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就廣西農村地區而言,中小學素質教育正在穩步推進,但是,由于經濟社會正面臨重要的轉折時期,大量涌人的外來思想文化、急劇轉型的社會環境、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外出打工人口加大以及對青少年一代教育的缺失等等,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加強農村中小學的德育工作十分緊迫。
一、農村中小學校的德育現狀
(一)社會嗷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脫節。當前,社會轉型期各種復雜而深刻的社會矛盾影響著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取向,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給學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農村涉黃、涉賭、涉毒的現象屢禁不止,金錢至上、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的影響,使不少學生無心學習、追求享受。有的學生講時髦,留長發、穿奇裝異服。迷失自我,不知道追求的目標是什么。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在部分青少年的意識中已經日漸淡漠。有的學生甚至被社會不法分子迷惑,參與偷盜、欺詐、搶劫活動,少年兒童犯罪率升高,學生的輟學也呈增多的趨勢。社會環境既是一個廣闊的教育場所,又是個大染缸,各種各樣的信息都能通過不同渠道進入。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良的文化氛圍。目前社會上的道德失范,社會誠信出現危機,黃賭毒沉渣泛起,淫穢書刊、黃色光盤、電腦網絡中的黃色站點和網頁等成了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鴉片。電腦游戲、網絡游戲也使青少年迷戀??ɡ璒K包房、舞廳成為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墮落的溫床。這些都不同程度地侵蝕著我們的青少年。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間接腐蝕著孩’子們的靈魂。于是,在群眾中出現了“苦口婆心教五天,一到雙休全忘光”、“校內學雷鋒,社會一場空”、“校內教育用半天,不如校外一支煙”這樣的民謠。現在城鎮大街小巷“紅、黑”網吧到處可見。雖然門前掛著文化、公安等部門的警示牌——“未成年人免進”,可是網吧里卻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未成年人!
家庭是人形成思想和成長過程的第一步,這一步是否走好關系著人的一生。然而,農村中有些家長沒有正確的教育觀念,教育比較隨意,缺乏科學性,溺愛、嬌慣,一味遷就者有之;簡單粗暴、棍棒教育者有之。有的家長非但不以身作則。而且還整天沉浸于麻將桌上、撲克堆里進行賭博,甚至讓孩子在旁“觀戰”,有時還父子“上陣”。孩子們無形中把看到的惡習帶到學校里“實習”,一下子把伙食費賭個精光。久而久之,孩子跟著父輩漸漸地染上了打架、抽煙、偷東西、賭博的惡習?,F在社會上賭博風氣盛行,處于好奇心最強時期的青少年,很容易迷戀賭博,無法自拔。由此帶來的敲詐和打架事件也層出不窮。每到星期天、寒暑假,在社會賭博惡習的影響下,有部分學生參與賭博,進而影響了校風??梢姡改笇⒆佑兄薮蟮挠绊?。
此外,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學生德育工作的嚴重短板。目前,農村中的家庭結構主要是“386170部隊”,也就是說,學生的家庭狀況大多數是:主要勞動力棄農進城務工,把兒女置放在家,有的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著,有的則干脆給親戚照看,農村中只剩下“三八”婦女、“六一”兒童和七十歲以上老人。根據我校這幾年的數據統計,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學生成為留守兒童,致使學校、家庭、社會的“三位一體”教育變成脫節,嚴重地影響和制約農村中小學校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實際上,學校、家庭、社會這個“三結合”,目前有的只是個形式上的存在,學校教育遠不能抵消學生在家庭和社會上所受到的消極教育的影響。由于學校德育與家庭教育不一致,與社會現實不符合,二者不能同步共振,不能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思想,改變他們的壞習慣。因此,學校德育工作成效不大。
(二)學校教育不能適應德育教育的要求。學校德育工作的對象是學生,但對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通過教師去實現。因此,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是關系德育工作成敗的關鍵。當前,因為農村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缺失而影響德育工作開展的主要表現在:有的教師舉止不雅,語言粗俗,師表形象差,難以令學生及家長折服,學生聽不進教師的教導;有的教師對學生冷漠,特別是對思想后進的學生和學困生方法簡單,脾氣暴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有的教師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嚴重落后,難以推進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有的教師對學生要求過于嚴厲,什么都有“規矩”,學生的思想和思維受到束縛、禁錮。有的學校重智輕德,嚴重制約著德育工作的正常發展。一些領導、教師口頭上認為德育工作重要,但心中并不重視,行動上并不落實,仍然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業績和辦學效益的尺碼。德育工作成了“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雞肋,上級進行德育檢查時是“雨過地皮濕”,過后卻是“風吹灰又起”的花架子。德育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序列,沒有時時抓、事事抓、科科抓、多渠道抓。
通過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學校要把德育工作的責任承擔起來,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因為學校是專門教育的場所,所以我們的教師更有責任擔當起大教育的重任。鼎力配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有義務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全面客觀地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把德育工作擺放在工作首位,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二、農村中小學校德育工作的對策
