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有助于緩解就業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而且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們鎮江市把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建設創業型城市的重要內容,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創業、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加大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全市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引領創業大潮的主力軍。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優化創業政策環境。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切實做好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工作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創業型城市的意見》,出臺《開展大學生創業結對幫扶活動實施意見》、《開展大學生創業“保姆式”服務的意見》、《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意見》,為促進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依據。聯合財政、稅務、金融等部門,出臺《鎮江市市區大學生創業扶持資金使用管理辦法》、《鎮江市創業擔保貸款管理辦法》、《鎮江市市區創業扶持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在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社保補貼、創業補貼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降低大學生創業風險。會同工商、稅務、財政、金融等部門,舉辦“鎮江市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校園巡回展”活動,先后到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鎮江高等專科學校等駐鎮高校舉辦4場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解讀和咨詢會,就同學們關心的創業政策和創業會遇到的困難等進行現場解答,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智力支持。
營造良好創業氛圍。提請市政府評選表彰10名大學生創業明星,在主流媒體進行創業事跡的集中宣傳。組建創業典型事跡報告團,每周在《京江晚報》宣傳一名“創業之星”。組織“創業指導進校園”活動,開展大學生創業指導3000人次,切實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能力。分別啟動鎮江市首屆電子商務創業技能大賽和“2010創業圓夢行動”大學生創業大賽,鼓勵大學生進行網上創業,實現創業夢想。搭建大學生創業交流平臺,通過座談會等方式交流創業心得,分享創業經驗。
加大創業培訓力度。對在校大學生重點開展SYB(創辦你的企業)培訓,培育創業意識,開拓創業思維,激發創業激情;對已離校創業大學生重點開展IYB(改善你的企業)培訓,豐富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推動企業發展。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共開辦SYB培訓班141期,培訓4732人,舉辦創業實用技術培訓班11期,培訓544人,累計有1867名培訓學員成功實現創業。
加強創業結對幫扶。市人社局對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摸底,開展大學生創業“保姆式”服務行動,人社局干部職工每人結對幫扶1名以上市區大學生創業。建立大學生創業幫扶責任機制、幫扶協調機制、動態管理機制,主動上門幫助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從創業立項、工商登記、貸款融資、市場營銷、稅收優惠等環節提供全方位的“一條龍”代辦服務,幫助創業大學生用足優惠政策,規避經營風險,改善經營狀況,提高創業成功率。
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建立鎮江市大學生創業園,成立鎮江市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開辟大學生創業“代辦制、一站式”服務窗口,開通鎮江市大學生創業網,在網上發布創業項目2000個。設立4家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5家大學生創業實驗基地、2家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組建首批35名成員的“創業指導專家志愿服務團”,進一步完善創業項目、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小額貸款、企業孵化、跟蹤服務相結合的創業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全市干部群眾的支持下,我市大學生創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在大學畢業生總量逐年增多,就業工作難度日益加大的形勢下,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創業也面臨著一些矛盾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大學生創業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部分大學生畢業后仍然緊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崗位,“金飯碗”、“鐵飯碗”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創業念頭、創業沖動缺乏。二是大學生創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大學生普遍市場開拓能力不強,缺少堅韌不拔、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承受挫折失敗的心理能力較差。幫助大學生提升創業素質的針對性培訓相對不足,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三是大學生創業瓶頸有待進一步突破。在資金方面,大學生小額貸款手續繁瑣、門檻較高,創業啟動資金主要來源于家庭支持或向社會借貸,融資十分困難。在項目方面,可供大學生選擇的創業項目不多,創業項目與大學生所學專業缺乏有效對接。在場所方面,大學生創業平臺、創業孵化基地、廉租廠房建設滯后,已經掛牌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運作效率不高。四是大學生創業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對大學生創業扶持的配套政策措施雖然出臺了不少,但有些政策難以落實到位。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投融資體系建設仍然任重道遠。為大學生創業服務的機構其功能還不健全,提供有效的創業項目、信息、載體、服務不多,指導乏力。
針對上述問題,我市將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助推大學生創業,使大學生創業成為引領全民創業,推進跨越發展的強勁引擎。
營造氛圍,鼓勵創業。一是更新理念鼓勵創業。鼓勵大學生不等不靠、自主創業、敢為人先,以創業帶動就業,使創業成為大學生踏入社會的首要選擇。二是營造輿論助推創業。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導向作用,開設專題專欄,在重要時段、重要版面和重點欄目中深入持久地進行創業宣傳,使全社會關注創業、支持創業、尊重創業、參與創業,讓大學生創業融入、引領全民創業浪潮。三是典型引路激勵創業。通過大學生創業標兵評選、創業設計成果對接、創業典型事跡巡回報告會、經驗交流會等活動,激發創業激情,豐富創業理論,傳遞創業經驗,解讀創業案例,創新創業模式,激勵更多有志大學生投身創業之路。
技能培訓,引導創業。發揮駐鎮高校教育資源優勢,加強創業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完善創業課程設計,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從學生進校開始,對他們輸送創業理念、創業規劃,傳授創業知識,培育大學生創業精神,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強化政府人事、勞動保障部門創業培訓基地建設,制定大學生創業培訓計劃,加強創業技能培訓,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崗位,逐步建立長效的創業培育機制。
完善政策,助推創業。一方面,現有各項扶持政策要落實到位,初始創業補貼、困難群體創業實物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政策應及時兌現。同時,進一步降低創業小額貸款門檻,增加貸款額度,提高貸款效率。另一方面,要創新、完善扶持政策。抓緊制訂大學生創業稅收扶持、房租補貼、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示范街和創業示范培訓基地認定和獎勵標準等政策措施,從創業手續、創業培訓、創業資金等各方面人手解決大學生創業的際困難,讓想創業的大學生能創業、創成業、創大業。
發揮職能,服務創業。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把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納入目標考核范圍,建設一定比例的廉租廠房,設立大學生創業專用區域,改善創業環境,提供全方位服務。督促駐鎮高校和企業加強創業實驗基地建設,安排大學生開展創業實驗,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了解企業運作方式,豐富創業知識,為走上社會自主創業奠定良好基礎。督促各級人社部門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創業型人才和創新創業企業急需人才的引進力度,完善大學生創業園、創業網服務功能,增加服務項目,及時提供創業信息,實現創業服務網上“一辦到底”。
結對幫扶,指導創業。在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同時,也要提醒大學生不能盲目創業,既要勇于承擔風險,也要巧于規避風險,更要善于控制風險。進一步激發大學生“村官”創業熱情,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村官”自主創業、引領創業,帶領群眾致富,發展壯大村級和社區集體經濟。鼓勵各級各部門深入開展“創業保姆式”服務,“一對一”開展幫扶活動,建立大學生創業幫扶責任機制、幫扶協調機制、動態管理機制,幫助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解讀創業優惠政策,從創業立項、工商登記、貸款融資、市場營銷、稅收優惠等各個環節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一條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