熟悉地進行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成為在工作中能夠獨擋一面的業務骨干,而大學生時代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培養他們這種能力,則是大學生自我成才的需要。
近年來,針對高等教育長期以來重視素質教育不夠,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用不夠,對創新能力和文化素養培養重視不夠等問題,我們從轉變教育觀念入手,努力把教育者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主行動,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我,以求得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和發展。在多年的實踐中,我們通過成立大學生社團組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教育變為主動,促進了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學生社團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學自愿組織的相對獨立地開展活動的群眾團體,是學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高校學生社團活動非常興盛,其規模、數量、質量都遠遠超過以往。實踐證明,高校在深化教學改革、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積極引導大力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對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學生社團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和補充。它能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激發思想、熏陶品格、發展個性,鞏固、深化、擴展課堂所學的內容,而且特別注重知識的轉化、運用和創新。學生社團活動可以彌補課堂教學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種種不足,更注重實踐與能力。它比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更豐富更靈活,更能適應學生的不同需要,對于培養有專長、能創造能力的人才具有獨到的功能。
其次,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自我教育管理和同學間互相教育管理的良好形式。這種形式,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育其自主精神、獨立品格,使其在活動中不斷地認識自己、把握自己、發展自己,從而得到全面的考驗和鍛煉,得到深刻的啟迪和教育。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把許多青年人集中到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學生社團活動充分挖掘了潛藏在學生中的教育資源,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比學趕幫,取長補短,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第三、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給高校文化建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是高校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向多渠道、深層次、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環境、濃郁的學術氛圍、健康的文化氣息、蓬勃的創造精神。從而發展成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充塞其中、四處洋溢的校園文化活力,影響其每一個成員,并輻射向周圍社會區域。
第四、學生社團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進程。學生社團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同學們在學生社團內部,感情志趣相投,個體的心理歸宿感得到了滿足,同時也鍛煉了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能力,更好地學會了處理較為復雜的社會日常事務。社團活動也為同學們進一步認識社會、服務社會、塑造社會形象鋪設了一座橋梁。許多同學都是通過參加學生社團的活動增進廠對社會的了解,一步步走向社會,并對社會有所奉獻的。同時學生社團增進了公眾對每一所學校、當代大學生的理解和認識,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有的還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在高等學校,學生管理都有一個從專職教師到學生干部再到普通學生的運行軌跡,大學生自我管理也是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構建的。我們結合學生教育管理實際,在各個年級學生中成立學生社團,如黨支部、學生會、團總支、班委會及樓管會、飲管會等部門,并結合青年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發展要求組建各類型的社團組織,開展同學們喜歡的各種活動。同時根據學生工作的具體情況成立學生評優小組、思想品德操行評優小組、文明宿舍評定小組、黨小組等機構,并由熱心為同學服務、表現突出、威信高、有較強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這些學生自我管理機構具有比較嚴密的管理系統,各部門、各成員之間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既是相對獨立,又是一個整體。他們既是校、院學生工作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又是校、院學生工作的監督者。學生會組織在輔導員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定期組織會議,總結前段工作的經驗得失,討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安排下一段工作,還定期召開班長、團支書例會,并經常深入到班級同學中間,了解學生的自我發展需求,及時反映學生群體的呼聲與要求,從而不斷改進工作方式。這樣學生自我管理通過學生團體上升為群體意識,全校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可以被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逐漸在各項活動中能夠增強責任感、義務感與使命感,不斷規范自己,逐漸克服懶散、被動、消極的極端個人主義的一面,適應集體的組織性與紀律性生活,為自身的學習生活創造出良好、有序的氛圍。同時各項活動也能開展的有聲有色,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使教育、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進行,使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逐漸適應,也使他們從參與管理中受到鍛煉,且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總之,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有充分利用學生社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使學生的管理工作更上一個臺階。作為學生的工作者,只有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運用新方法,不斷完善學生的自我管理方式、方法,才能適應新世紀學生管理的要求,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1]埃蒂納·溫格著,邊婧譯《實踐社團: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指南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9月.
[2]李亞平主編《中國職業教育實踐與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