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7只鳥、353只龜、41只哺乳動物和無數的海魚沒有逃過BP(英國石油公司)漏油的劫難,整個墨西哥灣至今仍在黑色陰霾里。國內,因污水池泄露,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銅礦污水流入汀江,初步估計約有378萬斤魚在此次污染事故中死去。
嚴格的預防和保護比事后補救更重要。除在生產中采用最新的MDI生產技術——氧氣去陰極化技術(ODC)和最嚴格的流程管理——“拜耳氣候檢測方案”,在全球六大洲擁有302家公司、11萬員工的化工和制藥巨頭拜耳,將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重點。
為此,這家德國最大產業集團建立起了碳足跡的檢測和管理系統。每次商務飛行后,拜耳的員工都要收到公司系統發來的郵件,告知其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年底,系統還會整理出每個員工全年飛行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量。以致拜耳員工見面閑聊都多了個話題:“我需要種9棵樹,你呢?”
從2009年開始,拜耳中國在其所有子公司和生產基地啟動“拜耳中國碳足跡”檢測項目,全面檢測生產和商務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精確到辦公室的空調和辦公設備。
除開在公司內部樹立綠色文化,培養年輕人的環保意識也是拜耳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3個小朋友蹦蹦跳跳的走著,欣賞著路邊的風景,他們開始思考“今年的春天為什么來得格外早”,至此開始了氣候保護的探索旅程,從路上的小汽車到北極熊的遭遇,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拜耳2010年為6—12歲小朋友推出的兒童畫冊。為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拜耳將全球變暖、氣候變化以及低碳生活等小故事用串珠子的方式串起來,并邀請馬來西亞的三位兒童畫家依照故事情節畫成繪本。
這項活動也得到了中國環保部的支持,很多看完畫冊的中國孩子畫了北極熊以及宇宙飛船寄給拜耳。下半年,拜耳會在全國100所小學發送兒童畫冊,并派出青年特使通過與小朋友做游戲、趣味問答等方式,在中國孩子的心里播撒綠色的種子。
拜耳青年環境特使是拜耳從中國多所學校挑選出的環保精英,他們被邀請參加環保生態營,并去德國參加國際交流,回學校后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所見所想。經過8年的積累,目前拜耳中國已有139名青年環境特使,這些青年人大學畢業后,仍然多次參加拜耳組織的環保志愿活動。
在同濟大學,拜耳的環境政策及可持續發展基金支持學校老師和學生進行各種氣候和低碳研究項目。2010年的研究課題是如何將甘肅的地下水處理成飲用水,以及環保建筑的節能效果和生態城市的建設。在拜耳的支持下,同濟大學已經取得了多項技術成果,比如木薯燃料的廢水廢氣處理等。
長年深耕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領域,讓拜耳中國僅2009年就獲得了5個環保類獎項,其中包括第六屆中華寶鋼環境優秀獎,這是中國目前環境領域最高的社會性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