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表現]
植××,男,曾是我班的學生(現已
升讀高中),我在初二上學期開始接手這個班時,發現他上課除了發呆就是搞小動作,自習課也無所事事,常不交作業,成績列班級倒數第一,且時常遲到、曠課,與同學的關系較差,情緒波動大。
[學生問題分析]
通過談心、觀察以及從他以前的班主任和同學處了解到:該同學小學成績處于中下水平,也較聽話。從初一開始他的成績不斷下滑,且經常違紀。該同學的家庭環境復雜,父母親文化程度較低,常年在外經商。
通過分析,該學生的問題主要有:1 學習動機和成就動機弱,沒有目標。2 對學習缺乏興趣。3 因成績較差,常受到家人的批評,自我評價很低。4 學習焦慮。5 該學生非常敏感,一點小刺激便使其反應很強烈。6 無人管制,自我放任。
[輔導做法]
根據學生植××存在的問題,采用以下輔導方法:
一、增強其學習和成就動機
動機是推動個體朝向某一目標并為之努力的內部動力。
該學生受家庭及周圍環境影響,成就動機很弱,沒有遠大的理想。針對他的情況,我的做法如下:首先,幫助其確定奮斗目標,這是輔導的關鍵。該學生學習成績較差,而現在的學生總拿自己的缺點和那些很好的同學比,這樣不但使自己缺乏信心,也會使自己失去前進的斗志。為此,我和他制訂了符合他現狀的目標,如每天記多少英語單詞,做多少簡單的數學題等等。總之,這些目標都是他通過小小努力就能實現的。其次,我還和其他教師聯系,幫助他實現角色轉換,讓教師多關注他,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再次,為他創設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我效能感。例如,課堂上觀察到他對某個問題有明顯的反應時就提問他,在班上表揚他作業認真,對他在考試中的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即使不在班上表揚也在私下向他祝賀,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他的數學學習。同時我也給他樹立一些成功的榜樣,因為一個人看到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學取得成功,就會增強自我信念,認為自己也能完成同樣的任務。為了增強他的責任感,我讓其負責班級的一些事情,如利用學校籃球比賽讓他負責后勤工作。他的認真得到了同學們的贊揚,臉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二、進行有效的歸因訓練
韋納的歸因理論認為,一個人解釋自己行為結果的原因會反過來激發他的動機,影響他的行為、期望和情感反應。對該學生我主要用了以下的方式幫助其進行積極歸因。
1 談話開導
我多次找他談話,為了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他,談話內容比較廣泛。當然,談話的目的是改變他對自己能力的看法。主要涉及如下內容:
讓他回憶過去的學習經歷,回憶過去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情景,特別是數學科。然后問他為什么現在就學不好了呢?他自己會歸因于現在學的內容比以前難了,所以就比不上那些智力好的同學了。這時,我談自己的看法,告訴他我所教的許多學生數學學得很好,并且智力水平和他相當的本班十多名學生的數學成績就很好。我沒有直接說導致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他學習數學不努力,更不認同是因為他不聰明才成績不好,而是實事求是地幫他分析原因,從進入初中開始一直分析到現在:是不是還用學習小學數學的方法來學習初中數學?是不是能對題目給定的情景進行想象?是不是善于在解題過程中畫出示意圖?是不是善于想象函數等這樣一些抽象的概念?是不是能把學過的數學規律聯系在一起?每一章都做小結嗎?學習過程中想過這一章和那一章的聯系嗎?他的回答幾乎全是否定的。通過這樣的幾次交流,我發現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想法了。我的談話開始影響了他。
2 推薦讀書
單靠說教有時是缺乏力量的,所以我還在不同階段向他推薦了幾本關于科學家的故事書,例如讓他讀《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中吳健雄博士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然后跟他談論讀書體會,討論書中的觀點,以此改變他對自己的看法。
3 集體教育
我在班上經常談起自己的觀點: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笨的,我們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完全是自己造成的。當然這不一定表示你不努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你對這一學科有興趣嗎?你學習的效率高嗎?你的學習方法正確嗎?我也經常給學生舉一些往屆學生從成績一般到經過努力而取得好成績的例子。除了對植××進行細致的觀察教育外,我還對班里其他一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進行說服教育,跟班干部進行討論交流。統一班上骨干學生的認識,從而在班級中形成一種積極的歸因態度。班級整體的進步也對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三、幫助其排除不良情緒
學業不良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有某些情緒或情感問題,這些情緒、情感問題往往是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產生,又反過來嚴重地影響與阻礙學習。在排除植××不良情緒方面,我主要教他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1 學會合理宣泄
(1)向朋友、親人或老師傾訴
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產生煩惱,每當遇到挫折和失敗時,需要有一雙溫暖的手來撫慰自己,朋友、親人、老師等都能發揮這方面的作用。
(2)寫日記
我建議他:如果你不愿找任何人訴說你的不快,那么你就把你的不快裝進日記里吧。寫日記—方面可舒緩自己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還可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3)參加一些活動
運動能增加人對外界的適應力與抵抗力。在運動中,人會不知不覺地宣泄自己的壓力與不快。
2 學會轉移,減輕煩惱
如聽音樂、看電視、讀小說、下象棋等,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忘掉憂愁,忘掉煩惱,從而使自己的不良情緒得到緩沖,甚至排解。
3 升華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歌德失戀而不迷失,寫出了著名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貝多芬耳聾,卻積極“扼住命運的咽喉”,譜寫出世界聞名的樂章等等。所以我們要學會看到事情的積極面,并利用好它。
4 學會積極的暗示
積極暗示能使人忘掉煩惱,增強信心。例如,不如意時,可以回憶過去取得成功的場景,想象自己獲得成功的那種喜悅等等。
四、塑造良好個性的輔導
1 幫助其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人的性格歸根到底還要受到世界觀、人生觀的制約與調節。
2 幫他正確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分析的過程,是一個深化自我認識的過程,是性格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重要環節。
3 重視在實踐中磨煉性格。我會積極推薦植××參加學校的各種實踐活動,我也常常建議他的家長在家盡量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從學習實踐、生產實踐中磨煉他的性格,培養其樂觀向上、不怕困難、勇于斗爭的生活品格。
4,重視環境對個性的影響。在對植××進行學習心理輔導的同時,我也注重抓好班級的班風、學風建設,班級大環境的不斷好轉也影響了植××。
[效果及體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心理指導,植××的心理品質有了很大的改善,各個方面都有了進步,今年的中考還考上了縣的重點高中。在教育植××的過程中,我并沒有要求他一下子改變自己的所有缺點,而是一步一步地改變。另外,采取合約的辦法,增強了植××對自我改變的承諾,使他感受到了尊重與信任。對于他的每一個進步。我都給予鼓勵,就像父母獎勵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更激勵了植××自我轉變的決心。
學困生的轉化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要我們從學習心理出發去分析。幫助他們解開心結,給予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希望,從而挖掘潛能,才能實現他們一步步的轉變。
責編 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