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許世界上不乏有金融危機的預見者,然而最成功的借“機”獲利者,無疑是俄羅斯新首富米凱爾·普羅霍洛夫。
在NBA,甚至在整個美國,新澤西網隊新老板米凱爾·普羅霍洛夫的影響力正在日益擴大。
相比他2.06米的網隊第二身高,以及NBA第一個非北美籍老板的頭銜,他所散發的吸引力更來自他的另一面。在那個世界里,他是熱衷于收購便宜的不良資產的“壞男孩寡頭”,也是神奇地借金融危機坐上俄羅斯首富王座的大膽機會主義者;他是盛名在外的花花公子,也是俄羅斯女人最心儀的“鉆石王老五”;他可以出資參與國家的不良債務重組,也可以笑談喜歡“與漂亮女人享受快樂”;他是種種爭議的核心,也是從矛盾中成就魅力的異類。
黃金年代
1992年,前蘇聯剛剛解體,金融系統面臨崩潰,大大小小的私人金融機構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了上千家。這時,兩個年輕人也正在摩拳擦掌。
“現在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國有資產私有化正如巨潮一般涌來,我們應該成立自己的金融機構,收購,收購!”
蘇聯國際經濟合作銀行一間隱蔽的辦公室里,27歲的普羅霍洛夫緊握雙手,湛藍色的眼睛中放射出無法掩飾的光芒。坐在他對面的,是俄羅斯著名的財閥波塔寧。三年前,普羅霍洛夫從莫斯科財經學院畢業后進入這家銀行,憑借敏銳的商業眼光,贏得了波塔寧的青睞。
在蘇聯解體后的混沌時期,他們合伙控制了國際經濟合作銀行三、四億美元的存款。1992年,他們成立了國際金融公司股份制商業銀行,把這些錢轉到了國際金融公司銀行的賬上,并且將國際經濟合作銀行的儲戶都拉到了國際金融公司商業銀行。這家公司和這筆數億美元的存款成了波塔寧和普羅霍羅夫邁入資本市場的“第一桶金”。
與同時代的俄羅斯富豪一樣,普羅霍洛夫的崛起也離不開能源。
1996年,波塔寧靠資助俄前總統葉利欽競選連任,一舉成為俄羅斯政府第一副總理,這給普羅霍洛夫提供了一條財富的高速通道。
1996年8月,原是國營大礦的諾里爾斯克鎳礦在私有化進程中被招標拍賣。波塔寧通過“競標”方式獲得了諾里爾斯克鎳礦33%的股份,其他的股份也被屬于波塔寧財團的其他公司所獲得。2001年,波塔寧將普羅霍洛夫調任該鎳礦任總經理。
普羅霍洛夫正式接手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時,面臨的是負債累累的局面。“當時它有20億美元的貸款,虧損10億美元,拖欠員工一年半的工資,我們向西方金融機構融資,但被拒絕了。政府要求我們宣布破產,這是我一生中最困難的時候。”
為渡過難關,他們接連做出一系列舉措,把工人的數量從12.5萬削減到5.8萬,買斷了退休工人的工齡,同時還取消了托兒所和醫院等附屬機構。這一切引起了足夠多的非議,仍沒有讓公司轉危為安。
投資芬蘭貨船解決了他們在大西洋中需求破冰船的難題,開采的礦運到了世界各地。“輪船一響,黃金萬兩”,剝離非核心資產和重組公司后,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很快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屬生產商之一。
普羅霍洛夫還將觸角伸向了黃金。2002年諾里爾斯克鎳礦開始收購金礦資源,2006年4月他將黃金資產剝離,成立了俄羅斯最大的黃金生產公司——“極地黃金”公司,他本人股份占到公司總股本的28.3%。
那也是一個黃金般的年代。擔任鎳礦總經理的幾年,使普羅霍洛夫從一名具有中等影響的企業家晉升為“企業界不可忽視的”人物,個人財產也從2003年的16億美元飆升至2006年的64億美元。
告別優質偶像
干凈的家庭背景、熱愛運動、投資環保事業,加上挺拔的身材、俊朗的外表和巨額的財富,2007年以前,普羅霍洛夫一直是俄羅斯的優質偶像。然而,偶像的告別往往來得比出現更意外。
