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教育,指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探索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措施,培養其個性,發展其能力的系統性、綜合性的教育過程。實行多層次教育,能讓學生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健全自己的人格,掌握各種技能,在踏入社會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目前,鄉鎮中學存在學生綜合素質層次差別明顯的現象,特別是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人數比例較大。其原因:一是地域因素及家長對子女讀書觀念的影響;二是學校本身管理的問題和學生本身的綜合因素;三是鄉鎮中學師資條件較差。此外,城區重點中學占用了較多的優秀生源,也是一個原因。諸多因素,加大了鄉鎮中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難度,特別是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工作難度更大。各種層次的學生中,除勤奮學習、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外,還有因父母外出打工和忙于農活,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教師教育工作不到位,導致紀律表現較差的學生;受某種因素影響,無心向學,基礎知識薄弱,或者學習雖然認真,但方法不對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對各種體育活動特別喜好的學生;因家庭困難和學習成績差,不想讀高中的學生;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感興趣,對校園生活感覺沒有意義,有輟學傾向的學生。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學生,如果仍采取應試教育模式,把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少數尖子生上,忽視其他大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就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有關“在校學生有權享受公平教育的權利”的規定。因此,在鄉鎮中學實施多層次教育,是一項具有緊迫性、艱巨性的工作。那么,怎樣開展多層次教育呢?
首先,要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多層次教育
在校園里,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某班某生考試第一名,夠勁!某畢業班有多個學生考上重點高中,不錯!卻很少聽到,某班某學生有個性特長,該怎樣加強培養他們的個性、能力。這表明,在教育界存在一些不正確的觀念。學生學習成績優秀者,得寵;學生學習成績不好者,失寵。更有甚者,某些學校,對屢犯紀律的學生,特別是調皮生,采取軟硬兼施的辦法,說服家長,將其勸退回家;對于學習困難的畢業生,也動員他們不參加中考,提前畢業,以免影響學校中考成績評比名次。這些做法,與當前提倡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在新形勢下,教育工作者要轉變觀念,重視開展多層次教育。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論學生學習成績高低、紀律表現優劣、個性特長差異,都要一視同仁。不同的是,通過分析各層次學生的個性特征,分別進行不同的教育。特別是對易犯紀律的學生,更需花精力、想辦法,耐心教育,加強引導,讓他們健康地成長。而不能嫌棄他們。
其次,要積極探索多層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把多層次教育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
科任教師,要注重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多層次教育模式。
課堂教學,是實施多層次教育的基礎環節。除加強興趣教學外,各科任教師要重視研究各層次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制訂,應該有不同的層次,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斷進步。以語文科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知識差的學生,要以加強基礎知識訓練為主,每課學習布置他們“三抄”(每個生字抄5次,需積累的詞語每個抄5次,基本詞匯的詞語解釋抄1次),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夯實基礎;對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要加大訓練強度,提高應試能力,為他們深入學習累積更多的知識能量。又如,在教學作文寫作時,對作文水平不高的學生,只要求他們寫200字左右的作文,甚至允許抄資料。實際上,許多學生因怕丟面子是不想抄的。通過抄,能使學生感悟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技巧。對作文水平高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按單元作文標準寫足600字,要多寫。寫各種不同類型的作文,通過嚴格訓練,穩步提高寫作水平。如果采取單一的教學標準和要求,會造成一些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而放棄學習。九年義務教育就會失去應有的意義。
班主任,要加強多層次教育管理,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能力都得到發展。
班級管理,也是實施多層次教育的重要環節。那些屢紀律的學生,教育工作難度較大。在某種意義上,強調對這些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比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班主任要始終把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平時班級管理中,要做好“五心”教育:在思想方面,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增強民族自豪感。有愛國心;在品質方面,啟發學生尊老愛幼,禮義仁慈,有愛心;在性格方面,培養學生誠實善良,謙虛謹慎,有同情心;在意志方面,訓練學生堅強剛毅,拼搏創新,有上進心;在保健方面,引導學生重視鍛煉,增強體質,有恒心。通過這些教育,使全體學生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此外,班主任要注意研究班級特點,組織各種興趣小組,如書法小組、朗讀小組、寫作小組、出版小組、文藝小組和體育小組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選擇參加;多開展課內活動和課外活動,如書法比賽、詩歌朗誦比賽、作文比賽、繪畫比賽、籃球比賽、拔河比賽、接力賽和卡拉OK比賽等,有意識地指導、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能力。如此,讓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樹立上進的信心。
學校,要探討課程改革,突出多層次教育。
學校行政部門,是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對順利開展多層次教育工作,起到關鍵性作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制訂以及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要圍繞多層次教育這個核心去進行。其一,學校對班主任、科任教師開展多層次教育,要在物質上、精神上給予支持和鼓勵。其二,為了激發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提高多層次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積極性,學校的各種評優考核制度的制訂,要考慮與之相關的工作表現。重慶某大學不再依據學生學習成績來發“獎學金”,而是設立“獎能金”,使那些學習成績不是非常好,但其他能力突出的學生也能獲得獎勵,這種改革思路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發。其三,學校要積極探索課程教學改革。一方面,對常規課程科目,要求學生都要認真學習,不能偏科,不要分中考科目和非中考科目,因為這些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都能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把職業教育課程納入平時教學活動中,實施職業教育,讓不讀高中的學生經過職業技能培訓和學習,掌握一技之長,為今后踏入社會、就業創造良好條件。根據鄉鎮學生現實狀況,可以開設田間管理技術、種養技術、烹調技術和電工、維修、財會、文秘、法律等課程。
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制訂相應的政策。推進多層次教育。
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是決策者,對多層次教育措施落實,起到決定性作用。要研究制訂科學有效的政策,對鄉鎮中學的多層次教育工作,給予支持和指引。如探索畢業考試、中考招生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改革,注重能力、素質的考查;對鄉鎮中學的考核,不以中考成績來定優劣,而以綜合素質的提升來考量;組織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業務能力培訓和教師的繼續教育學習,學習多層次教育理論;組織職業教育專家,對鄉鎮中學的教師進行職業教育理論培訓,以及把有個性特長的教師充實到鄉鎮教師的隊伍中,等等。通過科學有效地決策,使各部門、學校重視多層次教育,推進多層次教育迅速發展。
本質上,多層次教育追求的目標,是公平教育和人生價值多項選擇,即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本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學習,去掌握生存技能,去實現理想。學生個性、能力發展了,就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來進入社會不僅是讓社會放心的好公民,而且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是市場經濟的弄潮兒、農業生產的致富能手……教育成果就會展現出“百花盛開,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象。
責編 王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