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月度動態播報(2010年11月)
月初停止三套住房公積金貸款,月中發布“限外令”,加上央行先后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1月樓市調控的腳步并未停止。受政策疊加效應影響,本月全國樓市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11月其監測的30個城市中,12個城市成交量漲幅超過10%,10個城市跌幅超過10%,其中溫州漲幅高達157.08%,廣州跌幅則超60%,漲跌差距進一步加大。從成交價格看,本月樓市價格走勢較為平穩,大部分城市價格漲跌不大。重點城市除深圳跌幅較為明顯外,其余均無明顯漲跌。這也說明,調控政策仍未能使主要城市房價回落。
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認為,在經濟與物價“雙高”增長,流動性過剩格局亦未改變的背景下,房價出現大幅下跌是極小概率事件。從市場表現看,只要開發商一降價,房子很快就會賣完,說明供不應求的基本格局并沒有根本改變。市場看不見的手在與政府看得見的手的較量,仍略占上風。
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出臺兩個月,未能擋住房價上漲步伐,業界開始擔憂第三輪調控政策出臺。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政府可能已經準備好第三次調控,目前只是在等待時機,并且都重點強調了出臺房產稅和繼續加息的可能性。
北京:量價齊升
遲來的“銀十夢”
或許沒有人會想到,已隨二次調控破滅的“銀十夢”竟會在11月得以實現。本月,北京房地產市場包括成交量、成交價格、開盤項目數量在內的幾乎所有交易數據均全面飄紅。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的數據顯示,11月北京樓市期房住宅總成交量為10107套,環比10月上漲了46.6%,繼9月之后單月成交量再次突破萬套,成為4月底宏觀調控以來成交量第二高的月份。成交價格也回歸了向上的勢頭,亞豪機構統計顯示,11月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1735元/平方米,環比上漲8.2%。此外,數據顯示,11月北京樓市合計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期房住宅項目達到了43個,提供房源總套數達到了12732套,供應總面積145萬平方米,環比10月同期分別上漲了186%及157%。
業內普遍認為,近期保障房大量簽約以及“毖后而不懲前”的預售資金監管政策是11月北京樓市出現異動的直接原因。但對于后市如何,業內觀點分歧較大。北京中原認為,預售資金監管政策12月開始實施,市場將再次出現供應短缺的現象,結果就是房價上漲可能性增加。而中經聯盟秘書長陳云峰認為,缺錢是目前多數開發商的普遍狀態,加之資金監管政策的實施,應該說非常明確地逼迫開發商降價促銷。
上海:成交大幅下滑
價格依然堅挺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受到10月供應量萎縮的影響,11月初上海樓市成交量低迷,中旬以后成交量開始反彈,整體成交量從10月的131.91萬平方米下滑到94.86萬平方米,環比下滑28%。而平均成交價格則在10月上漲4.1%的情況下,繼續上漲2.7%,達到22627元/平方米。
分析近期樓市表現,業內人士認為,10月以來的限貸、限購新政策作用只持續了一個月,就被市場上用假離婚、借用身份證等方式化解;樓市在通脹的推動下需求逐步回暖。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買家還在積極入市,開發商也將在12月的年終最后一個月加大推盤。預期12月的供、需量會止跌回升,房價在短期回調后繼續下跌可能性不大。
不過,動遷房集中提前上市,成為了本月樓市的一大亮點。10月份上海地方政策“滬十二條”發布,規定動遷房上市時間從5年縮短至3年。不久,動遷房上市操作細則發布,3~5年的動遷房正式進入商品住宅流通市場。受此影響,上海二手房市場,在中心區域成交量全面下跌的同時,外圍區域成交明顯放量。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寶山成交環比上漲30.77%、松江成交上漲達到47%。據估計,這部分動遷房數量有數萬套,可有效緩解外郊環區域房價的上漲壓力。
深圳:量價齊大跌
成交結構是主因
11月,深圳新房成交量價暴跌,二次調控效果顯著。根據21世紀不動產對深圳國土局的監測數據,11月深圳新房共成交18039套,環比下跌49.04%,繼10月的小跌幅后再跌40.38個百分點,同比下跌54.06%;成交面積233174.3m2,環比下跌48.96%;成交均價為21513 元/m2,環比下跌16.15%,與2009年10月的均價相比下跌6.70%。
業內人士分析,本月深圳樓市價隨量跌局面的出現,主要受成交結構調整影響。近期成交熱點集中在寶安、龍崗和南山區,其中寶安、龍崗兩區的成交占全市總量的八成以上。成交戶型主要是一些中、小戶型或者由中小戶型構成的合拼戶型。這些戶型結構的房子價位普遍偏低,從而拉低了全市均價。
但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認為,現在討論深圳房價將大幅下跌還為時過早,一方面近期房價下跌與開發商降價促銷相關;另一方面近期市區特別是深圳房價標桿南山區新盤入市少,成交量萎縮,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全市房價。明年房價會后下跌20%,還有待對后市及國家政策的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