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花的精彩,在于留住了植物的美麗,也定格了那一刻的閑情逸致。
所謂壓花,就是保持花草植物自然的顏色,經創作者奇妙構思,設計制作成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植物裝飾畫和生活日用品。它色彩鮮艷、生動逼真,是一門新興的創意手工藝術。
在日本、英國、法國、丹麥等國家,壓花不僅擁有不同風格,而且已發展為一種高雅的藝術門類。摩洛哥皇后Grace Kelly酷愛壓花,親自組建花園俱樂部,進行各種形式的花藝活動,還擔任費城壓花比賽評委;英國維多利亞女皇也是一位壓花高手,王子洗禮時,女皇把壓花貼在了所有請帖上;還有已逝的戴安娜王妃、里根夫人南希都是壓花藝術愛好者……這些國家不僅有專賣壓花工具和材料的商店,壓花愛好者常常組織聚會,互相介紹奇異花草,切磋壓花技藝。
在國內,現代壓花藝術正在一步步被大眾所熟知。
“采花大盜”樂在其中
用少而精來形容中國壓花藝術并不為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國菊便是亮點。她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壓花大賽時,就拿走三個金獎中的兩個,之后在被稱為壓花界“奧斯卡”的費城壓花比賽上又獲得兩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
仔細算來,陳國菊的“花齡”有十八年之久,而她最初卻是研究蔬菜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原理的,與藝術風馬牛不相及。從最初制作植物標本到獲得國際大獎,壓花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生活,“一把鑷子,一個簡便的壓花器,就是我隨行的基本裝備,隨時準備著做個‘采花大盜’。” 陳國菊笑言。
陳國菊最擅長的就是壓花人物畫,一拈、一折、一疊,一個靈動飄逸的古典女子躍然而出,壓制的花草就是這支神奇的“筆”。
為推廣這門享受自然、美化生活的藝術,陳國菊在學校開設了壓花藝術選修課。位于花叢中的實驗室每周開放一天,學生們聚在那里學習壓花、交流技藝。“雖然壓花是陶冶自我情操的藝術,可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花花世界的快樂遠比獲獎更重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陳國菊說:“壓花藝術沒有門檻,哪怕是沒有繪畫基礎的人,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與植物的心,同樣也能制作出美麗的壓花作品。”陳國菊手下的學生,有三分之一是男孩。“每當看到他們小心翼翼地粘花時,我都忍不住感嘆壓花藝術的神奇,是怎樣的魅力征服了這群活潑好動的男孩,在這里安靜地拈花惹草。”男女有別,不同性格的學生制作的作品也風格迥異,陳國菊會根據各自的特點加以引導,細膩的你可多用小花,粗狂的他,那就選擇顏色對比強烈的花材吧……陳國菊指導的學生相繼在國際壓花大賽上獲獎。
幾年來,陳國菊樂此不疲地教授壓花,組織學校師生進行比賽,可缺乏與更多高手的交流使得她一直處于“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的狀態,不寂寞,卻缺少妙趣橫生的交流,直到加入了國際壓花協會。
融入生命的藝術
國際壓花協會(The World Wide Pressed Flower Guild)成立于2001年,總部設在美國,匯聚了全世界各個國家的壓花藝術家與愛好者,交流壓花心得與花材。平日,壓花協會的會員們都靠Email互相聯系,而每年10月舉辦的“國際壓花協會研討會”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久違的盛宴。
世界各地的壓花藝術家與愛好者歡聚一堂,互贈花材、交換教課、比賽壓花……活動一場比一場精彩。“相互學習很重要,比如今年我們主要邀請英國壓花協會的藝術家,明年就會選擇日本壓花藝術家,如此循環反復,不同風格的壓花藝術就會相互傳遞。就像我從陳國菊那里學到很多充滿中國傳統元素的東西,她也從我這里學到西洋透視壓花技巧。”每次研討會上,都少不了朱少珊(Kate)的身影,她是國際壓花協會第一任會長,一位居住在美國南加州的華人。“我的生活幾乎都圍著壓花轉,制作壓花、與人分享。它早已融入我的生命。”
清晨,Kate身著長衫長褲在花叢中穿梭,恬靜而優雅。這里是她為壓花精心打理的后花園,玫瑰、杜鵑、三色堇、繡球花……競相爭艷。“晴天早上的9點到10點,是收集花材的最好時間,植物枝葉展開與花朵綻放最有生機,是色澤最艷麗的時辰。”親手栽種讓Kate對花草的靈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們也為她提供不少靈感,當大家還停留在古典壓花設計時,Kate走在了風景、抽象畫的前沿。“朋友常聚到我家采花,臨走時也不忘帶幾株植物回家栽種。”Kate口中的朋友,是她每周開辦壓花少兒班和成人班的學生,從5歲到80多歲,無一不受過她的“恩賜”。
