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萬試圖自上而下地預測“十二五”期間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速,進而探尋中長期A股市場的合理估值水平。預測的邏輯如下:先預測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速,再預測GDP增速,接著是全社會利潤增速,然后是上市公司利潤增速,最后是與該增速對應的合理估值。結果顯示,A股市場未來5年的合理PE應在15倍左右。
“十二五”FAI增速
有望保持在20%以上
考慮到在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推動下,未來地方的投資規模依然會較為龐大,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十二五”期間的投資增速將可能與“十一五”期間的水平接近。以廣西北部灣為例,廣西發改委公布了北部灣地區未來5年1.5萬億元的投資計劃,通過逐一拆分這上千個投資項目每年的投資額,匯總發現,該計劃的實施將至少保證未來三年當地的投資增速(35.28%)略高于過去5年的均值(34.08%)。
申萬宏觀組預計,“十二五”期間的年均固定資產投資(FAI)增速雖然可能會低于“十一五”期間25.9%的水平,但仍有望保持在20%以上。我們將20%作為FAI增速的中性預測,15%作為悲觀預測,25%作為樂觀預測。
“十二五”實際GDP增速
有望位于8-10%
歷史數據顯示,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速的貢獻與FAI增速之間呈現出緊密的對應關系。根據“十二五”期間FAI增速預測的中性、悲觀、樂觀情況,可以推算投資對GDP增速在三種情形下的貢獻,中性情況對應的投資對GDP增速貢獻值約為4.2個百分點(附表)。
申萬宏觀組預測,2010年最終消費對GDP增速的貢獻為4.6個百分點。考慮到消費是未來政策刺激的方向,我們假定中性情況下“十二五”期間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水平與2010年相當,即4.6個百分點,在樂觀和悲觀情形下,各自加減10個bp。
申萬宏觀組預測,2010年凈出口對GDP增速的貢獻值為0.96%。過去20年,凈出口對GDP增速的貢獻值平均水平為0.3%。考慮到內外需平衡是未來的政策基調,我們將中性情況下“十二五”期間凈出口對GDP的貢獻假定為零,在樂觀和悲觀情形下,各自加減10個bp。
將每種情景下,投資、消費和凈出口對GDP貢獻值加總,可推算出“十二五”期間GDP增速預測,樂觀、中性和悲觀假設下分別為9.7%、8.8%和8%。若假設未來5年的年均通脹水平為2-3%,則中性情景下名義GDP增速預計在11%左右。
“十二五”我國全社會企業
利潤增速約為11%
觀察美國經濟結構穩定期的GDP增速和企業利潤增速,過去40年,企業利潤占名義GDP的比重基本穩定,這表明盡管短期來看全社會企業利潤增速會快于或慢于名義GDP增速,但跨周期數據表明,全社會企業利潤的長期增速與名義GDP的長期增速基本接近。
考慮到“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可能大力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將勞動者收入與GDP增速或利潤增速掛鉤,這樣,合理的假設是“十二五”期間我國全社會企業利潤增速將與名義GDP增速保持同步,也在11%左右。
“十二五”A股上市公司的
利潤增速有望高于15%
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通常會好于全社會的企業。同樣采用美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標普500公司的長期利潤增速通常高于全社會企業利潤增速(以名義GDP增速代替):上世紀90年代,S&P500公司復合利潤增速是名義GDP增速的1.5倍;而進入21世紀后,由于資本市場上漲帶來的巨大財富效應,S&P500公司復合利潤增速更達到了名義GDP增速的5倍。
考慮到我國上市公司還存在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等增厚業績的途徑,業績增速應當能夠快于全社會整體。我們采用1.4倍作為“十二五”期間A股上市公司利潤增速相對我國名義GDP增速的乘數,得到A股上市公司的復合利潤增速有望高于15%。這樣,中長期來看,A股的合理估值將位于15倍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