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空的逐漸開放,除了滿足飛行愛好者天空翱翔的愿望,也打開了一扇誘人的淘金之門。
今年7月,杭州蕭山機場的不明飛行物著實熱鬧了一陣子。最終,經有關部門證實,不明飛行物是一架擅自飛行的小型私人飛機,與UFO事件沒有任何關系,是一起典型的“黑飛”事件。
“黑飛”顧名思義就是違反法規的飛行,可是在江浙一帶,“黑飛”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責備。相反,只要是能偷著飛,就一定有小型私人飛機偷著飛,而且還有很多湊熱鬧的人羨慕地看。
想要自由地飛行在藍天上,過足飛行癮,已經成了中國一些富人的夢想,但是礙于中國空中管制的嚴格,所以這個夢想始終沒有新的突破。
今年11月,國家頒布了《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提出將逐步開放中國一些區域的低空,從1000米以下到4000米以下。意見的頒布,引來了各方注意,同時也引來了一些投資商的關注,低空開放,業內認為將帶來很多的投資機會。
逐漸開放的市場
和國外比起來,中國在空域管理上很嚴格,基本上沒有放開的空域可供私人飛機飛行。這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富裕人群,尤其是江浙一帶的富人,都對私人飛機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數據顯示,目前,浙滬一帶注冊的合法私人飛機共有6架,而僅浙江地區擁有私人飛機的人就超過20個。
再來看看全國,中國通用航空飛機數量目前在1000架左右,不過這些飛機大部分屬于航空公司、飛行培訓機構、國有的通用航空企業等。而真正意義上的私人飛機,其數量少得可憐,包括小型飛機和公務機在內,最多也就一百來架。
而全世界現在共有私人飛機約31萬架,其中美國是世界上私人飛機產業最發達的國家,擁有約27萬架私人飛機,這個數字大約是中國目前的3000倍。世界財富500強中的376家擁有自己的商務飛機,財富100強里有92家擁有自己的飛機。
其實,中國的私人飛機數量少,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購買力的問題,關鍵是低空開放的問題。根據中國現在的人均經濟實力,能夠買起私人飛機并且有此愿望的人,網上調查結果顯示超過30萬人。
溫州飛行愛好者許偉杰告訴記者,他名下有小型飛機差不多10架,但是每年飛行的次數不到10次,不能飛的日子都是停在那里。
對于此次意見的頒布,許偉杰等飛行愛好者覺得很開心,即使只放開了個別城市有限的低空,對這些飛行愛好者來說,也是有了一定的飛行空間,而且有了開始,對未來的就有更多的期待。
亞洲公務航空顧問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桂躍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的采訪時說:“1000米這個高度可以滿足有限的通航飛行,比如直升飛機和一些小型飛機。對于真正意義上的低空空域,美國以及許多通航發達的國家的法律規定是3000米以下。很顯然,開放程度越大,通用航空的發展空間會越大。”
在意見中,我們能得到的信息僅僅是國家要利用5~10年的時間,建立科學的低空空域管理體系,充分開發、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資源。桂躍認為,這種開放程度顯然還是不夠。不過,盡管國家只是出臺了意見,但是終究是打開了一個通道。
談到中國未來私人飛機發展的潛力,桂躍稱:“中國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就可以說明中國的通用航空市場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他認為,此次低空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是通用航空以及相關的行業,這個產業鏈包括通用飛機制造、銷售、運營、飛行培訓、托管、維修服務、機場建設等等。
私人飛機產業鏈
相較于想要可以自由飛行的飛行愛好者,投資商在這次機遇中也是頻頻出手。從公務飛機托管公司、飛行俱樂部到飛機的制造加工,考察的人明顯多了起來。
制造加工門檻高
低空開放最直接的受益產業是小型私人飛機的制造加工。在國外,噴氣式飛機、滑翔機和直升機是銷售最好的私人飛機,而中國在這一塊明顯不足,盡管中國的軍用飛機已經開始出口,但是通用航空市場這塊,面臨著波音和空客這樣的勁敵,中國制造顯得吃力。一是技術跟不上;二是顧客不買賬。
