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第一個十年的PE行業,未來將出現盈利模式轉變、專業化程度提高、產業鏈細分、FOF異軍突起、退出渠道多元化、馬太效應顯現、人民幣基金大發展、監管環境趨嚴等八大趨勢。GP宜提前調整發展策略,做一個長久的勝利者而不是市場的匆匆過客。
即便從上世紀末算起,PE在中國的發展也只有短短的十年時間。在這十年里,PE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既經歷過蟄伏的寒冬,也體會過熱情的盛夏,幾經風雨,最終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和成就。2010年已近尾聲,國內PE成長的第一個十年即將結束,下一個十年即將開始,未來,這一行業將何去何從,出現哪些重要變化?作為一個見證了PE過去十年的從業者,筆者希望把對行業未來發展八大趨勢的思考與判斷和大家分享。
盈利模式從P轉向E,
PE收益回歸合理
PE的盈利模式既簡單也直接,其收益取決于P×E,但此PE非彼PE(Private Equity)。其中,P指的是價格(Price),反映的是以市盈率為代表的投資價格;E指的是收益(Earning),反映的是以凈利潤或EPS為代表的企業業績。企業的收益E是基數,價格P則是乘數,PE的投資收益就在于退出與投資是其P×E的差異,既包括企業經營業績上的差異,也包括投資價格上的差異。
國內PE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尋找具有上市潛力的企業,借由企業上市后估值的大幅增長獲取投資收益,而估值的提升主要是依賴估值體系中價格的變化,而不是企業經營業績的提升。PE投資企業時,市盈率一般在10倍左右,一旦企業成功上市,二級市場給予企業的市盈率則達50倍甚至更高。曾經有一份報告顯示,PE若投資Pre-IPO項目,一年后被投企業上市,PE的平均收益水平在5倍左右。二級市場的高市盈率成為PE高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因此,企業能否上市成為PE投資獲利的關鍵,而企業的業績成長反而顯得不那么重要了。這也正是目前國內PE行業經常出現“圍搶”Pre-IPO項目、“唯上市論英雄”的主要原因。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化及規模的擴大,新的企業將會源源不斷地上市,可以預計,目前二級市場市盈率高企的現象將很難長久持續。一旦資本市場達到一定規模,二級市場的市盈率將呈持續降低的趨勢。同時,不同企業的市盈率水平也將逐步分化,市場將會給予成長性好的企業較高的市盈率,成長性一般的企業,市盈率則會較當前水平大幅下降。二級市場市盈率的變化,必將對PE產生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一、二級市場市盈率的接近,投資價格的拉平,將促使PE的投資收益逐漸下降,直至回歸合理水平。
同時, PE的盈利模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必然從P轉向E,也就是從企業的經營業績增長而不是利用市場價格的差異來賺錢。未來完全可能出現企業成功上市、PE卻投資虧損的案例。PE能否盈利,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所投資企業的業績成長。PE將日益回歸基本面,投資具有成長價值的企業,而不再“唯上市論”。
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GP走向“產業化”、“老齡化”
PE本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投資活動,需要GP對所投資企業及其所處行業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判斷。但在目前的情況下,PE扎堆于Pre-IPO項目,專業化的投資活動日益全民化、泛百姓化,對GP要求的不再是專業能力,而是獲得項目信息、搶項目的能力。
隨著PE盈利模式從P轉向E,市場投資風格從Pre-IPO逐漸前移,PE對專業化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會逐漸出現專業化的GP和基金,而GP也只有更加專業化才能更好地生存。
首先,是投資的專業化。GP的核心能力將從搶項目轉到做項目,從分析項目能否上市轉到分析項目的未來成長上。
其次,是投資方向上的專業化。目前的GP在投資方向上大多是綜合型的,像青云創投一樣專注于清潔能源這一方向的比較少。未來,更多的GP將選擇自己的方向,走上專業化道路,專注于新能源、新材料、消費或醫藥等單個方向的GP和基金將越來越多,并將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
第三,是增值服務的專業化。普遍來看,目前PE能為所投資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既有限也分散,服務的內容也偏后,集中于協助IPO方面。未來,對GP增值服務能力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增值服務的內容也將逐步前移,并更加專業化,從幫助創業團隊確定治理結構,到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從幫助團隊明晰發展戰略,到為企業提供行業上下游資源。
