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lián)合地煉,抗擊央企。在地方政府部門主導下,山東石化做著一個美夢,只是不知能否成真。
在石化這個資源高度壟斷的行業(yè),如果一家地方企業(yè)跳出來叫板中石油、中石化等行業(yè)寡頭,他是不是很有膽量?
一個正在組建中的品牌——山東石化,儼然將成為這樣一個“勇敢者”。10月初,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下稱“山東省經信委”)下發(fā)意見書,明確提出要將山東地方石油煉化企業(yè)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統(tǒng)一山東地方品牌,抱團對抗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集團。
這顯然不僅僅是一個“意見”那么簡單。10月13日,山東省煉油化工協(xié)會會長、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英公開表示,正在加緊進行這個醞釀中的山東統(tǒng)一石化品牌——山東石化的商標。他樂觀地表示:“過不了多久,消費者就可以在加油站購買這個品牌的成品油了?!?/p>
當然,要跟中石化、中石油們叫板,光有膽量是不行的,實力才是市場中話語權的保證。山東石化,實力幾何?
據統(tǒng)計,截至2010年9月末,山東省地方煉油企業(yè)產能已達6500萬噸/年,占全國總煉油能力的15%以上。此外,在銷售終端——山東的9000個加油站中,民營加油站數(shù)量也高達5547個,遠遠超過了中石化(2600個)和中石油(738個)在山東的加油站數(shù)量。倘若真能把這股勢力整合起來,倒也確實不容小覷。
然而,整合絕非易事。目前的整合主體是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這家公司的股東包括了22家地方煉油、石化企業(yè),僅僅平衡內部各個股東的利益就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此外,這家公司和山東省煉油化工協(xié)會關系密切,而在協(xié)會中,中石化和勝利油田都是重要的會員單位,是否會從中掣肘亦很難預料。
作為由山東省經信委推動的項目,山東地煉聯(lián)合“抗擊”中石化、中石油的舉措,被視為地方與央企角力,這種博弈能否持續(xù)推進,同樣需要進一步觀察。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早在2004年,山東省工商聯(lián)石油與清潔燃料油業(yè)商就曾提出統(tǒng)一品牌、統(tǒng)一價格、統(tǒng)一渠道、統(tǒng)一銷售,聯(lián)合山東省及周邊的地方煉廠,將所有的民營加油站統(tǒng)一成地煉加油站,抱團與央企抗衡。然而,那次“抱團行動”根本沒有得到地方煉廠的廣泛響應,再加上缺乏山東省政府的支撐,最終黯然流產。本次整合是否會再遇同樣的困境,仍是個未知數(shù)。
最后,中石化、中石油自身強大的實力,則是尚未出生的山東石化面前最大的挑戰(zhàn)。以勝利油田為根基,中石化已在山東深耕多年,根深葉茂;中石油則在今年7月與山東省政府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在油氣管網、煉油、成品油銷售網絡、城市燃氣,包括港口和碼頭在內的油氣儲運項目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此外,中海油、中化集團也紛紛揮師山東,收購煉廠、碼頭、加油站,使得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地方煉廠必須注意的是,央企巨人們手里有的是談判籌碼,當年中石化就曾向山東省政府提出過以關停小地煉為條件來換取建設大煉油廠項目。山東石化憑什么讓地煉接受整合,山東省政府會甘心冒“刺激”央企的風險嗎?對其而言,若真需要“整合”,讓央企整合不是更好?畢竟,已經有數(shù)家民營地煉被中石化給整合了。
事實上,盡管有一個龐大的規(guī)劃和美好的愿景,山東石化自己也并沒有足夠的底氣。所以,目前的“整合”僅限于零售環(huán)節(jié)統(tǒng)一品牌,而他們的命根子——油源,依然捏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大腕的手里。要對抗央企的“石油集團”,還是一個飄渺的夢想。
編 輯 胡 茜
E-mail:mengdanh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