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工作是平安江蘇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監獄工作在發展理念、工作標準、管理模式和執法要求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近年來,江蘇監獄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堅持人才戰略推動事業發展,把人才工作作為民警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扎實推進人才戰略,人才工作視野不斷拓寬,人才隊伍總量明顯增加,人才整體素質顯著提升,為推動江蘇監獄工作科學發展、率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與時俱進,不斷提高人才隊伍建設科學化水平
確立人才興業理念。江蘇監獄進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必須緊緊依靠人才支撐,我們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明確提出了“抓班子、帶隊伍、育人才、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切實把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擺到重要議事日程,牢牢抓在手上。結合監獄工作實際,大力推進新一輪的思想解放,充分挖掘、合理利用好現有人才資源,不失時機地引進、用好急需人才,不斷開闊眼界,及時調整和完善監獄人才的培養重點和管理辦法,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發展優勢轉化為現實工作。
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圍繞爭當全國監獄系統排頭兵的工作定位,我們確立了“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以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以建設監管改造和心理矯治人才為重點,構筑與新型監獄體制相適應,與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貫徹‘首要標準’要求相匹配的人才新平臺”的人才工作目標體系,主動將監獄系統人才工作納入全省人才發展戰略,圍繞服務“兩個率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長遠規劃,系統開發。2008年12月召開人才工作會議,對全系統人才工作進行全面規劃部署,提出了“人才總量、人才結構、高端人才規模、重點人才庫和創新能力建設”等5個方面的規劃發展目標,有力地推動了新一輪人才隊伍建設。
健全人才工作機制。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監獄系統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等5個人才工作文件,形成了集人才教育培訓、動態管理、選拔使用、考核評價為一體的工作體系。建立人才工作責任機制,把人才隊伍建設納入領導責任制考核內容,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工部門牽頭抓總,有關業務部門各司其職”的組織領導體系,為人才隊伍建設的深入推進提供了組織保障。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內容上實現由知識型、書本型培訓向應用型、實用型培訓的轉變;從時間上實現由階段式、院校式培訓向終身式、實踐型培訓的轉變;從渠道上實現由一元化、自主化培訓向多元化、社會化培訓的轉變。完善了符合科學發展要求、以工作實績和能力為主要內容的人才考核評價制度和體系,大力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方式,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機制,人才隊伍始終保持著蓬勃朝氣和昂揚銳氣。
服務大局,努力構建適應科學發展的人才梯隊
堅持以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領發展。全面實施“212監獄系統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以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為重點,選拔培養20名在全國監獄系統或相關行業、領域具有領先水平的首席專家,100名在全省監獄系統或相關行業、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領軍人才,200名在全省監獄系統取得顯著成果和突出業績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實行分類建庫、聘約管理,滾動培養。協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門出臺了有關監獄系統高層次人才培養、優秀人才津貼待遇等9項扶持政策,監獄系統高層次人才培訓深造納入了省“千人赴港培訓計劃”和“蘇商海外培訓工程”。2009年以來,已有40人先后赴香港、美國和法國參加高級管理研修班培訓。目前,全系統有3人被確定為江蘇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7人被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等院校聘為兼職教授、研究員,404人取得法律等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成為引領監獄發展的中堅力量。
堅持以專業化人才培養助推發展。近幾年,江蘇監獄加快推進培養以法律、監所管理、教育學、心理學、信息工程、醫學等人才為主體的“六大核心專業”建設,全面推進學歷教育。目前,在職民警中“六大核心專業”民警占民警總數的66%,本科以上學歷民警占民警總數的50%,其中,處級領導干部本科以上學歷在98%以上,在全國率先完成了“579”工程。爭取省職稱辦公室專門下發了《關于在全省監獄系統開展專業技術崗位設置和職務聘任工作的通知》,開展矯正警務技術職務序列試點工作。采取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等方法,鼓勵民警參加自學考試和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前,全系統有2406名民警獲得了三級以上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占全體民警總數的15%,居全國監獄系統首位,其中2人被司法部聘為首批服刑人員心理矯治專家,3人被司法部監獄局聘為教育轉化專家。積極培養工程、財經、農業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全系統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933名,省級院士工作站2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2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4所,從根本上提高了監獄管理和改革、創新發展的能力。
堅持以實戰型人才培養支撐發展。經省教育廳批準,成立了“江蘇省監獄系統監區長學校”,牽頭發起與上海、浙江等五省市聯合舉辦“科監區長輪訓班”。2008年以來,先后輪訓956名基層科監區領導。建立了“江蘇省監獄系統民警網絡教育培訓平臺”,定期舉辦“江蘇監獄專家講堂”視頻講座,大力推行“4+x”練兵模式,即在強化罪犯講評教育、公文寫作、信息技術應用和應急處置“四項基本功”訓練的同時,每年組織不同崗位的民警分別開展1項以上的崗位技能訓練,開展崗位大練兵、大比武活動。2007年舉行了全系統崗位練兵匯報演練,2009年6月份又成功舉行了全系統處置監獄突發事件匯報演練活動,防范演練了包括首次模擬利用飛行器劫獄等8個科目,全面檢驗了監獄應急處置能力,受到了司法部、省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多措并舉,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和創業熱情
建立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貫徹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面推行科監區領導競爭上崗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的范圍,加大處級領導干部競爭性選拔力度,堅持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選拔人才,實現人才資源與崗位資源的最佳組合。近年來,先后4次組織開展副處級領導干部公開選拔,全系統通過公開選拔走上處級領導崗位的占73.1%,去年以來,又有155名優秀人才進入局管后備人才庫。
搭建人才實踐鍛煉的寬廣舞臺。進一步整合教育、培訓、科研等人才培養資源,建立以基層一線實戰單位為主體,以高校、科研機構為提升平臺的人才培訓體系。積極爭取有關監獄工作的國家專項研究項目,有計劃地實施重大攻關項目,大膽破解改革發展中的難題,為人才創業創新創優搭建平臺與載體。建立人才流動培養機制,采取上掛、下派、外送等掛職鍛煉或跟班學習形式,有計劃地將優秀青年人才安排到條件比較艱苦、任務比較繁重、情況比較復雜的崗位去任職鍛煉,讓他們經受考驗,增長才干。先后交流處級干部153名、輪崗交流科級干部1912名,交流面分別達到87%、95%。這些做法為監獄人才工作積累了很好的經驗。
樹立人才干事創業的良好導向。設立“江蘇省監獄工作創新獎”和“江蘇省監獄系統創新創業人才獎”,用于獎勵作出重大貢獻的優秀人才。出臺《民警職工出版個人專著資助規定》,鼓勵理論研究,全系統出版各類專著35本。其中,《罪犯改造質量評估》先后獲得“全國第二屆法學教材與科研成果”三等獎、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第五屆“金劍文化工程”二等獎,其修訂本《矯正質量評估》獲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獎,有力地促進了監獄事業創新發展。堅持典型引路,注重培養一線創新創業優秀人才,挖掘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監獄工作特色,看得見、叫得響、立得住的先進典型。全省監獄系統涌現出一大批以“中國優秀青年衛士”李森、“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方勇和“江蘇省優秀政法干警”孫恒銘、“江蘇省杰出人民警察”鄭劍靜等為代表的先進人物,充分發揮了優秀人才的示范引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