調查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擁有的私人飛機,基本上都是依賴進口。其實,做進口代理,成本很高。珠海雁洲輕型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金明告訴記者:“一架飛機賣60萬元。它取得了國外適航許可,但我國不認可國外的適航,重新申請我國適航手續大概要1000萬元。就算這種機型賣出100架,每架也要漲價10萬元。”因此中國制造被認為是很迫切的需要。
業內人士看來,低空開放會讓更多的有錢人蠢蠢欲動。假設表示了購買愿望的30萬人中,30%的人付諸行動,也有9萬架私人飛機可以銷售。許偉杰就做起了嘗試的先鋒,自己組裝飛機。但是,他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必須取得銷售資格才能銷售組裝的飛機。
不過這并不影響許偉杰的熱情,他組裝的飛機也引來了投資商的關注,溫州投資商趙建就對許偉杰的飛機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考察完畢之后,趙建的結論是希望可以拿到代理權。
山東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銷售部的孫亮也表示:“很多人看到了中國私人飛機開放的希望,都去報名參加執照培訓。因此我們也在等時機大力開拓私人飛機領域。”而且,在私人飛機的制造上,山東濱奧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已經做好了準備,在之前的規模上要繼續擴大生產。
那么,私人飛機的銷售究竟有多大的市場。目前國際上噴氣機和滑翔機是銷售最多的私人飛機類型,售價在30萬人民幣到100萬人民幣之間。但是對跑道的要求很高,沒有合適的跑道,這兩種機型很難飛行。還有就是直升機,對跑道沒有要求,但是售價比較昂貴,最便宜的也要200萬人民幣。
市場調查的結果顯示,對于跑道嚴重缺乏的中國市場來說,200萬的直升機是很多富人都能買得起的,因為相當于是買一部好車的價錢,如果低空開放可以自由飛行,他們寧愿用來買飛機而不是好車。所以中國的私人飛機銷售市場可以說是潛力無限,加上公務機也屬于私人飛機范疇,所以這個市場讓投資商充滿憧憬。
執照培訓是塊大蛋糕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低空開放讓很多人對執照培訓產生了興趣,這些想要考取執照的人不單單是那些擁有私人飛機的有錢人,也有很多普通人,想要考取執照獲得新的工作,給自己一次再擇業的機會。
依照中國市場的價格,取得飛行執照總計花費大約在20萬左右,如果能順利開上飛機,一般的月薪都不會低于1萬,所以這個培訓盡管昂貴,卻很誘人。
西安中飛航空俱樂部的市場總監易紅告訴記者,今年中飛俱樂部報名參加飛行培訓的人數超過了50人,俱樂部整個業務量同期增長超過150%。除了中飛俱樂部,一些培訓機構的數據顯示,僅11月這一個月前來咨詢飛機駕照的人數就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青島九天國際飛行學院市場部VIP客戶主管徐娜稱:“《意見》一出來,我們電話咨詢量就翻了3倍,報名也是供不應求,我們未來的計劃就是要把航空私照這塊做大!”
目前,全國擁有私人飛行執照的人數在1000多人,僅飛機駕照培訓至少超過2億元,加上航空旅游、娛樂體驗飛行和公務飛行等通用航空活動,這個數字近年還在不斷上升。
在記者的采訪中,駕駛員張明告訴記者,他是2008年考取的駕照,花費16萬元人民幣,一直想著能快點賺回學費,但是低空飛行的限制,他一年只能飛10次左右,一次飛行可以收取5000元的報酬,一年收入也就6萬元,賺回學費有點遙遠。不過,意見的頒布,讓他重拾信心。相信很多前來參加培訓的人,和張明現在的心態是一樣的。
對投資商來說,創立執照培訓機構不是難事,只要符合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成立培訓公司即可,難就難在場地和飛機,所以現在的培訓機構基本上都不是獨立的,大多都依附在俱樂部或者是公務私人飛機公司旗下,成為這些公司創收的一個重要來源。
飛行俱樂部人氣漸旺
除了飛機制造和執照培訓,休閑領域的飛行俱樂部近些年人氣一直呈上升趨勢。西安中飛航空俱樂部的市場總監易紅說:“只要年齡18歲以上,身體健康,沒有心臟、心跳和血壓方面的疾病,即便是沒有飛行駕照,也可以實現自駕飛翔的夢想。”
中國目前究竟有多少私人飛行俱樂部,并沒有官方數據,但是據業內人士估計,應該不少于100家,其中很多是浙滬地區私人創辦的俱樂部,從事著飛行培訓和飛行體驗等活動。
