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smart power grids),就是電網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御攻擊、提供滿足21世紀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容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啟動電力市場以及資產的優化高效運行。從某種意義上說,智能電網是一個完整的信息架構和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對電力客戶、電力資產、電力運營的持續監視,利用“隨需應變”的信息提高電網公司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電網可靠性和服務水平。智能電網產業,被視為“后危機時代”的新增長引擎。
隨著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的電網規模不斷擴大,影響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隨之增加,而用戶對電力供應的安全可靠性和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電力發展所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市場競爭迫使電力經營者不斷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中國的智能電網的基本特征是在技術上要實現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今年“兩會”上,智能電網建設問題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并且開始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在各地競相發展這一世界最前沿的新能源產業的熱潮中,江蘇如何選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值得探索。建設智能電網,對于經濟大省、能源消費大省和制造業大省的江蘇而言,不僅必要,而且迫切。目前,江蘇已將智能電網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設備制造一起,列為加快培育的三大新能源重點產業之一。
2010年,江蘇宣布正式拉開智能電網建設的序幕,智能電網的“藍圖”正加速繪制。目前,國家電網公司支撐智能電網信息化第一批項目已經啟動,江蘇省電力公司參與了首批21個項目中6個項目的建設工作,其中2個項目負責試點牽頭組織實施。去年12月27日,由南瑞集團等負責實施,國內首個智能電網科研產業基地在南京奠基,該基地將為我國智能電網自主技術研發、核心裝備制造、關鍵產品檢測提供強力支撐。同時,南瑞集團牽頭進行的智能變電站、智能配電等技術導則的制定,也已基本完成。備受關注的南瑞電氣谷,將依托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科研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電網及工業自動化板塊、繼電保護板塊、發電及水利自動化板塊、信息通信板塊、新能源新技術板塊、一次設備板塊等六大板塊,吸引上下游配套產業項目200-300家。今年4月,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國內四家智能電網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南京市1000多畝智能電網與低碳經濟示范園區開工建設。同期,揚州“智谷”暨智能電網展示中心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啟動,打造集研發、示范、展示、交易、創業孵化、產業服務于一體的國際化智能電網產業科技園。揚州規劃了計劃總投資25億元、總面積6000畝的智能電網產業園區,專業園區集群成“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郵菱塘光電科技產業園、儀征太陽能光伏照明產業園、寶勝工業園、高郵湖西等新能源、輸配電產業集群效應彰顯。淮安2010年也將投13億元建智能電網。
圍繞智能電網建設,江蘇電網規劃年內在四個方面實現突破。著手實施蘇州、無錫、揚州等地智能電網試點工程,推進蘇州、無錫智能變電站工程,提高輸變電自動化監測與處理水平,使電網更加堅強、高效。在清潔能源開發方面,省電力公司組織編制了千萬千瓦級風電輸電規劃,確保100萬千瓦風電機組和全國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可靠并入電網,提高綠色能源在我省電網中的比重。年內,在南京、揚州等地安裝10萬臺智能電表,力爭實現居民小區水、電、氣“三表”的數據集中采集。實現配電網負荷信息和用電終端用電信息“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系統,這樣,居家用電故障不等用戶報修,信息通過電表傳輸到電網,就可自動診斷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