2007年1月,法國阿爾卑斯山滑雪勝地高雪維爾的一個別墅內觥籌交錯,一場華麗的派對正在上演。派對主人普羅霍洛夫走到吧臺前,一位巧笑倩兮的高挑金發美女遞給他一杯法國礦泉水。就在這時,法國警方以“涉嫌招妓”為由敲響了他的房門。
經過四天的調查,法國警方確認當時的女賓客中沒有一個是專業的應召女郎,撤銷了對普羅霍洛夫的指控。但這個消息,已經讓這個一直以來形象像白襯衣一樣干凈的優質富豪偶像名聲掃地。
丑聞傳到國內,引起軒然大波。當年4月,在政府的壓力和波塔寧的催促下,普羅霍洛夫將他最寶貴的資產——諾里爾斯克鎳業公司25%的股權賣出,從CEO的位置上離開。但他并沒有把股份賣給自己曾經的伙伴波塔寧,而是賣給了當時的俄羅斯首富杰里帕斯卡,換得的,是70億美元的現金以及對方旗下鋁業14%的股份。
幾年之后,當人們回頭看這個俄羅斯富豪當年看似被迫的決定時,卻驚詫地發現,其中隱藏的,是驚天的判斷與智慧,一切,也許過不是他順水推舟所做之局。
談笑金融危機
2007年下半年,普羅霍洛夫時間終于來到了他“回憶中最精彩的一戰”。
全世界都記得那個7月,國際原油價格開始大幅下跌,俄羅斯的大鱷們目瞪口呆卻只能束手無策。
手握現金的普羅霍洛夫又一次在亂世中看準了機會,他成立了自己控股的ONEXIM公司,獲得了50%的俄羅斯主要投資銀行的股份。他把ONEXIM公司的另一個主要投資目標定在納米科技、氫燃料電池和其他一些高科技項目上,涉足的是這些超細微材料在能源再生和醫藥方面的應用。結果是,雖然他宣稱自己只追求利潤,但在2007年7月俄羅斯總統、總理宣布成立的納米科技委員會上,他是15個以個人名義被任命的委員之一。
現在,他可以回過頭,帶著幾分追憶平靜地談起他與波塔寧的那次分手了。“他有更多政治意圖,而我更想選擇做一個單純的商人。”幾年來,普羅霍洛夫一直在謀求公司的轉型。正是因為一直從事能源,他意識到能源正在枯竭,因此希望把更多錢投在替代能源和新技術上,而波塔寧對此卻不以為然。
2007年10月6日,幾個月前被普羅霍洛夫出售的公司股票市值從4月24日的130億美元跌至33.8億美元。接手了普羅霍洛夫股份的奧列格·杰里帕斯卡,資產從280億美元縮水到區區35億美元,資產總額縮水幅度約為85%。普羅霍洛夫用幾個月前那次看似“迫不得已”的股權轉讓,硬生生地將奧列格·杰里帕斯卡拉下了俄羅斯首富的寶座。
織“網”全球化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已經成為俄羅斯最炙手可熱的商界明星的普羅霍洛夫,在金融危機中出手做的最大一筆投資,竟是幫前首富奧列格·杰里帕斯卡渡過難關。2009年3月,他的投資集團Onexim向奧列格·杰里帕斯卡的俄羅斯鋁業公司投資20億美元,一舉挽救了這家已瀕臨破產的企業,同時,“順便”將自己在俄鋁的股權提高到14%。
對普羅霍洛夫而言,這樁交易更大的收益遠在股權之外。援助危機企業的舉動,讓他開始隨時受邀與政府討論商業對策。“我們想幫助銀行和企業,參與國家的不良債務重組,并解決一些由于經濟變動帶來的社會問題。”普羅霍洛夫已經充分懂得如何引導與利用集中在自己身上的那些爭議。一個古怪的花花公子,由此搖身變成了俄羅斯最富有社會責任感的商人。
輿論的助威聲中,普羅霍洛夫迎來了他眼中“最好的投資時機”。新能源依然是他的主要方向,為此他拿出18億美元在全球各地尋找氫燃料電池和納米技術的投資機會;他收購了俄羅斯復興資本投資銀行的一半股權,使自己一舉成為“俄羅斯投資銀行業最優秀的人”;他花15億美元創辦了一本雜志、一個網站和一家電視臺,取名為“勢利”,成為那些白手起家的俄羅斯新貴們的聲音與形象代言……一系列的舉動,讓他終于在2009年登上美國《福布斯》排行榜上俄羅斯首富的寶座。
而新澤西網隊作為普羅霍洛夫在自由海外市場的戰利品,絕不只是一個奢侈的玩具。一切都表明,這場交易是這個俄羅斯寡頭染指全球化的進一步嘗試。
編 輯李 楠
E-mail:ln@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