伴隨著專業化的提升,對GP的要求也會更加嚴格,GP的人員結構未來也會發生變化。有過成功創業經驗的,或具有產業從業背景的,或有過企業管理經歷的GP會越來越多。而對GP經驗積累要求的提升,也會提高GP的整體平均年齡,推動GP走向“老齡化”。
產業鏈細分發展,
PE、VC涇渭分明
目前國內的PE機構一般都是相對綜合型的,大量的基金只投Pre-IPO項目,也有一些基金跨階段投資,只要覺得項目好,就可以投。PE雖然涵蓋從早期到后期各個階段,但整個產業鏈分工相對模糊,發展不均勻,重心集中于后端。
隨著專業化的提升,GP未來將日益傾向于集中資源,在具有優勢的細分領域開展投資。也只有專注于某些領域進行“精耕細作”,GP才能形成自己的積累,更好地提升專業化水平,并最終形成自己的投資特色。
另外,隨著整個行業投資階段的前移,尤其是一些具有成功創業經驗人士的加入,PE會更多地涉足早期甚至是初創的項目,就如李開復的創新工場的投資方向。GOOGLE元老們對新創意的投資熱情,或將帶動國內出現更多早期甚至是天使投資機構。
因此,專業化的提升和投資階段的前移,將推動未來PE的產業鏈重心逐步從后端向前端轉移。從天使投資到VC,從PE到PIPE,從并購基金到夾層基金,PE整個產業將更加細分,更加專業化,各個細分領域都有專門的機構在發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更加均衡。而對業內機構而言,將是“PE的做PE,VC的做VC,并購的做并購”,逐步形成一種分工合作的局面,大家選擇各自的優勢領域獨立發展,又在項目上相互合作,推動企業從初創到成熟,順著各個發展階段前進。
FOF異軍突起,
逐漸成為LP主體
FOF作為一種投資形式,近一兩年已在國內開始出現,雖然目前其發展才剛剛開始,但可以預計,未來FOF在國內將迅速成長,成為LP的主要力量,推動PE持續發展。
FOF的優勢在于獨特的結構設計:FOF一般投資于幾個PE基金,另有部分資金用于對所投資基金的投資項目的跟隨投資。通過對若干個PE基金進行分散投資,FOF可以避免投資單一基金存在的風險,有效發揮分散風險的功能。而跟隨投資的權利又賦予了FOF直接投資的靈活性,提高FOF獲得更好收益的可能。
除了機制上的優勢,FOF的快速發展還得益于其同時服務于GP和LP的專業能力,在PE專業化發展的趨勢下更是如此。隨著FOF的發展,會產生專門的FOF管理人,他們服務于LP,不僅跟蹤GP,也對市場和行業進行研究,從而發揮專業的GP篩選作用。在PE日益專業化的背景下,只有專業的FOF管理人才能對GP有更深的理解,更好地服務于LP。
FOF為LP提供投資優秀GP的渠道,可以增加LP投資PE的靈活性。目前中國似乎滿大街都是GP,但隨著PE的發展,優秀的GP會脫穎而出,并成為稀缺資源。現在GP還會陪LP一起打高爾夫,但5年后,一些個人投資者或許根本見不著這些優秀的GP,而只有通過FOF才有可能投資于他們的基金。
FOF也能幫助GP選擇LP。從PE的發展看,成為LP的門檻將會逐步提高,目前“全民PE”的現象未來會有所改變,PE將再度成為“有錢人的游戲”。FOF可以發揮篩選LP的功能,幫助扭轉PE全民化、百姓化的不良趨勢。更重要的是,FOF通過與LP、GP保持持續關系,可以幫助GP持續解決資金問題。GP可以專注于投資,而減少在募資上的投入。
對PE而言,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專業機構將是LP的領軍者,而FOF將逐漸成為LP的主體力量。2008年前后國內設立的眾多政府引導基金,未來也有可能轉變為商業化運營的FOF。
PE退出渠道轉向多元化
退出渠道始終是影響PE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2005年以前,PE退出主要以海外上市為主。2005年以后,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PE退出更多地選擇國內IPO。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上市,IPO都是PE主要的退出方式,同時也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
并購也是PE退出的方式之一,不過與國外并購是主要退出方式、比例超過一半相比,國內的并購退出才剛開始。根據Chinaventure的統計,2007-2009年的PE退出案例中,并購方式有10多起,在全部退出案例中的比例不到20%。但從未來看,并購的退出方式將逐漸興起。其原因一是IPO的高收益率未來會逐步下降,并購在收益率上的吸引力會逐漸加大。二是隨著PE專業化的提升,圍繞某個行業上下游進行投資的行業型基金,不僅對行業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在業內也具有豐富的資源,并具有整合這些資源的能力,因而更容易把握行業中的并購機會。
隨著資本市場的完善、場外交易市場的培育,未來的三板也將成為PE退出的一個途徑,中國式的OTC一定會為PE創造更多的退出案例。
并購的興起,其他新型退出方式的出現,未來的PE退出渠道將不再是IPO華山一條路,而是多元化方式并存。未來,還會出現專門的中介機構,為PE的退出提供服務。目前已經有中介機構為PE的IPO退出提供大宗交易的服務,而并購的興起,也一定會為專門的顧問服務機構提供機會。
數量趨少、規模變大,
PE也現二八定律
20%的優秀PE機構收獲行內80%的投資收益,PE也存在二八定律。根據凱雷的研究,美國PE基金中,前25%的機構的收益率是整體機構收益率的3倍,并且,優秀的PE能持續獲得優秀業績。在中國,盡管PE行業中二八定律同樣存在,但并不明顯。由于發展時間不夠,很多機構尚未完成從募資、投資到退出、分配的一個完整PE周期,因此,優秀機構的優勢尚未體現。
