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西方戰略學家認為:“中國崛起成為一個大國,將是21世紀國際關系中最為確定的發展趨勢之一”。這個看法應該說是有遠見的。大國崛起,要有經濟準備、政治準備,也要有文化準備。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脈。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已經被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持續發展硬實力的同時,必須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這是科學發展的重要內涵。
國家繁榮富強靠什么呢?主要靠兩種力:一種是硬實力,一種是軟實力。一切可以表現為物質力量的實力都是硬實力,一切可以內化為精神力量的實力都是軟實力。硬實力主要體現為經濟力量、軍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力量。軟實力主要體現為文化感染、價值認同、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理論思維、輿論引導、戰略策略、制度設計、政策法規、國民形象等影響力、吸引力和說服力。在國際較量中,一個國家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敗;一個國家軟實力不行,可能不打自敗。而貫穿軟實力經緯、維系軟實力靈魂的,就是文化。因此,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和長遠上看,關系民族興衰,國家強弱,人民貧富。
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文化因素已成為經濟競爭的重要因素,誰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主動。增強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國內業界共識。文化產業迎來黃金時代,有專家預測,中國文化產業正在提速,未來在5年內將實現年均15%的增長。2009年電影產量超過450部,票房有望突破660億元,增長近40%;2009年我國手機游戲市場年增長率為97.5%,包括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等在內的游戲產業總收入預計將超過700億元人民幣。
文化是國家的根脈。從大國崛起的歷程和經驗中可以看到,深刻的文化變革和文化進步,是近代以來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重心轉移的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因素。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誰不認識文化的價值,誰不重視文化建設,誰就將犯歷史性錯誤。經過建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的艱苦奮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但文化發展落后的狀況卻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確立一個戰略目標:要經過較長時期的奮斗,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文化的落后狀況,要努力建設適應時代要求、符合中華文化優良傳統、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體現大國風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使中國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一國要產生世界影響,重要的是依靠文化力量。要成為世界強國,首先必須成為一個文化強國。文化是流淌在每個人血液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文化是一種堅守。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就是文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就是文化。當社會中出現為某些世俗的利益趨之若鶩時,總有一些人為了心中的國家夢想和民族目標孜孜以求;當許多人都心情浮躁地這山看著那山高時,總有一些人時時牢記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擔當,不受外界的干擾,不為世風所動,仍然默默地堅守。這就是文化。
中國人的行為、思想靠什么來規范呢?靠的是中國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的締造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要將主流文化灌輸到人們的血脈里,要從幼兒開始進行教育,進入血脈來規范行動。文化決定觀念,觀念又決定行為,這是中華民族優秀個性綿綿不絕的保證。同時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是因為它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豐富人類文明。中國在21世紀能夠為世界作出貢獻的應該包括中華文化。這個文化奉獻給世界,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文化追求屬于文化自覺的范疇,是一定主體對文化的普遍價值和崇高境界的追求,也即文化理想、文化目標的實現過程。文化追求是一種自覺的文化意識、一種開放的文化視野、一種執著的實踐行為。一個個體追求道德修養的完善,一個民族追求民族文化的繁榮,一個國家追求文化軟實力的強盛,都是文化追求的表現。激發全民族的文化追求,追求崇高的理想,獻身美好的事業,完善高尚的人格,是維護國家的文化根脈的重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