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有效地開發并利用好語文課程資源,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引來語文課程資源的源頭活水?下面談談筆者在多渠道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方面的實踐和體會。
一、巧借音樂,理解課文
音樂是最能打動人心的,把音樂運用到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我與地壇》一課時,我這樣導入課文:先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以這首樂曲激越高昂的音調、動人的旋律感染學生,接著介紹:“貝多芬28歲開始聽力逐漸衰退,到了32歲基本喪失聽力。《命運交響曲》是他在完全喪失聽力的情況下創作的。面對不幸,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喉嚨’,譜寫了音樂史上光輝的樂章,也奏響了人生的最強音。古今中外,像貝多芬這樣勇敢抗爭命運,奮起拼搏成為生活強者的人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這一案例中,我先用音樂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樂曲引出其作者貝多芬身殘志不殘與命運抗爭的事跡,使學生動情。自然地把學生由對貝多芬的崇敬引入到對《我與地壇》的作者史鐵生的崇敬,提高了閱讀興趣,增強了情感體驗,這是激活音樂資源所收到的效果。
中學課本中,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被譜成了歌曲《陽關三疊》,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的《一剪梅》,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也都被譜成了歌曲。我教這些古典詩詞時,在引導學生賞析過程中,相機播放以其譜成的歌曲,樂曲的旋律、音調有助于學生深入領會該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后,讓學生們從網上下載這些歌曲到各自的MP3中,反復跟唱,這樣有助于記憶和背誦詩詞。
二、巧引歌詞,擬成作文亮麗的標題
“題好一半文”,擬得一個好文題,能給文章增色不少。恰當地引用或化用歌詞作題目,是擬好文題的技法之一。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們養成了抄集歌詞的習慣,并靈活地引用于作文中。以下是學生在作文實踐中巧引歌詞擬出的較出彩的文題一《美麗的流行,永恒的經典》(“流行”話題),《我的未來不是夢》(“希望”話題),《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挫折”話題),《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明明白白我的心》(“隔閡”話題),《世上只有媽媽好》(“親情”話題),《謝謝你給我的愛》(“感恩”話題),《掀起語文的蓋頭來》(“我心中的語文”話題),《愛拼才會贏》(“拼搏”話題),《一句話,一輩子》(“誠信”話題),等等。
三、巧借廣告詞,講活修辭知識
廣告伴隨著我們的生活,打開電視,翻閱報刊,五花八門的廣告就會撲面而來。幾乎無所不在的廣告中。包蘊著許多鮮活而有靈性的修辭方法。我把廣告“拿來”作一種特殊的課程資源,為學生講活修辭知識。利用課本語言材料講授了常見的修辭方法后,我要求學生從網絡、報刊、電視上收集廣告詞,然后引導學生賞析其中修辭手法的妙用。以下是學生們對所收集的廣告詞的賞析——
“長城電扇,電扇長城。”該廣告語以“回文”形式,利用“長城”的雙重含義,把“長城”牌電扇喻為電扇行業中的“長城”,既表現出企業生產的規模,又暗示了產品的質量過硬,氣勢不凡。可謂言簡意深,生動形象。
“菊花電扇,吹出來的名牌。”這則廣告妙在一個“吹”字。乍一聽,像是說菊花電扇的名氣要靠廣告宣傳“吹”捧傳播;再一想,其實是說可通過讓菊花風扇不停地“吹”來檢驗它過硬的質量。同時又反諷了一些靠“吹牛”銷產品的投機商。妙用雙關,含蓄生動,耐人回味。
在廣告詞收集和賞析活動中,學生深深領會到了語言藝術的魅力,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了市場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修辭的終極意義是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正確運用。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我組織學生們踴躍為學校擬寫公益廣告語,要求恰當運用修辭手法。以下是學生們擬寫的并被學校采用的公益廣告語:
“手下留情花溢香,腳下留意草如茵。”(花園)——對偶
“小草怕疼,請勿踩踏!”(草坪)——擬人
“莫讓我無故流淚。”(水龍頭)——擬人、比喻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閱覽室)——引用
“來也匆匆,去也沖沖。”(衛生間)——仿擬
“文明與理想齊飛,心靈共形象一色。”(校園)——仿擬
這些公益廣告語,不僅親切,而且還能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為寧靜的校園平添了幾分溫馨。
四、趣學春聯,提高語文素養
春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體現中國人民的生活情趣,抒發人們的美好愿望,具有內容美、對仗美、聲律美的特點,是寶貴的語文課程資源。結合格律詩中對仗這種語言形式以及修辭方法中對偶修辭格的教學,我組織了“趣學春聯”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進行:
1 收集春聯。通過上網下載或上街抄集,收集大量春聯。
2 誦讀春聯。早晚讀誦讀熟記,感受春聯的內容美、對仗美、聲律美,積累語言。
3 賞析春聯。在班上交流,說說自己最欣賞的一副春聯的內容美、對仗美、聲律美的體現。通過賞析,體會人們借助春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其中深刻的文化內涵,掌握春聯獨有的對仗、押韻等修辭方法以及朗朗上口、易于背誦的特點,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音律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4 編創春聯:學生完成教師按由易到難的順序設置的作業——從補春聯、重組春聯到給上聯對下聯,最后是根據一定的情境自行編創春聯。
、
開展“趣學春聯”綜合實踐活動,將語文與生活相聯系,積累與應用相結合,使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開拓,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還增強了學生熱愛母語的情感。以下是學生在虎年到來之前編創的虎年春聯:
金牛辭歲寒風盡,玉虎迎春紫氣來。
虎躍大地千業旺,春臨盛世萬家歡。
虎躍龍騰興偉業,春風浩蕩展鴻圖。
牛肥馬壯豐收景,虎躍龍騰幸福年。
虎勁沖天興中華,鶯歌遍地迎新春。
鑒于現實中很多人家貼對聯時因不懂區分上下聯而顛倒上下聯順序,我教給學生春聯的貼法:“仄起平收是寫對聯的格式,以平聲收尾的是下聯。對聯又是豎著寫的,應從右到左讀。所以,貼對聯時。人在門外向著大門站,上聯應貼在右邊,下聯應貼在左邊。”學生們掌握了對聯的正確貼法,就當起了小先生,熱心指導街坊鄰居正確張貼對聯,貼顛倒上下聯順序的現象減少了。
充分而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是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應努力做好的。我們應充分認識身邊處處有資源,生活處處皆語文,為語文教學引進源頭活水,使語文課堂精彩紛呈,魅力四射,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感受語文,學語文,用語文。
責編 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