隨著PE專業性的進一步提高,可以預見,行業內部將會出現洗牌的局面。一方面,業績差、規模小的機構會遭到市場淘汰。目前國內PE行業萬馬奔騰,未來,成千上萬家PE將會不見蹤影,PE投資機構數量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業內的第一梯隊將會脫穎而出,市場資源將逐漸向其聚集,最終形成二八格局。GP的分化將使得優秀的GP更具優勢,他們不僅管理的基金規模越來越大,出現管理資金50億元以上的VC、100億元以上的PE基金,并且會出現具有國際影響力的PE機構,馬太效應因此而顯現。通過行業洗牌和GP分化,國內PE將走上一個理智和相對良性的發展軌道。
人民幣基金成為主流,
紅杉黑石出現本土漢化版
在已過去的10年,PE在國內的發展始終受到外資的左右,不僅資金主要來自國外(采用美元基金的方式),退出首選海外上市,業內排名也呈現出“外資GP唱主角、本土GP演配角”的格局。根據清科的統計,2002-2008年,人民幣PE僅占國內PE資本規模的1/3、投資數量的40%、投資金額的20%。國內PE長期維持人民幣與美元三七開的局面。2009年始,人民幣基金異軍突起,從數據上看,2009年人民幣基金在基金數量和募資總額上雙雙超過美元基金,在投資數量上,也占到投資總量的60%。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眾多外資GP開始在國內募集和管理人民幣基金,成為推動人民幣基金發展的又一重要力量。以2009年為分界線,人民幣基金開始與外資平起平坐,占據國內PE行業的半壁江山。
而得益于以下因素,人民幣基金未來仍將持續快速發展:一是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尤其是退出渠道的通暢,讓PE從募資到投資到退出能夠較為順利地完成;二是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導致財富效應日漸明顯,使得人民幣基金會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投資渠道;三是保險資金、社保資金開閘,未來將開始投資于PE;四是眾多本土GP的快速發展和成熟,以及外資GP轉向管理人民幣基金。
可以預見,在人民幣基金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外資主導國內PE的情況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人民幣基金將超越美元基金成為國內PE的主流。而在這一進程中,本土GP也將脫穎而出,出現中國自己的紅杉、黑石和KKR。
引導性監管成為
PE規范發展的主旋律
在過去的發展中,PE尚缺乏明確的監管部門。寬松的環境在短期內對促進行業的發展固然起到了一定作用,卻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方面,沒有管理就沒有規范,也就沒有明確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監管的缺乏也產生了“PE公募化”和“PE腐敗”的問題,對整個行業形象產生了較大的損害。
PE從業務性質上看,類似于一種準金融機構,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從這個層面看,PE未來的發展,政府一定會借鑒對金融機構的監管,既會加強監管力度和風險防范,避免PE的泛大眾化,也會按照市場化原則,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從監管的方向看,可能呈現五大趨勢。1、由于監管的目的是為了規范行業的發展,因此,對PE的監管不會采用行政化的手段,而會參照市場化的原則,同時與扶持政策相對應,明確PE政策優惠的內容和條件,引導PE理性投資。2、監管會分層級進行,對規模大的基金和優秀GP會實現集中備案管理、扶持發展,而對于小型PE將由行業協會分散管理。3、明確全國性的PE監管部門,制定行業統一管理辦法,逐漸統一各地的PE政策,用行業政策替代各地的本地化政策。4、明確PE的信息披露程序和內容,以自主性披露加大PE行業的透明度。5、借鑒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明確GP的資質,逐漸實行資格認證、注冊備案。
未來,PE將會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環境,這些舉措將使PE行業有規則可依,有扶持政策可以享受,不僅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規范,也有利于業內優秀機構的發展,對整個行業長遠發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PE行業過往的發展軌跡思考其未來的趨勢,有助于我們對PE機構發展的策略提前進行調整,做好應對的準備。新的十年即將開始,PE的未來一定會更加光明,如何做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應付者,做一個長久的勝利者而不只是匆匆的過客,是在新十年的起點上值得思考的問題。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