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紅英
(衡水學院圖書館,河北 衡水 053000)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知識文獻的數字化,知識的獲取、傳播、保存和利用越來越方便,從而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范圍,推動了知識信息的傳播和利用。高校圖書館的工作重點,正在逐漸從保存知識到傳播知識轉變。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不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圖書館進行管理,而是從最大化地利用和實現知識的價值出發,把讀者同圖書館工作人員整合在一起,共同作為圖書館的管理主體來管理圖書館的館藏知識,強調圖書館工作人員同讀者充分的交流互動,以便盡可能滿足讀者的需要,真正體現人的價值,是一種真正以人為本的管理。圖書館知識管理主要是為信息用戶提供知識服務。這樣,讀者通過圖書館知識管理平臺,就可以便捷的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
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是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一種新型的圖書館管理模式,高校圖書館主要是為了保存和傳播知識,協助讀者獲取知識和信息。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是社會知識管理的重要領域,它擁有豐富的知識資源、技術資源及人才資源,能夠體現知識管理的特性。
豐富的館藏資源是高校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服務的基礎和先決條件。高校圖書館擁有極其豐富的信息資源,特別是近幾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加大了電子圖書、數據庫以及網絡資源的搜集,一大部分高校開始建設數字圖書館,引進國內外專題數據庫,如:SCI、EI、CI、LISA 等,并加入了中國文獻保障體系(CALIS),豐富了高校圖書館館藏的形式與內容,延伸了信息資源的物理空間,而且這些資源擁有較高的系統性、完整性、連續性、專業性,高校圖書館不僅有紙質的書刊,報紙,還有電子資源、網絡數據庫、電子書刊等新型載體出版物,為用戶提供了各種類型的信息,為知識管理服務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1]。
一本內容豐富的書,只有當人閱讀和利用它時,它的知識價值才能得以實現,如果沒有人閱讀,便沒有任何價值,所以,記錄知識的物質載體,只有被人們利用時,才能真正成為知識的載體和知識管理的對象。[2]所以作為高校知識管理機構的高校圖書館,絕不能僅僅管理圖書文獻,而要以人為本,在對物的管理中實現對知識的管理,然后通過對知識的管理,使知識得到充分的傳播與利用。從而促進知識的創新。高校圖書館要想真正成為高校知識管理的機構,就必須要讓圖書館有限的知識物質載體得以充分利用,從而發揮無限的知識價值。圖書館知識管理各種功能和服務的實現,最終都要依靠知識管理技術和工具。
高校圖書館實施知識管理,離不開知識管理的技術支持。知識管理的各種功能及服務最終都得依靠知識管理技術來實現,如搜索引擎服務需要搜索引擎技術,信息檢索離不開各種知識庫或專題數據庫。因此,必須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多渠道、多形式地搜集獲取信息,使知識獲取處理、傳播和使用高速化、高效化。可以說,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圖書館就難以有效地實施知識管理。所以說現代信息技術是構建知識管理系統的基礎,也是實現知識管理的強大推動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現從“資源”到“知識”的跨度、為有效進行知識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信息技術是知識獲取、儲存與整理的工具,計算機的高速處理能力加快了人們獲取和處理知識的速度和深度,大容量的存儲和方便的檢索,使得人們很容易積累數量巨大、門類繁多、形式多樣的知識。網絡化消除了空間限制,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獲取想要的知識。
信息技術革命的到來,計算機互聯網不斷發展,高校圖書館采用獨立自主開發與引用消化相結合的道路,建立了一系列國內外文獻數據庫,開發了聯機合作編目系統、聯機公共檢索(OPAC)系統、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系統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網絡,逐步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建、共知、共享。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為知識在大范圍內的交流與共享提供了技術平臺,組織和個人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可以達到知識的共享。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組織之間的聯結需要信息技術的建構,從而在平等的文化環境中共享知識,促進知識的交流與創造[3]。
網絡資源豐富多彩,但其內容龐雜無序,良莠不齊。圖書館應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根據本館館藏建設的需要,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網絡資源,將分散的文獻信息資源集中起來,加以分類鑒別和整理,使其從無序變為有序。在此基礎上,建立高質量的文獻信息數據庫,采用本館采購、館際互借、網上檢索等途徑,使印刷型、電子型、網絡型知識并存,真正實現知識資源共享。
如果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新性得不到激發,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也就不可能最大程度的釋放出來,即使設備再先進,也會由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而影響圖書館的服務工作。當今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都將運用于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結構、服務項目和手段等都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這就對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和信息技術是知識管理的兩個重要方面,著名的知識學教授Jkujiro Nonaka在其一篇文章中強調:只有人才能在知識的創新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多大,它們終究只不過是人類的工具。高校圖書館要實施知識管理,必須具備一批能夠對信息進行收集、加工、整理、傳播等方面能力的專業人才。
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知識、素質和能力是高校圖書館的最大資本,是最重要的財富,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是高校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掌握圖書館相關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會使用計算機進行編目、檢索等,要及時了解本專業領域內的各種新成果。[4]目前,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條件下,圖書館工作人員一定要了解計算機硬件設備及應用軟件的功能、使用技術等,才能夠熟練掌握和操作各種圖書館管理軟件,從而保證圖書館各項工作的正常運行。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具備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為此重視館員的職業培訓及終身教育,不斷提高其科學知識水平,引導和發揮館員的智慧潛能,全面提高館員的素質,成為圖書館知識管理的重要目標[5]。
[1]孫曉俠.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模式與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05:18-19.
[2]石向實,劉晨.圖書館知識管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7.
[3]張兵.現代圖書館知識管理[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12-13.
[4]李松妹.現代圖書館管理概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226-227.
[5]邱越秀.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知識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