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發揮想象力來切這個蘋果。”孟山都中國區總裁艾博文(Kevin Eblen)拿起一個蘋果。
他首先把蘋果的四分之三切掉,這四分之三代表地球的海洋面積。接著他把剩下的四分之一再切除四分之三,這代表沙漠等不適宜人類居住和耕種的環境。在剩下的十六分之一中,他又分成了兩半,因為這其中只有一半是真正用來種植糧食的。
他拿起剩下的三十二分之一蘋果對《商務周刊》說,“孟山都存在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開發新技術,真正高效地利用這不多的土地資源,創造出更多的糧食。”
艾博文不管走到哪里,都會問當地農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種子。不管他們的回答有多么不同,但最根本的要求是共同的——保證高產高效。為此,孟山都在不斷地探索可持續農業的綠色發展之路。
據估計,2050年地球人口總數將達到93億,比現在的66億人增加40%。面對日益增長的需求、有限的自然資源以及氣候的變化,2008年,孟山都在全球提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三點承諾。
首先,孟山都將研發高產、優質的玉米、大豆和棉花種子,保證種植這些種子的農民到2030年的收獲量比2000年翻一番。其次,要減少單位糧食產出所使用的資源,比如水、氮類肥料、土壤的使用。到2030年種植這些種子的農民可以實現每單位收獲物減少1/3的能源消耗。第三,通過為現代農業科技提供更多可能,孟山都將在2020年之前,幫助使用孟山都產品的農民以及生活在農業匱乏地區的農村家庭改善生活質量。
“這三點承諾已成為孟山都整個業務的核心理念和行動指引。”艾博文很有信心做到,“因為我們擁有最先進的種子技術。”
在履行“農業可持續發展”承諾的過程中,孟山都特別強調“合作伙伴關系”。艾博文表示,這個綠色夢想的實現僅靠一個公司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孟山都希望能與行業、客戶、政府、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結合各方的優勢和能力實現這一綠色承諾。
他也坦承,農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眾多挑戰,“不過孟山都已經做好了準備”。他表示,為了確保給顧客提供高質量和安全的產品,孟山都建立了產品和技術質量與安全管理體系。這一體系貫穿于從研發到上市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
在中國,孟山都同樣致力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傳播和實踐。2008年,孟山都基金投入20萬美元在河北省南孟村啟動了第一期“孟山都中國綠色鄉村”項目。根據該村主要依托糧食種植和養豬業的特點,孟山都幫助村里修建了與養豬場配套的沼氣循環利用項目,將沼氣用于3000多戶村民家庭的生活用電,在沼氣工程周圍種植蔬菜,生產沼氣剩下的沼渣作為肥料用于菜地。配合這一項目,孟山都還進行了多期關于綠色農業、環保種植和循環利用的農民培訓課程。2010年,孟山都又將這一項目推廣到吉林省公主嶺市陶家屯村。
艾博文表示,隨著近年來中國農業生產科技貢獻率的提高,農業先進科技正逐步替代以往農業生產對傳統資源投入的單純依賴,日漸成為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因。“先進的農業技術可以為農民們提供多種應對挑戰的強大工具和更多機會。”他說,“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生產力,改善農業可持續發展力。”
另外,孟山都的一個重要口號是“創造卓越的工作環境”。環保和綠色是衡量這個目標的重要指標。孟山都的環境、安全和健康(ESH)部門非常關注辦公場所的環境標準和員工環保意識的提高,制定了一系列關注環境、節約能源和低碳辦公的舉措,比如打印紙的循環利用,辦公區域設置照明延時開關,空調等設施在下班時間之后停止運轉,以及不提供一次性紙杯和回收廢舊電池等。孟山都還定期對員工進行環保培訓,在公司的一些公共區域張貼環保小貼士,從工作和生活細節關注環境,并鼓勵員工將這些理念和知識分享給客戶、經銷商、供應商以及自己的家人朋友。
艾博文強調,未來孟山都將更關注于應對氣候變化、減少農業足跡的作物。多年來,孟山都將抗旱性狀技術作為研究重點,以適應未來可能出現的氣候變化和水資源減少所帶來的挑戰。孟山都計劃在三年內向市場推出它的首批抗旱產品。
同時,孟山都轉基因技術的另一個方向是讓植物能夠更有效的吸收氮元素。目前,大多作物只能吸收不到一半的氮肥,剩下的氮肥會進入到空氣、土壤和水源。為解決這一問題,孟山都正在進行氮高效利用玉米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在同等氮肥用量的條件下提高產量,和在低氮肥用量的條件下不減產。這樣既可以減少肥料的用量,也降低了氮肥滲透對于地下水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