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類風濕關節炎嗎
毛 鵬
類風濕關節炎是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非化膿性炎癥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關節外癥狀,故稱類風濕病。患者關節腔出現滑膜炎癥、滲液、細胞增殖、肉芽腫形成、軟骨及骨組織破壞,最后關節強直及功能障礙。多侵犯小關節,如手、足及腕關節等,常為對稱性,呈慢性經過,可有暫時性緩解。發病年齡多在20~40歲,女性多于男性。
晨僵是類風濕關節炎的第一個癥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其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活動增多則癥狀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后減輕。
關節外病變是類風濕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其并發癥。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病變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主要包括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類風濕心臟病和腎臟損害等。 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于對炎癥及后遺癥的治療上,采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能得到一定的療效。現行治療的目的在于:①控制關節及其他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一般療法: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癥狀明顯者應臥床休息,至癥狀基本消失。病情改善兩周后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少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患者健康狀況允許情況下,應盡早摘除。
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青霉胺、氯喹、左旋咪唑、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及雷公藤等。
理療:目的在于利用熱療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松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通過鍛煉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熱敷、熱浴、蠟浴、紅外線照射等進行理療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肌肉痙攣。
預后:一般說來早期給予積極的綜合性治療,恢復大多較好。起病急者優于起病緩者,男性較女性為好。僅累及少數關節而全身癥狀輕微者,或累及關節不屬對稱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暫。有10%~20%患者因治療不及時而致殘。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嚴重晚期病例可死于繼發感染。
胃有“十怕”
胡 兵
胃病在我國是多發病。有些患者對胃病重視不夠,往往就會從淺表性胃炎發展成萎縮性胃炎。現在一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由于聽說此病會惡變,就非常緊張,所以,有必要解釋一下什么是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以胃黏膜腺體萎縮為特征的消化系統常見病。
萎縮性胃炎嚴重時,還會伴有腸化生(胃內原來應該生出胃腺,可是胃腺萎縮了,從而生長出了腸腺樣的腺體)、大腸型化生(大腸樣腺體替代了胃原來應該有的腺體)和異型增生(細胞“傳宗接代”的過程中大量生出了“畸形兒”)。
哪些因素會導致萎縮性胃炎的發生呢?我們總結胃有“十怕”。
1 怕生冷、油膩、辛辣食品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此類食物對胃的刺激性較大,易損傷胃黏膜。
2 怕饑飽不均。人體在饑餓時,胃酸、胃蛋白酶相對過多;暴飲暴食又易損害胃的自我保護機制,導致胃壁過度擴張,食物停留時間過長,這些都會損傷胃肌體。
3 怕睡前進食。睡前吃東西,不僅易造成睡眠不安,導致肥胖,還會因夜間胃酸分泌過高而誘發潰瘍的形成。
4 怕狼吞虎咽。食物進入胃內,經消化變成乳糜狀微粒,才能排人腸內。若不細嚼慢咽,粗糙的食物會損傷胃黏膜。
5 怕美酒、香煙、咖啡和濃茶。酒精可以直接破壞胃黏膜,并引發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吸煙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的破壞;咖啡、濃茶使中樞神經興奮,能通過反射促成胃黏膜缺血,造成對胃的傷害。
6 怕勞累過度。過度勞累會引起腸胃供血不足,胃酸分泌功能失調,胃黏膜受到損害。
7 怕精神緊張。精神的緊張、情緒的郁悶、生氣著急都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致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過多,刺激胃黏膜,形成潰瘍。
8 怕幽門螺桿菌感染。感染幽門螺桿菌后胃黏膜屏障被破壞,感染及糜爛可導致萎縮性胃炎。
9 怕濫用藥物。抗生素、激素、解熱鎮痛類藥物、抗感冒類藥物等如濫用,對胃的刺激很大。
10 怕幽門松弛。腸液和膽汁通過松弛的幽門反流到胃,會刺激胃黏膜,破壞胃黏膜的屏障,從而導致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為萎縮性胃炎。
胃有“十怕”,若你偏偏用它所怕的這些因素來嚇它,就會損傷胃黏膜,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潰瘍,而長期的淺表性炎癥遷延不愈就會轉變為萎縮性胃炎。
“肉跳”不必“心驚”
吳士文
眾所周知,神經科中的頑疾“運動神經元病”“面肌痙攣”等疾病常特征性地出現肌肉不自主的跳動。正是由于對上述疾病的恐懼,當人們發現自己有“肉跳”時,常表現出特別焦慮和恐懼,在神經肌肉病門診每天都可以見到這樣的就診者。其實,絕大多數患者的“肉跳”是良性的,醫學上稱為“良性肌束顫綜合征”,預后良好,所以,“肉跳”不必“心驚”。
▲什么是良性的“肉跳”?
良性肌束顫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身體局部肌肉出現不自主的肌束顫動,即我們通常說的“肉跳”。常見于面部以及四肢,當然“肉跳”可以發生于人體的任何部位。大多數人在一生中都經歷過一定程度的這種“肉跳”,只是并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當這種“肉跳”廣泛而持續存在時才會引起人們注意而去就醫。
▲如何鑒別良性的“肉跳”與運動神經元病的“肉跳”?
這是每個“肉跳”患者最關心的問題。運動神經元病(如肌萎縮側索硬化、脊髓性肌萎縮等)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其較為特征性地出現“肉跳”,但這種“肉跳”多為持續性的,在運動及安靜狀態下均可發生,與良性“肉跳”不同的是,運動神經元病多存在肌肉萎縮和無力,且在肌電圖檢查時有著特征性的改變。兩者是較容易區分的。
▲良性的“肉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盡管良性肌束顫綜合征的病因還不清楚,但目前研究表明其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運動、急性病毒感染、焦慮及服用某些藥物。其中,長時間運動是造成“肉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常見可引起“肉跳”的藥物有利尿劑、激素,以及過量的咖啡因。另外也有研究認為殺蟲劑,特別是有機磷等化學毒物同樣可以導致“肉跳”。
▲如何預防和處理良性的“肉跳”?
對部分患者來說,給予小劑量的鎮靜劑可能會有效。但一般來說,這種“肉跳”不需要藥物治療。只要正確地疏導患者,讓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放松,減輕其心理上的焦慮和緊張,就可減輕和預防“肉跳”。
服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藥物或食用某些食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肉跳”的方法。研究已證實服用充足的維生素E、維生素c、B胡蘿卜素、硒、鋅可以減少良性“肉跳”的發生。另外,食用富含上述抗氧化物質的西紅柿、藍莓、海藻、卷心菜、甘藍以及花椰菜、柚子、洋蔥、菠菜、山楂等食物有助于減少“肉跳”。香辛調味料是由植物的芽、葉、皮、果實、根或種子制成的,其中富含抗氧化劑,同樣可以預防“肉跳”的發生。為了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每天攝入上述物質及運動前和運動后補充上述物質很重要,當然這種補充通常要在服用數天或數周后才能明顯起效。
總之,只要注意休息,放松心情,攝入充分的維生素及其他必要的營養素,一定會讓您心不驚、肉不跳。最后別忘了,在食物中加入適量的香辛調味料,讓您的生活更加有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