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學生的生命經歷變得美好起來,教師工作的意義在于跟學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時光。”這是陳志遠老師對教育的理解,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從教多年來,他一直把自己全部的熱情與心血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無怨無悔地付出,以自己的生命澆灌著學生的成長。
寬嚴兩相宜
年輕人本身的張揚個性,加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使得初中生管理起來分外困難。太嚴,學生敬而遠之,太松,教師威信掃地,如何把握好師生之間的分寸,是管理好他們的關鍵。陳老師在班級管理中,寬嚴相濟,讓學生既敬又愛。
剛進入初中的學生,思想單純片面,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需要教師以強迫形式抓行為習慣的養成。針對新生的這些特點,陳老師通過選拔任命好班干部,建立班級管理體系,在民主的基礎上制定出完整、科學、高效的班級制度,強制推行,并加強監督執行與考評,做到賞罰分明,公平一致。班級有了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形成了正確的班級輿論與濃郁的班級文化,使班級凝聚力不斷增強。同時,不斷在班級中挖掘典型和榜樣,讓學生在他們身邊切實看到一個個同學因為信奉了管理,努力拼搏而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和優異的成績,從而激發大片學生努力,刺激與鞭策懶惰者與逆反者,幫助廣大學生建立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班級逐漸記桂平市第二中學陳志遠老師上了正軌,班級凝聚力不斷增強之后,陳老師開始利用班集體的力量教育比較“頑固”的學生。
小杰是他班里的一個學生,因為爺爺奶奶的寵愛,他養成了處處以自我為中心、自私、驕橫的習慣,為此經常和同學產生矛盾,時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一開始陳老師對他用的方法是“違反紀律——批評,再違反——嚴厲批評,又違反——找家長來”,這些強迫性措施在一段時間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久他又恢復了原樣。強制的方法失效后,陳老師改變了策略。他經常在班級里略帶夸張地當眾表揚小杰的優點,而且要求班干不斷幫助他,還把他的進步事跡寫到教室后面的黑板報上。當小杰在某一方面表現出哪怕是一丁點興趣,有一點點一點點成績,陳老師都予以表彰,通過加倍的愛護與培植來不斷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對他在前進道路上所犯的一些錯誤,給予足夠的忍耐與寬容。同時,還加強與他家長的聯系,和家長談了自己的教育設想,重燃了家長對小杰的希望,取得家長的大力配合。課外。陳老師還想方設法地與他接近,例如和他談話的時候談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引導他說出自己的相法;私下里不斷去鼓勵他,給他灌輸許多做人的道理,用正確的人生觀去影響他。經歷過許多次反復,但是陳老師始終堅定信心,小杰的每一次反復,他都耐心地去疏導。及時地糾正,引導他走回正軌。后來,小杰克服了許多缺點,學習成績漸漸好起來了,原來一點都不愿意學的英語也及格了,對老師也有禮貌了。在一次班級語文知識競賽中,他還超越了許多尖子生,以優異的成績奪取了一等獎。
活動中育人
在陳老師看來,班級是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能力的舞臺,是交織著成長的煩憂與快樂,釀造著明天的希望和收獲的“生活舞臺”,它應該成為學生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珍貴記憶,而集體活動則更容易讓學生印象深刻。因此。組織班級活動是陳老師最喜歡的一種師生交流方式,也是他引導學生形成班級文化的重要手段。每一次活動,陳老師除了讓學生分享到快樂之外,還想讓他們有更大的收獲。每一年的元旦晚會,他都認真對待,大力支持,讓更多的學生在舞臺上施展自己的才華;每一次的外出活動,他都認真策劃,精心準備,盡量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每一次的班會課,他都用心對待,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針對性的做法,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對于精力旺盛的初中生來說,這些活動不僅讓他們宣泄出青春的激情,學會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還可以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有一次帶領學生去北京旅游,出發之前陳老師為學生寫了一篇《詩化我們的旅程》的文章,不僅交待學生旅游的主要注意事項,還詳細介紹了北京的旅游景點、民俗風情及人文內涵,更利用旅游活動向學生灌輸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對于著名的清華大學,他對學生說:“清華之路既長又艱辛,我相信在此以后你們會堅定地邁進,百折不撓。我將伴隨你們走過黑暗崎嶇的一段,你們也許再也不會做作業馬馬虎虎,你們也許再也不會上課看課外書,你們一定會不放過任何的充實與提高的機會。”為了讓學生順利完成旅行,更好地了解社會現實,他對學生說:“你們還會看見欺騙與狡詐,這是世界的陰暗面,世界不是都是美好的。有了黑暗,美好才更值得珍惜。旅程不僅是游玩,也是你們在成長。如果你們在旅程中,發自內心地覺得要學習、要成才,要有才華,要孝敬父母,要肩負責任,真切地感到時間的緊迫性,那么,你們收獲的就不僅是回憶了,你們才真正得到了成長。”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他對學生說:“旅程中還有許多的飲食起居細節,那是在考驗你們是否已經長大——注意啦,陪你們去的是你們辛勞的父母,而不是不用花錢的保姆。你們要衷心地感謝他們,他們給了你們此次旅行的機會,你們是幸福的。”短短的旅程。學生一直在他這種無微不至的愛的包圍著。
一次次的活動,讓學生在歡笑之中收獲成長的喜悅,吸取著向上的營養,感受著班集體的溫暖,度過一段又一段快樂的時光。
潤物細無聲
班會課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最好時機,也是對班主任的最大考驗,上好了,學生身上存在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上不好,反而會不斷加深師生之間的矛盾,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
因時因地因事的不同,陳老師的班會課內容也隨之變化,盡量做到貼近學生實際,利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所以他的班會課很受學生的歡迎,也總能達到甚至超過預期的效果。一般來說,初一時的班會,陳老師大多用來講紀律,比較嚴肅。初二之后就不同了,他更多給學生講一些社會上的實事,一些社會經驗。大多數的班會課,他就像學生的朋友,放下教師架子來講“故事”,配上獨有的陳氏幽默,加上他絕佳的表演才能,場面十分熱烈。
班會課上,對于學生的缺點,陳老師總是采用如此含蓄而幽默風趣的語言指出,讓學生欣然接受批評,迅速改正。淵博的學識,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生學到很多的知識,這是學生信服他的一個原因。對學生心理的準確把握,加上多種形式的教育手段,更是讓他在學生管理上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陳老師正是用無數次這樣的班會課,鼓勵學生的斗志,讓學生一步步改掉陋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求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而他的班會課的影響力,不僅是學生在校期間,還延伸到學生畢業之后。他教過的一屆學生,在畢業半年后,還主動邀請陳老師為他們上一次班會課,而陳老師也欣然接受。在這次班會課中,陳老師不僅回憶了跟學生共同度過的時光,還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給他們提出很多具體的建議,鼓勵他們繼續發揮在初中時曾經有過的優良傳統,在新的環境中繼續前進。能讓學生畢業之后能這么尊重的老師,我不知道有多少;而能在學生離校之后,還能如此精心為學生上班會課的老師,我相信不多。
陳老師不僅把教育當做職業來完成,更把教育當做事業來追求。這種態度。直接影響到他的教學效果,這些年來,他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貴港市先進班集體、桂平市優秀團支部,其中2003級8班在桂平市中考前10名中占據5人,陳老師也因其突出的表現被評為2008年自治區優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