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的問題
剛剛接受了心臟手術的患者清醒后會感覺非常渴,這是正常現象。人體受到大的創傷后,體內的內分泌系統起了變化,會讓人感覺很渴。但是患者在醫院里,有醫護人員的監護,有靜脈輸液,患者一般不會缺水。所以說,這種渴是假的。這時如果喝多了水,水進入腸道后被吸收到血管中,成為血液的一部分,血容量就會增加,心臟負擔會加重。手術后早期患者多合并低蛋白血癥,這些多余的水就會跑到組織間隙,導致肺間質水腫。患者的癥狀是不能平臥,一躺下就咳嗽,咳出來的是類似口水的透明泡沫。個別患者甚至發生急性心功能不全。所以,手術后喝水多了,會導致很多問題。
但水對手術后的恢復非常重要。患者需要水緩解口渴,帶出體內的廢物。沒有一定量的水,患者是恢復不好的。那么,一天喝多少水合適呢?怎么喝好呢?我們所說的“一天”,是指24小時。所有進入患者身體的水,包括輸液、飲水、粥、湯、面條、水果中的水分等,都應該算作“入量”。對一般成人來說,如果沒有大量出汗、大量排尿、腹瀉等情況,每24小時的總入量應該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飲水的方法要像喝白酒那樣,用小藥杯,一次少量,每天數次。切不可拿水杯喝或拿吸管吸。家屬應該記錄下每次攝入各種食物和水的量。如果水喝得過多,只好服用藥物利尿,以排出多余的水分,可能還要輸白蛋白,來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這樣會影響患者的睡眠,可能會導致低血鉀,還會增加費用。
▲關于飯的問題
心臟手術后,患者失了血,必須有足夠的營養才可以康復。手術后,有些患者沒有食欲,不想吃飯。家屬應該鼓勵患者進食,做些患者喜歡的、可口的、有營養的食物。這些食物應該以動物蛋白為主,包括各種瘦肉(雞、鴨、豬、牛、羊肉均可)、雞蛋(尤其是蛋白)、酸奶或牛奶(但含水量大),避免吃過多的淀粉類食物,不必非得吃甲魚、鴿子、烏雞等“補品”不可。每頓吃六七分飽即可,每天可吃五頓,少食多餐。如果一頓吃得過多了,會加重消化系統負擔,從而加重心臟負擔,還可能影響呼吸。如果術后飲食不好,營養不良,被迫靜脈輸注高營養液體和白蛋白,醫療花費也會增加很多。
▲關于咳嗽的問題
心臟手術后,肺及氣管、支氣管內會有些痰,如果不能及時排除,會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造成患者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所以,及時、徹底地排痰是很重要的。排痰有三個措施,一是有效地咳嗽,二是體療(翻身和拍背),三是霧化吸入。患者剛剛接受完手術,傷口比較痛,咳嗽和體療會加重疼痛。解決的辦法,是使用彈力肋骨固定帶。這種固定帶很多藥店和體育用品店都有售。買個大小合適的,系在胸部,盡量靠近腋下。應該系得稍微緊一些,讓帶子吃些力。
手術中被縱向鋸開的胸骨是被不銹鋼絲固定的。骨質疏松、劇烈26530e0a5f99bf0e126fa5be4e9affa31aac7d9cb29be9e8a2c2884b0ea55835咳嗽等因素可能導致鋼絲斷裂。用肋骨固定帶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另外,患者術后積極下床活動,可以明顯改善肺部的情況,避免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傷口疼痛是在所難免的。必要時可以服用止痛藥物。
▲關于大便的問題
手術前禁食,手術后吃得少,活動少,導致有些患者術后幾天不排便。大便在結腸中待的時間長了,水分會被腸壁吸收,大便變干,導致排便困難。所以,手術后患者每天應積極排便。患者可以增加水果、蔬菜的進食量(糖尿病患者可吃些黃瓜、西紅柿),多攝入些粗纖維。必要時可以服用通便藥物或使用開塞露。
▲關于睡眠的問題
有些患者年紀大了,睡眠本身就少,手術后回到病房,白天一會兒睡一小覺,一天三四回。到了晚上,睡不著了,翻來覆去,影響休息,第二天沒有精神,白天又睡,影響進食和下床活動,最后就睡顛倒了。解決的辦法。一是白天不要多睡,二是晚上服用安眠藥物。部分患者實際上是飲水多了,一躺下就咳嗽,影響睡眠。這些患者必須找值班醫生處置一下。
▲關于疼痛的問題
心臟手術的大多數患者是胸骨正中切口。胸骨縱向鋸開后,要用撐開器將傷口撐開,冠狀動脈搭橋的患者還需將其左側胸壁抬高,游離胸廓內動脈。因此,除了胸骨的鋸傷外,胸壁組織會有些挫傷,甚至小的骨折。手術后疼痛是注定的,程度可以不同,強忍則是不必的。手術后24小時內,由于手術中麻藥(主要是芬太尼類藥物)的作用尚未消失,一般患者并不覺得疼痛。但是,從第二天開始,疼痛會變得強烈。減輕這種疼痛的關鍵是積極應用嗎啡類鎮痛劑,口服、注射或持續泵入。不用太擔心,因為有醫護人員的控制,很少有患者因此發生藥物成癮。這種止痛藥物在全世界每年的用量很大,范圍很廣,沒有證據顯示其會對患者的大腦產生不利的影響。如果患者沒有嚴重的呼吸功能不全或劇烈嘔吐等情況,就可以放心使用止痛藥物,沒有必要害怕一些不太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這些都是我當心臟外科醫生20多年的經驗,供大家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