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愛和責任感,感恩意識淡薄,是無知的一代,愚蠢的一代,蜜罐子里的一代,不知糧錢不易的一代……”諸如此類對“90后”中學生的批評聲不絕于耳。然而。近段時間親歷的點滴事情卻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要正視“90后”一代中學生。
事情發生在一個剛下過雨的早上。我打算進行一次模擬測試,在匆忙中不小心把試卷弄掉了,看著濕漉漉的地面。我知道試卷肯定弄臟了。撿起來看著試卷上的“梅花鹿”,我心里有點懊惱,擔心學生會對試卷挑三揀四。算了,誰拿到就算誰運氣不佳嘍!接下來,我沒把臟試卷的事情放在心上。考試時間很快到了,我開始分發試卷。向來穿著時尚,個性張揚的女生小A好像看到怪物似地驚叫:“這試卷好臟哦,怎么看題、答題呢?”接著一些學生低聲地說著什么,似乎在幸災樂禍。為了保持教室安靜,我得跟小A解釋一下,勸勸她考試要緊,不要太看重卷面。正在這時,坐在旁邊的相貌平平、學習成績一般的女生小B看看我,嘴唇動了一下,好像要跟我說什么。我假裝沒看見,小B卻站起身來,毫不猶豫地對小A說:“我跟你換吧!”清脆而響亮的聲音似一首悠揚的樂曲回蕩在教室里。很快,教室恢復了先前的安靜。我吃了一驚,愣了愣,立刻給小B投去了贊許的目光,可她已經埋頭考試了,而小A羞愧地漲紅了臉。
接下來一段時間,教室很安靜,學生們認真作答,教室里只有學生翻閱試卷和答題的“沙沙——”聲。
“老師,小C在這個班嗎?”不知什么時候,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已站在了教室門口。
“在呀。”我連忙回答并打手勢示意小C出去一下(這兩天很多家長給學生送辦理貧困生生活補助的戶口簿)。
老頭兒跟小C嘀咕了一會兒,似乎在交代小C什么事情,完了便把手上的東西交給小C就走了。小C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邊追一邊大聲喊:“爺爺,您慢走,小心路滑!”“唰——”的一下,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小C身上,他們聽了小C對爺爺所說的話,內心有所觸動,臉上或驚異、或感動、或愧疚……
看著學生臉上的種種表情,我靈機_動,把這次的話題作文改成“那一幕”。
考試結束了,我急忙去讀學生的作文。那一件件真實的事情,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話語,無不令人動容。沒想到考試時發生的一幕幕讓學生眼前一亮,它帶給學生許多的思索,勾起學生許多的遐想,激起了學生對生活更深的感悟,更細的品味,更強烈的向往之情……誰說我們的“90后”中學生冷漠、麻木不仁呢?誰說他們缺乏對長輩的理解和關愛之情呢?
那些發生在身邊的小事深深地觸動了我,中學時代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為人師者不加以正確引導,“90后”的真假、善惡、美丑、是非觀念就有可能被扭曲,社會新風更不可能得到發揚光大!我們應該深入地了解他們,平心靜氣、客觀地評價他們,這樣,才能加深我們對“90后”一代中學生的認識,才有利于我們對“90后”一代的教育。
首先,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案例中,我沒有真正尊重和理解小B的一片苦心,沒能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也許會讓其他學生誤認為“普通學生無論做什么有益于集體的事,老師都是不放在眼里的,更不要奢望得到老師的贊賞”。師生關系是一種非常獨特微妙的人際關系,教師的言行有時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平等友好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自覺地去尊重每一位學生,這是愛的具體表現,也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學生得到教師的尊重,是對他們最大的激勵,也給了他們一種向上的動力。如果教師偏愛相貌出眾、學習好的學生,冷落普通學生,這樣時間長了。學生會形成兩種極端的心理。過分關愛會導致得到關愛的學生優越感太強,容易目中無人,遇到挫折時不易適應,就如案例中的小A;過分冷落又會使學生失去動力和信心。
其次,深入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學會欣賞學生。有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家里,他們總認為父母對自己的關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父母應該為自己創造舒適的生活環境。生活中稍不如意就認為是父母沒有盡到責任。案例中的男生小C,體會到爺爺給自己送東西就是一種關愛,同時他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爺爺的體貼與關心,難道這不是小C的閃光點嗎?還有小B,學會關心他人,有強烈的集體觀……發光并非太陽的專利,每個學生都可以發光,如果今后我們能充分發揚他們的優點,委以重任,深信他們定能發揮所長,為班集體、學校、社會作出貢獻,也定能發展自我,提升自我,成為不平凡的人。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的可能性,教師只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變化,看到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因此,我們要以一種欣賞的目光看待“90后”中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懷、愛護和肯定,也許教師對他的欣賞正是他勤奮學習和創新進取的強大動力。
責編 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