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每天要和疼痛病患者打交道。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腰肌勞損等,甚為常見。它們的發病機制雖然不完全一樣,卻有著共同的病變,即軟組織損傷和無菌性炎癥,對此,醫生常常選用封閉療法,也就是打“封閉針”。
有的患者一聽說打“封閉針”就皺起眉頭,連連擺手,不肯接受。究其原因,是他們聽說打“封閉針”只能暫時減輕疾病癥狀,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病。另外還怕打了“封閉針”后,老是要打,停了就不行。此外,還擔心副作用大。他們的擔心有道理嗎?我們不妨一起探討。
所謂封閉療法,就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強的松注射液和鹽酸普魯卡因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肌肉、關節、筋膜、肌腱以至椎管內等處都可以進行封閉注射。所用的強的松,還有同類藥物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屬于激素類。
激素,是由人體的內分泌器官制造并能產生生理效應的活性物質。它的種類很多,如性激素、甲狀腺素和胰島素等都屬于激素。但在醫生之間似乎有一種不成文的約定和默契,如不特別指出激素,則激素即指腎上腺皮質分泌的可的松類物質(又簡稱皮質激素)。其人工仿造產品,作用大致相似,也同樣稱呼。它們的發現和臨床應用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腎上腺皮質激素在醫學上的應用十分廣泛。它們是形形色色過敏的克星,又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用于因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引起的疾病。在臨床醫學的每一個專科里,它們都受到醫生的青睞。
醫生用激素治療以上提到的各種疼痛病癥,主要是利用其抗炎作用。它們能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癥反應,減輕致病因子對機體的損害。我們知道,這類激素并不存在成癮性。但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及依賴性。習慣性是由長期反復使用激素來緩解癥狀,形成條件反射,停藥后即感到難受或恐懼,此時給少量激素后,癥狀便迅速消失。依賴性是指某些疾病使用激素治療后,癥狀完全控制或部分緩解,突然停用激素或較快地減少劑量,原病即復發或者惡化,出現所謂“反跳”現象。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復應用激素后才可能出現。骨科應用封閉療法,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一般連續不超過三或四次。如需繼續注射,間隔時間很長,所用的劑量也很小。所以,自從推行這種治療方法以來,很少有“老是要打”的現象。
腎上腺皮質激素與其他所有藥物一樣,存在副作用。如向心性肥胖、體形改變、皮膚多毛,甚至使女性患者長出胡須;并可導致人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傷口愈合速度減慢;還可加重胃腸潰瘍,誘發高血壓、精神病、骨質疏松、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但這是長期、大劑量反復應用后才出現的現象,一般短期的局部封閉治療不會引起這些反應。為了安全起見。醫生會對患有較重的高血壓、胃腸潰瘍、糖尿病、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謹慎使用封閉治療。為了防止感染,封閉注射應在醫療單位進行。打封閉針前用肥皂和清水洗凈皮膚,嚴格消毒。注射后觀察15分鐘,防止過敏反應和其他反應。打封閉針3天內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污染。
當然,與其他藥物一樣,激素不是傳說中的“靈丹妙藥”。有的情況下可能效果欠佳,必要時可配合其他方法如牽引、推拿、理療、配戴腰圍、內外用藥等,必要時改用手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