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維斯塔斯的中國官網上,紅色能源計數器上不斷增長的數字顯示著2010年維斯塔斯在中國風機的發電量,截止7月18日,數字已經增加到29.9百萬兆瓦時。
連續4年翻倍增長后,中國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于2009年躍居世界第一位。后來居上的中國雄心不減,根據進一步提升的中長期新能源目標,到2020年的風能發展目標將由先前的2000萬千瓦提升到1億—1.5億千瓦。對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商丹麥維斯塔斯而言,這一切都是大顯身手的機會。
從1986年的山東和海南開始,維斯塔斯藍色的標識已經遍布了中國13個省區,從南方的廣東到北方的黑龍江、遼寧和內蒙古,以及西部的新疆和東部的浙江、福建,其在華風機裝機總量在2009年底已超過2000臺。維斯塔斯全球監控中心給《商務周刊》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為止,我們在中國所有風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已經超過了2300多萬噸。”
風電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綠色能源之一,而要將風能轉換為電能,風機制造商最大的綠色貢獻是提高每臺風機的效率,即讓自然風發出更多綠色的電。自賣出第一臺風機開始,維斯塔斯就不斷進行著技術革新,從根據風速調節葉片的變槳距技術到電量穩定輸出的OptiSlip技術再到針對低風場的OptiSpeed技術,維斯塔斯已將每臺風機的效率從25年前的30千瓦提高到目前的3000千瓦。針對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維斯塔斯推出的V60-850千瓦型風機,專門為中國北部諸如內蒙古等地區嚴酷的風力和氣候條件而研制,適用于中低風速風場。而在維斯塔斯這樣的競爭對手兼老師的帶領下,國內的華銳、金風、東汽等風機制造商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整個中國風機產業獲得了極大的能力提升。
風機不僅是豎立在戈壁灘上的一根鋼柱幾扇葉片,其主控系統、變槳系統和變頻器需要協同工作才能實現在較低風速下的最大風能捕獲、在中等風速下的定轉速以及在較大風速下的恒頻和恒功運行,由此獲得的穩定電流才能順暢接入電網。隨著對大容量風機的追求,風機控制技術必須解決葉片的驅動和控制技術和更大容量的變頻器開發等,這些都是必須不斷解決的問題。
“維斯塔斯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就是控制系統的發展史,主要是電子器件、控制程序和控制板的技術革新。”維斯塔斯控制系統總裁Bjarne Ravn Srensen告訴《商務周刊》,“信息控制系統是風場以及風能產業形成競爭化的驅動力。”1999年收購IT系統商Cotas,以及與NEG麥康的合并,都強化了維斯塔斯控制系統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雖然被公認為低碳行業,但作為制造商,維斯塔斯并未將風機二氧化碳的排放相關分析僅僅放在風能發電帶來的環境增益上,而是在采購、制造、日常維護以及報廢后處理的全生命周期踐行自己的低碳減排責任。為了更好地就近服務中國這個最大的風電市場,截至2009年10月15日,維斯塔斯在天津經濟開發區的總體投資已經超過25億元人民幣,在天津設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一體化風電生產基地。
由于風機制造商80%以上的能耗集中于風機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生產環節,目前維斯塔斯風機已經實現了80%的本土化生產。因此,該公司一直協助供應商優化和精簡生產、運輸、安裝和拆卸流程,以降低整條供應鏈的能源損耗。另外,維斯塔斯在材料循環方面下了大力氣,其V80-2.0兆瓦和V90-3.0兆瓦風機多達80%的所用材料可回收再利用。
在自身產品的生產流程中,維斯塔斯更是希望做出表率。在維斯塔斯天津泰達生產基地,車間內屋頂是太陽能光板,出入口掛著保溫的窗簾。在廢料處理上,工廠早已實施垃圾分類,其中葉片廠已經實現了維斯塔斯最低的廢料排放量。泰達基地的所有工廠均在前6個月運營期間獲得了ISO14001環境標準認證,并于2009年天津開發區對63家代表企業的環境綜合評價中獲得了“優秀”的最高評價。2010年4月,維斯塔斯作為唯一一家風電企業蟬聯天津經濟開發區“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維斯塔斯內部的“綠色環保”目標是2010年底公司90%以上的電力消耗和50%以上的能耗來自于綠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