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布招股意向書到掛牌上市,僅用了28天,光大銀行上市可謂神速。
其最終的發行價——3.10元/股,為此前公布的2.85-3.10元/股的上限。雖然其融資規模遠低于此前剛剛上市的農行,但在上市速度上遠遠將農行拋在了后面。
針對外界評論的“閃電上市”,唐雙寧笑稱“風起于青萍之末”,蝴蝶效應早就顯現在2007年,那時光大就有上市準備,只是由于2008年的經濟危機,被迫擱置。
雖然光大I P O“遲到”,但是絲毫沒有減損市場對其的熱情,即便是最近銀行股處于低迷狀態,但光大仍網下凍結了今年2月以來僅次于農行的網下凍結資金量,且來自保險、基金等核心機構配售對象長期配置的旺盛需求,二者合計占光大全部網下需求比例高達71%,足見光大在投資者心中的“分量”。
面臨今年銀行業2000億規模的大舉融資,所有銀行都不約而同的把手伸向資本市場。農行、光大上市相隔僅一個月,短時間內大規模的資金抽血,是否會造成資本市場的“貧血”,被廣為爭論。
“光大上市雖然會分流市場資金,但是在目前市場情況下,成交量有所放大。這種情況下,一般的新股上市都會給市場帶來一些炒作的新品種,所以不能下定論說光大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敝袊嗣翊髮W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這樣告訴《英才》記者。
對于曾經支撐過A股6000點高位的資金,趙錫軍不認為2000多點的市場會因為光大銀行上市而“貧血”。他更多的認為,這和投資者對資本市場以及銀行業的信心相關。即投資者對金融業的發展看好,那么即使有較大的發行,市場也能夠很好的承接。
雖然唐雙寧曾表示光大銀行的“適度發行”戰略是為了減少對當前的沖擊,但是從目前的市場來看,“適度原則”只是經歷去年的金融危機,市場處于恢復中,上市銀行提出的一個相對謹慎的姿態罷了。
曾有媒體評論光大上市“不上市銀行死,上市集團死”。該說法主要是針對2007年底,匯金攜200億注資光大銀行,成為了光大銀行最大的股東,持股數為59.82%,光大集團對光大銀行的控制權受到威脅。
趙錫軍卻并不這么認為,銀行業作為比較特殊的行業,是一個商業紀律非常強的行業。光大雖與他的母公司、關聯企業有一定的聯系,但同時又是不同的法人機構。銀行本身有自身的運作規律和自身的利益訴求,從這個角度講,為找到自己定位,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光大銀行會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與優勢發展,跟股東沒有太大的關系。
“無論什么樣的股東,投資銀行業都要按銀行的規范來運作?!壁w錫軍說。
2009年,在8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資產規模、凈利潤、貸款市場份額、存款份額均排第6名,網點數排第5名。論盈利能力,光大銀行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中處于偏低水平。上市的光大銀行該怎樣保持內生性增長以支持大規模的融資成了躍然紙上的問題。
“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程度與中國經濟發展變化密切相關,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企業融資、銀行業業務拓展、居民資產管理的要求不斷提出來,再加上中國企業不斷走向國際市場,這中間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專業化、多元化。作為銀行服務業的發展,未來要順應這種趨勢?!壁w錫軍認為,這些是未來銀行業的發展邏輯與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