在主流藝術界,壓花還沒有形成單獨的流派。在國內依附于插花門下,國外則將壓花歸類于拼圖系列,幾年前的Kate便遭遇如此窘境。她精心制作的一幅壓花作品《和平竹》,因沒有壓花這門類別而被國際藝術節拒之門外,只好寄于拼圖籬下才得以入圍。這幅規格不大的壓花作品將竹子的風骨勾勒無遺,利用半透的宣紙巧妙地將竹層層掩蓋,營造出傳統中國畫的濃淡相宜,一舉取得國際藝術比賽一等獎,令油畫、水粉等主流門派刮目相看,為壓花藝術在全世界的推廣立下汗馬功勞。水墨畫風格的壓花也成為Kate獨有的特色,但層層疊疊地壓制使得花材顏色的保持難度加大。“要制作這樣的作品,一般選擇日本制作的花材,他們走在壓花色彩保持的技術前沿,可以保存十多年,這也是我們研討會常常交流的重點。”
花間多童話
凌晨兩點,大大的餐桌上堆滿了紫黃相間的三色堇、幾摞半人高的喜帖,十幾位國際壓花協會的會員圍坐桌旁,小心翼翼地將三色堇貼在喜帖上。一位面色蒼白的女子尤其引人注意,她叫Rebekah,是一位患了腦癌的準新娘。即便知道自己時日已不多,她依然堅持與深愛自己的男友走進婚禮殿堂。為了祝福他們,壓花協會的成員們含著淚水為她趕制一張張超越生命意義的喜帖。
也許是愛情的偉大,也許是專研壓花使Rebekah保持了一份平和的心態,她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并成為現任國際壓花協會會長。
如此溫情的故事也發生在協會財務長的身上。她靠售賣花材過活,有一次花材被水淹沒,成員們自發將自己壓制、收藏的花材不遠萬里郵寄到她手中,助她渡過難關,“我們協會就是這樣,非常溫暖,在今天的社會已經不多見了。”
盡管中國的現代壓花藝術處于起步階段,喜歡的人多,做的人少。但位于北京海淀區的寶庫手工藝中心,一樣是壓花愛好者的天堂。夢工房是工藝中心主推的壓花項目,聚在一起的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壓花愛好者,兩周一次的壓花課從不缺席,用他們的話說,“舍不得從這個童話王國逃走”。
29歲的沐木是位小學美術老師,三年前夢工房到學校給學生介紹壓花藝術,不料卻將這位“大兒童”迷倒,“我從沒接觸過壓花藝術,第一眼就被作品透出的美麗氣息俘虜。” 如今,沐木已是夢工房的壓花小組長,名副其實的“花蜜”。私下里,這群壓花愛好者根據花齡,把自己劃為五個等級,“花粉、花蕊、花瓣、花苞、花蜜”,新加入者就是“花粉”,逐級遞增。特別的是,他們會為每一位“花粉”的加入舉辦童話般的儀式,“花蜜”將寓意歡迎的水仙壓花貼在“花粉”額頭上,其他成員則送出自己壓制的花材,第一天,第一課,便是在大家的指導下粘貼制成第一件壓花作品,如此創意別具一格。
正所謂壓花的精彩,在于將植物的美麗定格。如果你熱愛花草,并有興趣通過自己的雙手美化生活,感悟藝術,不妨加入壓花這個新興的手工圈,你一定會為成為“花癡”而幸福。
Tips:
壓花的選材與保存
準備工具:手套(棉質、乳膠均可)、枝剪、小刀、保鮮袋若干
時間:晴天早上9點到10點
1.用枝剪將花剪下,保留一段花枝,這樣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保鮮。
2.將采摘的花材放進保鮮袋或塑料袋中,最好放入兩團沾有雙氧水的棉花球,起防腐保鮮的作用。每種材料盡量分袋裝,不易混淆又容易處理。
壓花一般是先構圖,再進行花材采摘,這樣便于在壓制時根據構思選擇壓制方法。不急于使用的花材需要注意保色和干燥。對于壓花作品的裝裱,國外一般使用防紫外線有機玻璃,將框內抽成真空,用膠密封。這樣不會受陽光和空氣的影響而褪色,也不會生蟲子。愛好者自我制作時可以將食品常用的干燥劑與壓制好的花材一起存放,也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壓花藝術網站推薦:
朱少珊壓花藝術:http://www.pressed-flowers.com/index.html
國菊壓花:http://www.gjyh.net/
杉野宣雄壓花藝術:http://www.sugino-nobuo.com/
壓花交流QQ群:86428394
圈子活動預告:
2010國際壓花協會研討會
國際壓花協會致力于聯合全世界壓花藝術家和愛好者,共同發展壓花藝術。研討會每年召開一次,今年是第一次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舉辦。
此次活動邀請英國壓花協會會長Denise Stirrup,俄羅斯壓花藝術家Eugenia Ivanova,以及美國、韓國、日本等地的壓花藝術家參與,進行壓花作品比賽評選,并講授課程,包括英式壓花、寫生壓花藝術設計、壓花染色技巧、大師級風景畫、鳥類壓花設計、高級壓花項鏈設計與制作等。
活動時間: 2010年10月28日~11月1日
活動地點: 華南農業大學(中國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