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受到外傷后突然感覺頸部肌肉疼痛,尤其在頭頸部轉動時。落枕是頸椎發生病變的一個前期信號,經常落枕的人,如果不及時調理預防,多半會導致頸椎病。
落枕的原因:如頸部受風著涼,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頸部外傷,都有可能引起落枕。如因頸椎病引起,可反復出現“落枕”現象。
如果落枕了該怎么辦呢?大家不妨參考以下措施:
1 按摩
(1)按摩手腕
常言說“頭項尋列缺”,是指頭頸部疾病可以通過按摩列缺穴來治療和調節(列缺穴位于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取穴時兩手虎口交叉,食指尖所指凹陷處,即是該穴)。
按摩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彈撥。彈撥是在穴位或不適部位做橫向推搓揉動,使肌肉、筋腱來回移動,以有酸脹等感覺為佳。平時感到頸部不適或僵硬疼痛,撥動列缺穴,不適感就會迅速減輕。按摩列缺穴時,右手輕握拳,拳心向上,左手拇指指端按在穴位上,然后或按或掐或揉。按摩時該穴會有酸脹或疼痛感,以酸脹感為好。
(2)按摩腳腕
每天按揉膀胱經上的昆侖穴(位于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連線的中點,即足外踝后方,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30分鐘,配合喝黑豆芝麻薏米粥,3~5天后癥狀即可緩解。
(3)按摩頸部
按摩者站在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后用一拇指從該側頸部上方開始按摩,直到肩背部為止,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覺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復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復2~3遍。可迅速松弛痙攣的頸肌而止痛。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指、食指、無名指并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擊打2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各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后5分處),待有酸脹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進行頭頸部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動作應緩慢,切不可用力過猛。
2 熱敷
將1000克粗鹽裝入棉布袋,外面再套上布袋(以便洗滌),在微波爐中用高火加熱3~5分鐘,取出后用毛巾包好敷在患處,幾分鐘后疼痛即可緩解,連續敷幾天有明顯效果。 也可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敷患處,或紅外線燈泡照射患處,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皮膚。
3 醋敷法
將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然后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濕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鐘,每日2-3次,2日內可治愈。
4 選用正紅花油、扶他林軟膏等,擦揉痛處,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5 用傷濕止痛膏、麝香止痛膏等外貼頸部痛處,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但病人感覺貼藥膏后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孕婦忌用。
6 針刺
不能前俯后仰者,取大杼、昆侖穴;不能左右回顧者,取肩外俞、后溪、風池穴。一般可取懸鐘穴(位于足外踝尖上3寸)針4~5分,灸3~7壯;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鐘。
7 改變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度,活動脖子。
8 如疼痛劇烈難忍,應立即去醫院。
①口服止痛片1片,有臨時止痛之效。落枕嚴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顯。
②到理療科做理療。
③如為頸椎病引起,在理療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9 做肩頸保健操,動作應輕柔,呼吸自然,每個動作可重復3~5次。
(1)先緩慢深呼吸,頭向左轉看左肩,再向右轉看右肩;然后下巴前后伸縮以松弛頸肌。
(2)兩肩向耳部聳起,脊背挺直,然后使兩肩盡可能地下垂。
(3)兩肩分別做圓周運動,先抬肩向前轉動,再向后轉動。
(4)坐著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下巴慢慢垂到胸部,然后頭從左至右再從右至左轉圈,深吸氣后用力呼氣,使頭頸部在緩慢的轉動中感覺舒暢。如出現“噼啪”聲,不必擔心,那是肌腱或韌帶在伸展時擦過骨頭的聲音。
(5)將頭偏向右肩,左手越過頭頂放在頭的右邊,另一只手放在右肩上,然后非常輕柔地試將頭向左拉;將頭偏向左肩,做同樣的動作。
(6)聳肩轉脖防落枕:聳肩縮頸。然后脖子慢慢轉到左邊看左肩,再從左邊慢慢轉到右邊看右肩,再轉回到左邊,反復做七八次,若一下不能做七八次,可以減少次數,但應每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