(一)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加強德育主戰場建設。學校是學生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我們要堅持把學校作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戰場,千方百計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首先,要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滲透到每一學科,滲透到學校工作中的每個環節。其次,要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學校要進一步扎實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提倡“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交流與合作關系由原來師生單邊的交往變為多邊的、多角度的、多層次的交往,形成師生共同學習的特色。加強課堂審美生活的教育,讓課堂成為愉悅師生、和諧平等的場所,使學生在美的海洋中升華情感。再次,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活動,從而引導學生增強禮儀、禮節、禮貌意識,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此外,還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環境建設既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要讓校園每一堵墻能說話,讓每一扇門窗能交流,讓每一處景觀能達意,每一叢花草能傳情,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
(二)要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師德水平。在學校教育中,要把“教書”和“育人”統一起來,強調全體教師和職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要在不同崗位上擔負起育人的職責,言傳身教,率先垂范。教師的行為規范。對學生有直接而正面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必須要講師德、樹楷模。學校要認真配備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能為人表率、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教師擔當班主任、品德課教師和少先隊輔導員,建立一支德育工作的骨干隊伍,并為他們創造進修提高的條件。
(三)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德育觀,講求德育工作的科學方法和原則,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教師要切實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學識水平,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模式,使德育達到入耳人心,收到教育實效。作為一名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知道學生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這要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尊嚴、人格和權利,虛心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增加與學生的心理溝通。要深入學生中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肯定應該肯定的東西,否定應該否定的東西;要在感情上與學生融通,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知心師長;要以情感人,給學生以溫暖、理解和信任;要體諒學生的困難,特別是對那些后進生,更要親近他們,鼓勵他們,給他們指出希望之路,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激發出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勇氣;要堅持原則,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要有針對性,有目的地以理服人,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啟人以思,使學生心悅誠服。只有教師的“情”通“理”達,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悟,才能使德育工作產生好的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四)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技巧。當今,幾乎所有的兒童都成了家庭的“太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每位父母強烈而善良的愿望。而這種善良的愿望卻成了孩子們沉重的負擔。教師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努力拉近家校距離,營造新型的家校溝通氛圍。家庭教育是整個“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家長素質,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育人知識,引導他們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學校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強家訪工作,送教上門,隨時保持與學生家長溝通。由于絕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長都回家過年,學校要抓住這個有限時間,組織教師進行家訪活動。二是加強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指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推動學校家庭教育工作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三是成立家長委員會。學校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例會,讓他們參與學校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的制訂,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四是幫助家長提高自身修養,以身立教。特別要教育家長嚴禁家庭“麻將風”,吸煙、酗酒、看黃色錄像等不良行為。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和長輩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時刻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的“以身立教”絕不能輕易丟掉。教師要引導家長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從正面引導和教育小孩。
(五)要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學校要重視發揮在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中的主導作用,引領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充分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和良好個性,同時也給予學生較好的德育內化過程。學校以“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為主題貫穿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盡量做到每項活動都能使學生心靈受到感觸和啟迪,思想品德達到升華,行為習慣得以規范。
總之。在新形勢的不斷發展下,要做好德育工作,我們廣大的農村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德育工作的科學化、多樣化和長效化。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才能使中小學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責編 馬超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