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中的一字之差,將郭炳湘置于權益之外。
江山、美人,自古帝王就不能兼而有之。
如今,香港新鴻基地產前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新鴻基地產創始人郭得勝的長子郭炳湘,為了博紅顏一笑,不僅失去了在公司的職位,更面臨家族信托基金受益人身份被剔除的危險。
風云起于10月4日晚。原本已經銷聲匿跡的家族恩怨之火被再次點燃。
當晚,郭氏三兄弟的母親、新鴻基地產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家族信托基金及其所持全部新地股份的受益人鄺肖卿通過新鴻基地產宣布,共持有10.817億股(約42.09%)新鴻基地產股權的郭氏家族信托基金的受托人已重組。
正式的新聞稿指出:鄺肖卿繼續是信托基金及股權的受益人。至于由這些股權產生的權益,被均分為三份。“郭炳湘的家人是其中三分一股份權益的受益人”,同時,“郭炳江及其家人”、“郭炳聯及其家人”各是另外三分一股份權益的受益人。
如果換算成現金,該家族信托基所持新鴻基地產股票,市值高達1447億港元,每家可坐享482億港元的投資收益。
分錢到人,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公告中的表述,卻引起了普遍關注。公告提到第一個“三分一權益”時,使用的是“郭炳湘的家人”,其他則是“郭炳江及其家人”、“郭炳聯及其家人”。一字之差,將郭炳湘置于權益之外。
郭炳湘方面肯定是不予承認。先是強硬表示,自己與兩兄弟的權益沒有分別;進而公開質疑母親“全部家族信托基金受益人”的身份。之后,更是借口“聯交所披露權益欄目上,未看本人及太太、兒子的名字”,要求司法介入。
無緣無故,怎么會將長子排除在家產之外?其實,鄺肖卿此舉的意圖再明顯不過:長子的妻子、孩子,是正式認可的郭家的人,有權享有郭家的財產,而打著長子旗號的外來者,絕不可以染指郭家的家產。
一切都源于一個名叫唐錦馨的女人。與爛俗的港產電視劇的情節如出一轍,企業家有了紅顏知己,于是,別有用心的知己開始借助一切機會取得權力、金錢、地位。面對可能失去的家產,家族開始全力反撲……
為了制止郭炳湘泥潭深陷,2008年初,郭家便借口郭炳湘患有“躁狂抑郁癥”,削了他的權。不得已,郭炳湘被迫提出休假建議,承諾休假期間不會沾手公司營運。本指望以此為臺階,郭炳湘會淡出公司。但休假期滿,不甘就此退出的郭炳湘千方百計證明了自己的健康,準備復職。郭家只得另尋專家。最終,雙方陷入了找專家的循環。那一次,雙方也曾相互申請禁止令,最終以大哥敗北收場。隨后金融危機的到來,郭家的內斗一度平息,直至本次受益人重組。
目前,郭炳湘已經正式要求有關部門調查家族基金重組后的持股情況,希望厘清為何他本人及家人均不見持股。為查清自己的權益,郭炳湘不惜再次訴諸法律。
但是,法律似乎并不向著郭炳湘。之前,郭夫人及二子、三子,曾炮制過一次“股權變動”,在一只擁有1174萬股的“酌情信托”中,曾預演過本次事件的全過程。那一次,郭炳湘雖去信證監會要求介入,但至今無果。
而且,從法律角度講,雖然在證明信托人嚴重侵犯受益人權益的情況下,受益人可以訴諸法律,但由于郭家家族基金“酌情信托”的性質,受益人一般很難挑戰擁有絕對酌情權的信托人。
看來,財色兼收的劇情已經不符合觀眾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