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中小學校必修學科,它對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的影響是顯著的。在教學過程中,把教材涉及的人物性格特征、道德情操、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有機結(jié)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能為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提供重要資源。高中英語教學內(nèi)容囊括了我國《公民道德基本綱要》的全部要點,只要在教學中進行挖掘,將德育思想滲透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就能促進中學生健康、高尚的思想和情感的形成。
一、挖掘課文德育因素,將品德目標納入教學重點范圍
教學目標指的是在某階段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指標。而教育目標,是指學生在通過所有階段的學習后,將成為擁有什么知識類型的人。到目前為止,在英語教學上,我們還沒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但并不能就此下結(jié)論說英語教師可以不重視德育。英語教學應(yīng)該有滲透德育的活動,實現(xiàn)二者“雙贏”。以高一年級第17單元的AloneinAntarctica為例,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在60歲生日時獨闖南極的經(jīng)歷。假如我們撇開課文所隱含的關(guān)于作者的崇高品質(zhì)、自強不息的精神、堅強不屈的毅力、對家人無私的愛等,本課教學就會留下遺憾,學生沒有得到高尚品質(zhì)的熏陶和感染。在教學設(shè)計時,可把“Let the students have strong wills and de-termination by reading the passage”作為教學重點之一,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解決以下兩個問題實現(xiàn)德育目標:(1)What kindof woman is Helen Thayer?Describe her ina few sentences,(2)Do you admire HelenThayer?Why?第一個問題,學生領(lǐng)會了高尚人格的含義,他們會使用很多形容詞和短句,如unusual,a special woman,strong will,brave,active,challenge,re-sponsibie等;第二個問題給了學生榜樣的力量,有了學習HelenThayer的沖動。通過納入教學目標的方式,德育影響在不知不覺之中完成。
二、抓住教學內(nèi)容的精彩片段,講深練透,反復玩味
英語課本中有許許多多優(yōu)美的段落和片段,感人至深,浸入心魄。這些語言和片段能夠起到修身養(yǎng)性的作用。教師將備課時體會到的情感熔鑄于教學之中,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學生的心靈,能夠激起學生情感的漣漪,使他們置身于充滿濃烈氣氛的情境之中,受到感染。當教師飽含真情地誦讀“Eco-touristswant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so that they can make it better.or at least understand itbetter,Eco-travelis away to find outwhatCan be done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時,呈現(xiàn)給學生的是一幅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景觀,一個背著背包的旅游者正在這生機勃勃的自然界中跋涉。這是人類理想的居所,是和諧社會的畫卷。而當教師以低沉的語氣誦讀著“We are not aloneInthe world,we human being could not survive without aU the ani-mals and plants around us,We often talkabout how important it is to take care dour-selves and our planet,but we don’t alwaysdo as we say”時,學生看到的是一幅人類正在爭相四處逃命的可怕畫面,荒涼空曠的沙漠中,孤零零地站著一個人。他感到無助和絕望。學生能夠從老師富有情感的語氣中感受到保護環(huán)境的刻不容緩。人的一生中,歲月足以使他淡忘所學過的許多知識和教條,但是情感的震撼與燃燒是難以忘懷的,并將可能成為一個人的人生根底和原動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一生的發(fā)展道路和價值取向。
三、拓展延伸教學內(nèi)容,擴大視野,為德育滲透提供必要的素材
新課標英語教材在內(nèi)容的編排上既考慮了學生發(fā)展的差異和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也體現(xiàn)了一定的彈性,但在實現(xiàn)知識與生活接軌、滿足和陶冶人的情操方面還顯得有一定的不足,需要適度地進行拓展和延伸。同樣是Alone inAntarctica,筆者就突破了老式的教授模式,把課文最后一段所隱含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通過三個問題的回答,實現(xiàn)了德育的感染:(1)What didthewriter do atlast?Giveup or wait to get bet-ter?(2)Why did she had to think of herfamily?(3)Was she regret to do so?簡單的三個問題,得來的是難逢的教育機會和材料:我們知道,這位50多歲獨闖北極、60多歲獨闖南極的女英雄最后是選擇了放棄,因為她珍愛自己的生命,她愛她的家人,她覺得她個人的生命和家人,比自己的成就更珍貴。筆者告訴學生:個人英雄自然可圈可點,可是家人、親戚、朋友、一切愛著你的人是你一生的歸屬。一個會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的人才會有愛的能力,才會愛這個世界、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愛自己的朋友。如果用“愛”作代價,英雄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四、重視課堂討論,讓正確的道德觀念在熱烈的討論和激烈的辯詰中升華