飛行俱樂部只要獲得了相關管理部門的審批,就可以從事諸如私人飛行駕照的培訓、航空運動飛行、表演飛行和私人娛樂飛行等項目。但是難題就是,想要獲得營業執照,不僅審批程序復雜,而且批準的概率比較小。
中國現有的飛行俱樂部一般都是VIP會員制和接待一些散客,會員的準入門檻較高,項目主要集中在體驗飛行。在中飛俱樂部, 一個普通的公眾,即使沒有任何的飛行經歷,經過了地面的一些簡單培訓和座艙實習,就可以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自駕飛行,空中的部分顧客可以自己來體驗親自開飛機。
除了中飛俱樂部這樣針對大眾的俱樂部,也有專門針對富人的俱樂部,前沿私人飛行總會就是富豪聚集的地方,飛行體驗感覺上更加奢華,收費也更高。但是還是同樣的問題,因為空域的限制和執照的難申請,所以飛行俱樂部能盈利的不多,而且多數都是沒有執照的俱樂部,一旦飛行就被劃入“黑飛”隊伍。
盡管如此,飛行俱樂部的潛力依然被投資商看好,珠海雁洲輕型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金明說:“公司正在申請成立飛行俱樂部。”
而俱樂部的增加,也為私人飛機制造業注入了活力,所以說,胡金明的想法在業內很具有代表性。專家稱,如果4000米以下的高空能開放,即開放程度達到歐美的水平,那么,相對于只針對富豪售賣私人飛機,普通大眾也可以參與其中的飛行俱樂部將是最有活力的一條產業鏈。
管家走俏
如果私人飛機市場的產業鏈逐步完善,那么,服務是必須要跟上的。于是,一批以管家身份出現的私人飛機公司引起關注。例如:金鹿公務機有限公司,亞之羽航空服務有限公司等等。
這些公司都是為私人飛機提供管理的公司,旗下托管著一些私人飛機和公務機,收取服務費。他們提供的服務包括飛機的停靠、維修、飛行、管理等等,對于企業和公務繁忙的私人飛機機主來說,找到這樣的一個公司可以省卻很多麻煩。
目前,在國內,由于通用航空機場十分有限,停機費用及飛機起降費用都相對較高,一架私人飛機的用機和養機的費用每年最少需要40萬元。例如,包括燃料、機務人員的工資、大修儲備費用和各種損耗費用等,而托管公司的收費也基本上維持在這個水平,還能提供更加細致的服務,所以業內一致認為,托管業務也是私人飛機市場未來的一大投資領域。
如今中國的現狀是,多數擁有私人飛機的機主飛機都是停靠在自己家里,例如湖南黃龍洞旅游公司總經理葉文智的法國“松鼠”,造價1500萬人民幣,平時停在葉文智的私人別墅樓頂。只有個別的人飛機是停靠在機場或交給托管公司,例如趙本山的飛機就停在沈陽桃仙機場。
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來詢問飛機托管業務的人比以前增加了很多,其中大部分是想購買飛機還沒有買的人。
只是,有一點必須引起重視,在中國,建立一家飛機托管公司還是面臨很多困境,機場建設不完善和人才缺乏讓這個市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政策依然是阻力
雖然國家已經將低空開放打開了一扇窗戶,但是很顯然,和西方國家的開放程度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桂躍說:“要真正推動中國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必須提前建立起配套的管理體系和相應的服務機制。”
桂躍認為,目前中國在私人飛機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十分巨大,就這個產業而言,很難說有什么優勢。要發展這個行業,當然政策先行是最為重要的。盡快完善有序的管理體系,建立起相應的配套服務,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這個領域。具體事項方面,簡化飛機購買手續和飛行審批程序是當務之急。
其實,按照現行民航管理法規,個人駕駛飛機在我國境內合法飛行,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須得到民航局核發的飛機適航許可證;二是飛行員具有合法有效的飛行駕照;三是須經軍民航空管理部門申請飛行區域和飛行計劃,批準后方可飛行。
如今,這個條件據悉已經有所松動,以前是每次起飛都必須報批,現在的新規定是報備即可。國家政策的松動,業內人士稱,也是因為看到了通用航空市場的潛力,中國目前的私人飛機在國外托管的很多,這些人每人每年丟在國外的費用都超過50萬,如果中國放開低空飛行,把外國的消費拉回中國,將可以很好地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