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夏天,在冰雪冷元子、冰鑒和冷氣機的包圍下,古人一樣過得很瀟灑。
冰雪冷元子越千年
1553年,法國國王亨利二世與意大利人聯姻,到場的嘉賓非富即貴,大多是歐洲各國皇室貴族。那天天氣炎熱,就在賓客們為悶熱的天氣不耐煩時,威尼斯人向歐洲各國貴族炫耀性地展示了一種精美的冷飲。這是以牛奶為原料的半冰凍甜點心,在酷暑里依舊保持著冬日冰雪的涼爽,入口即化。即便身為歐洲宮廷貴族,客人們也從未享受過如此美味,他們嘖嘖夸贊,交頭接耳詢問冰爽小甜點的制作方法。威尼斯人滿臉得意,卻顧左右而言他——這是他們借以發財的秘密,怎可能就這樣輕易地交了出去!
這種甜點就是冰激凌。
不過千萬別以為威尼斯人是發明冰激凌的鼻祖,他們手里的王牌其實也是從中國得來的舶來品。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用冰塊解暑的記載,《詩經》里唱著奴隸冬日鑿冰儲藏以供貴族享用的歌謠,周代的宮廷里已設有專門藏冰的“凌人”,春秋末期,“冰鎮米酒”也已出現在諸侯們的宴席上,戰國中期,人們把橘子汁水滲進冰塊中,既能快速解暑,又口感甜美。
不過那時,盛夏時節所用的冰屑只能靠隆冬時節開鑿保存,由于存儲冰塊需要大面積的地窖和人工,這些古代的冰激凌異常昂貴,按《云仙雜記》中的記載,唐朝時“長安冰雪,至夏月則價同金璧”,常人很難享用。
大約到了唐朝末期,一項雖然未被歷史承認的偉大發明誕生了。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采出了大量硝石,他們發現硝石溶于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同歐洲人發現火藥能制造武器,中國人卻只想到用火藥制作煙花爆竹的情節異曲同工,對食物有著天然迷戀的中國人欣喜若狂地接納了這一發明。人們發現用硝石制冰可以更快速地得到冰塊,即使在盛夏的酷暑天,也能迅速地得到為人解暑的“冰激凌”。酷熱時節,商人們用硝石做冰,再把糖加到冰里,賣給揮汗如雨的有錢過路客。宋朝初年,冷飲已大量涌入市場,人們把果汁、藥茶、牛奶、冰塊混合在一起調制,做出了北宋汴京的“冰糖冰雪冷元子”、南宋臨安的“雪泡豆兒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口味各異的冰激淋,南宋詩人楊萬里也忍不住寫出“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的句子,賦詩贊美可口的冰激凌。
不久后,馬可波羅來到了元大都北京城,朝見元世祖時正值炎熱的夏天,出于禮儀的莊重,馬可波羅仍然穿了厚重的禮服,大汗淋漓。元世祖忽必烈很高興地賞賜了他一杯馬奶加冰做成的冰酪。這是什么?一杯下肚,馬克波羅覺得真是人間美味,讓他一下就涼到了脾肺里。幾十年后,馬可波羅回國,將冰酪的制作方法傳給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奇貨可居,將方子保密了300年,直到與法國聯姻時,方才演出了本文開頭那驚人的一幕。從此,冰酪這種古代冰激凌才真正進入了法國。
造臺“空調”吹冷氣
就在歐洲貴族為一張冰酪秘方明爭暗斗時,生活奢華的中國宮廷并不滿足于炎夏里的幾杯冰激凌,他們需要更涼爽的方式避開三伏酷暑。
古書《吳越春秋》里就記載著勾踐出游,休息食宿于冰櫥,這里的冰櫥其實就一間專門用于儲藏食物的冷藏房,其室溫類似現在的空調房。到了唐代,這種空調房的奢華度又更勝一籌,宮廷中不但專門為帝王妃平修建了專供避暑的涼殿,殿中還安裝了機械傳動的制冷設備。這種設備,采用冷水循環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猶如民間的水車,產生風力將水中涼氣送入殿中,或者利用機械將水送至屋頂,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簾,使涼氣進入屋子。
到了宋代,帝王涼殿中不但以風輪送冷水涼氣,還在蓄水池上和大廳四周擺設各種花卉,使冷風帶香,芬芳滿室。由于冷風效果太好,“冷氣機”轉動時,三伏天里也需穿上雙層衣衫才能抵御涼氣。
皇帝這樣,大臣自然趨之若鶩,古代的高官顯貴們,也紛紛建立起私家避暑設施,在宅第中設一雨亭,檐上飛流四注,夏季亭內也凜若高秋,絲毫沒有炎夏的暑熱。
此時硝石制冰雖已普及,但因量少,中國宮廷中依舊信奉三九天鑿冰儲存以備夏日使用的習俗。每年隆冬,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都會募人去冰凍的河中成塊鑿伐,儲存在冰窖里供來年使用?!洞笄鍟洹肪陀涗浟饲宕谧辖?、景山、德勝門外、正陽門外都設有官窖,共計18座,這些冰窖造型基本相同,全都埋入地下1.5米左右,它們長約11米,寬約6米,容積為330多立方米,僅紫禁城中的一處冰窖就藏冰兩萬五千塊,擔負著寺廟、宮廷和各部官員的夏日使用。從入伏到立秋,北京各衙署官員都會分到皇帝恩賜的冰塊,按品級不同領取量也各有不同。
在古籍《周禮》中就提到過“冰鑒”,這種冰鑒其實是一個盒子似的東西,內部是空的。只要把冰放在里面,然后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間,就可以對食物起到防腐保鮮的作用了。湖北隨縣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兩件冰鑒,冰鑒上還放著一柄專門用來舀冷飲的長勺。這可能是考古發現中人類使用最早的“冰箱”了,也能從中窺見中國古人的對舒適生活享樂的智慧。
時至清代,宮廷內儲藏冰塊的器具被改稱為“冰桶”,用紅木、花梨木、柏木為內胎,口大底小,像個漏斗,用很厚的木板蓋在上面隔絕外界空氣,兩腰部都有銅環,方便搬運,有四條腿足,足下還裝有托,用來防止潮濕。當時的“冰箱”主要有兩個用途,一個是用來冰鎮飲料和時鮮水果,因為箱體內采用鉛或錫為里,能起到較好的隔熱作用,而箱底有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另一個用途是降低室內的溫度,箱蓋上設有透氣孔,因此排出的冷氣還能起到“空調”的功效,雖然它的效果不如唐宋時的“冷氣機”明顯,但是因為方便小巧,也是擄獲不少達官貴人的心。炎熱的夏天,怕熱的慈禧太后就靠著這種冰箱和冷氣度過酷暑。雖然這種宮廷“冰箱”同現代冰箱相比還過于簡單,但卻構造合理、實用,用流行的話說,還是低碳環保型節能產品。
酷熱三伏,當現代人坐在空調屋里吃著冰激凌發出“古人如何過夏”的感嘆時,請快快打住,中國古人的智慧里,冰激凌、冷氣機、冰箱其實是數千年前的發明。即便穿越回唐朝宋朝,只要你夠有錢,一樣可以享用這些古人的智慧,安穩地度過每一個揮汗如雨的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