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魔法屋”、“拯救地球大冒險”……6月5日,在第39個環境日來臨之際,安利“環保嘉年華”活動又在天津水上公園開幕。
“與去年的該項活動相比,今年的安利‘環保嘉年華’更加緊扣‘低碳減排’的主題。”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對《商務周刊》說,“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帶動更多的家庭確立低碳意識,力行低碳生活。”
作為全國首創的環保教育主題樂園,安利“環保嘉年華”由中華環保基金會和安利公司共同主辦。去年安利“環保嘉年華”走過8個城市,吸引了約6萬戶家庭、超過20萬人直接參與。今年安利計劃繼續在10個城市舉辦該活動,進一步強化“環保嘉年華”這一環保公益品牌,將公眾環保教育推向更深、更廣的層面。
“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安利就把環保當作天職,安利尊重自然、致力環保的傳統一脈相承。”黃德蔭說。從51年前兩位創始人杰·溫安洛和理查·狄維士在地下室生產出第一款產品樂新多用途濃縮清潔劑(LOC)開始,安利便始終力求做到所有產品綠色環保。1978年,安利公司全面停止使用氟氯碳化物,改用碳氫化合物作為噴霧產品的推進劑。此外,安利擁有的3000多公頃農場,均采用生態方法種植天然的原材料。
自1992年投資廣州建廠,安利在華同樣自覺踐行節能環保理念,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廣州工廠興建之初,安利便按照“三同時原則(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投資1393萬元配套專業的污水處理站。處理站采用活性污泥法進行生化降解,日處理能力達12噸,公司還配備了專業的污水處理工程師進行管理,污水達標排放量100%。此外,從產品研發、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制造直至產品包裝,安利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都努力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在為產品輸入“綠色元素”的同時,安利(中國)還憑借自身的影響力和經濟實力,直接參與各類環保公益活動。黃德蔭向記者介紹,安利在中國一直采用“一體兩翼”的模式開展公益活動,“一體”是指以志愿者平臺為主體,“兩翼”則指的是兒童與環保兩大公益主題。
1989年,美國探險家羅伯特·斯旺得到安利公司的贊助,率隊赴南北極考察冰山融化對地球造成的危害。在中國,自2002年起,安利(中國)連續8年向“雪龍號”極地科考船贊助家居護理用品、個人護理用品及紐崔萊保健食品。2004—2007年,安利(中國)還連續四年贊助“地球第三極珠峰環保大行動”,并選派20名志愿者參與。安利還開展了“清掃名山大川”環保行動,為北京長城、南京紫金山等十幾處名山大川清掃垃圾;2002年,安利(中國)啟動了以“哪里有安利,哪里就有綠色”為主題的植樹活動,到2005年4月就在全國30個省實現了植樹100萬棵的目標。
在安利環保嘉年華天津站開幕式上,安利(中國)還向中華環保基金會再次捐贈1500萬元,專項用于支持環保宣傳教育及環保公益事業,這是安利2008年10月首期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設立“安利環保公益基金”以來的再次追加捐贈。據介紹,截至2009年底,安利(中國)捐贈、贊助的款項達到約3.5億元人民幣,參與實施公益項目已超過5500項。
引導廣大營銷人員與公司一道獻愛心,是安利(中國)投身公益的另一大特色。2003年,安利(中國)創建了第一個志愿者協會,截至2009年9月底,已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安利志愿者服務隊”172支,擁有注冊志愿者53600多名,累計服務時間超過958000小時。2007年,安利還創立了內部教育和交流平臺Greenway,通過積極組織對員工的環保教育,讓環保理念內化于心。在Greenway的倡導和推動下,公司的多個部門行動起來,開展了“綠色物流”、“綠色IT”等一系列綠色行動,使環保實踐深入到公司各個部門,共同打造綠色安利。
杰·溫安洛在回憶錄中寫到:“對于我們來說,最大的快樂不是對物質財富的無限追求和索取,而是創造財富并與他人分享。”理查·狄維士的名言“仁愛是實現自己事業的基礎”同樣經常被安利員工提及。黃德蔭表示,安利已然把綠色環保和公益活動變成一種內在習慣。在他看來,衡量企業成功的指標不是僅僅謀求利潤,而是贏得社會大眾的尊重與信任。黃德蔭說:“安利希望通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來告訴公眾,它不僅僅是一家在經營上取得成功的公司,也是一家有道德感、有責任感的企業;安利的營銷人員不僅僅專注于個人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是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優秀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