高中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是以主題的形式鋪開,方便討論教學法的采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集體形式圍繞中心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學習的目的。討論的運用有利于教師挖掘?qū)W生的主體性因素,轉(zhuǎn)變傳統(tǒng)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說教一式”和“灌注式”,而且能夠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思想交流,通融思想感情,密切師生關(guān)系。以高一年級第17單元綜合閱讀為例,課文是關(guān)于使用動物進行實驗的內(nèi)容,自然涉及環(huán)境保護。文章沒有對任何觀點進行評論,但學生對環(huán)境惡化帶來的影響已有深刻的體會?,F(xiàn)正值我國倡導建設(shè)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這給討論活動提供了契機:什么是“和諧社會”?“和諧社會”有什么特點?是什么造成我們社會的不和諧?課文中有一句話:“In Britain,every year 2,5million animals die in experiments to devel-op and test new medicine.”2.5 million——多么巨大的數(shù)字,這就是每年被人類無情奪走的生命的數(shù)量。動物的生命不可貴嗎?我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動物?是殘殺還是保護?通過討論就可能達成共識:人類需要利用動物來實現(xiàn)自身的一些利益,沒有動物,人類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條件。人類應(yīng)該愛護環(huán)境、動物、花草樹木,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現(xiàn)。
五、積極創(chuàng)設(shè)教學活動情境,以角色扮演代替說教,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基本的生活體驗
生活是構(gòu)成學生各種認識素材的主要來源,能夠幫助學生確立生活信念和獲得發(fā)展的內(nèi)驅(qū)力,英語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生活的平臺。情境創(chuàng)設(shè)主要通過扮演,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中,促進學生對某一特定思想的理解、體驗和記憶。2010年廣西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第13屆學術(shù)年會上安排了三節(jié)展示課,教學內(nèi)容是高二年級Unit 17 Disability的warm-ing-up,listening和speaking部分。授課教師都把“把對殘疾人的同情轉(zhuǎn)化為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列為教學重點,課堂高潮部分出現(xiàn)在角色扮演的環(huán)節(jié)上:學生通過扮演盲人走路、取物,無上肢喝水、吃飯、穿衣、走路等。表演讓學生體會到了殘疾人生活的艱辛與無奈,激起了他們的同情心。通過句型If I were…Iwould…的訓練,達到既提高語言能力又培養(yǎng)愛心的教育目的。筆者認為,如果在教學時能夠補充“我能為殘疾人做什么?”的討論活動,用Reading部分的一句話“It is simplv a matter of opening door andoffering guidance”來回應(yīng)和概括,為下一節(jié)課的閱讀訓練作鋪墊,對思想的熏陶會更加完美。
六、合理安排課外活動、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德育在課外活動和課后作業(yè)中悄無聲息地完成
過去,課后作業(y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獲取學習的信息。知識固然重要,但如果將教學僅僅滿足于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則有悖于教師的職責了。因為英語知識只有在轉(zhuǎn)化成一個人的能力、素質(zhì),塑造人的品格時,才有價值。如教學高一年級Unit 7 Cultural rehcs,筆者布置了作業(yè):Cultural relies in China。要求學生借助網(wǎng)絡(luò)等資源了解我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現(xiàn)狀以及面臨的問題。有一個學生在自己有關(guān)賽龍舟、吃粽子的作品中寫道:賽龍舟、吃粽子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習俗,卻讓韓國把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多么令人遺憾啊!我們應(yīng)該增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意識,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梢?,該學生在課后作業(yè)中進發(fā)了愛國熱情。
七、利用準確、貼切、真實且具示范性的英語口語
有很多英語口語,其貌不揚,樸素無華,往往被一些老師認為是多余的。其實,這些沒有華麗外表的語句給人的警醒作用是巨大的?!凹毠?jié)之處見效果”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看到教室滿地垃圾時,可說“Don’t throw refuse!”“Please keepthe classroom lean!”;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在教室里打出標語“Don’tmake noise in the room.”“Keep quiet,please!”;當學?;▓@被糟蹋,可立警示牌“Keep offthe grass!”“Don’t harm the flow-ers and trees”等。平實、樸素、真實而且具有示范性的英語語言,不要嫌說得過多,不必擔心給人啰嗦的印象,因為它們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意義重大。
英語課堂作為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之一,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師應(yīng)當按照我國《公民道德建設(shè)實施綱要》的要求,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充分挖掘教學內(nèi)容,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和機會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合格公民,為社會培養(yǎng)既具有良好語言技能又有良好品質(zhì)的人才。
責編 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