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給新入職員工發放背后印有“鉿”字的T恤衫時,英特爾的老員工總是要反復糾正這個字的讀音,它念“ha”(一聲)。就是這個排在元素周期表第72位的元素,3年前挽救了“摩爾定律”。在業界懷疑晶體管能不能做得更小、運算速度還有沒有提高的可能時,“鉿”讓這家芯片巨頭告別65納米,進入到45納米時代。
不僅如此,基于“鉿”良好的絕緣性,英特爾推出新的High-K材料技術,比起傳統的二氧化硅大大減少了漏電量,從而降低芯片功耗。“我們認為解決世界環境問題的關鍵是在科技,作為世界上最領先的高科技公司之一,英特爾合理的使用科技改善環境。”英特爾大連廠企業服務部的張國棟對《商務周刊》介紹,利用科技來改善環境,英特爾主要從設計和生產環境友好型的產品、減少制造過程中的耗水、更環保的封裝技術和建設友好型工程等方面加以努力。
在設計和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方面,除上述應用新的材料工藝來降低能耗之外,英特爾還致力于材料無害化。2008年,英特爾將無鹵素技術運用于處理器和芯片組。“這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相當艱巨。”張國棟介紹說,鹵素一般含在半導體元件的外部塑封體中,燃燒時會產生有害物質,一旦進入人體或生物體會進行生物積累,聯合國環境規劃總署把它列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無鹵素和無鉛化方面,英特爾在全球業界居于領先,自2006年起,英特爾所有產品都已經符合世界各地的RoHS(限制有毒有害物質)法令要求。
2009年底,英特爾的大連芯片工廠獲得了公司內部“環境保護金獎”,這個獎是在英特爾全球幾十家工廠中評選,大連廠獲得了僅有兩個金獎之一,且排在第一位。大連廠2007年動工,至今尚未竣工,為什么能獲得這個獎項呢?因為大連屬于嚴重缺水城市,英特爾大連廠采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水處理系統,每年可節水26萬噸。
這是什么概念?26萬噸自來水可以生產567000顆雞蛋,同時還可以生產44噸豬肉、16噸牛肉、86噸大米或供332個人一年的生活用水。“生產一條牛仔褲要消耗6814升水,而生產一顆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只需要消耗38升水。”張國棟說。
據他介紹,英特爾大連廠使用“反滲透裝置”來凈化自來水,得到芯片生產所需求的超純凈水。在反滲透處理之前,大連廠安裝了預處理系統以回收反滲透處理過程的排水,再將反滲透排水用于廢氣洗滌塔去凈化生產氣體。英特爾的其他工廠也有這種超純水的設計,但是大連的處理效率高達95%,其他廠一般是80%—85%左右。效率能夠提高這么多,是因為大連廠采用了更為高效的處理流程。100噸水進到工廠以后,有95噸的水可以轉化成超純水,剩下的5噸水也利用到了冷卻塔、制程尾氣處理設備等配套生產設備上。但在其他廠,只有80—85噸的水可以轉化成超純水,剩下的水直接排到污水處理房去,沒有循環使用。大連廠的綠色戰略是:所有機械封閉系統中提供的都是回收水,如果不夠再使用城市供水。例如在夏季,機械系統預計每天使用2385立方米水,但是只有311立方米是新鮮的城市用水。
英特爾大連廠還利用熱回收冷水機組來降低鍋爐的排放量,能夠僅憑借1個3000千瓦的鍋爐使整個工廠運行。并且使用兩個不同溫度的冷卻水系統,以確保最大限度利用冷水機組并減少冷卻設施所需要的能源。“我們不想讓水的溫度比實際需求更低。”張國棟說。
2008年初,英特爾針對碳排放、水資源利用、減少廢料、回收再利用和產品低能耗等課題設立了2012年的環境目標,其中包括單位芯片的耗水量降低到2007年的水平以下、制造過程化學廢棄物產生量較2007年減少10%、單位芯片的能耗每年降低5%、溫室氣體的絕對排放量較2007年減少20%、每年回收利用80%的化學和固體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