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精美,翡翠撩人,在佩戴這些精美的首飾時,誰會想到“綠之路”上成千上萬的采石工?
緬甸人把去玉石廠的路稱之為“綠之路”。
我們從猛拱出發(fā),到帕敢百余里的路段,時而穿過高山峽谷,時而越過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時而沿著處處急流險灘的猛拱河行進。河水奔騰咆哮。沿河的公路小徑上,成群結隊的民工向玉石廠方向涌去。
道路彎彎曲曲,路面坑坑洼洼,顛簸不堪,狀況極差。而緬甸駕駛員高超的技術和對路面的熟悉程度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越野車在他手里駕輕就熟,如履平地。
勐拱一帶的玉石廠,大多隱藏在野人山的原始森林和未開發(fā)的崇山峻嶺中,這里,魑魅魍魎,豺狼猛獸,瘴癘之氣,蚊虻瘧疾四處橫行,氣候無常。沒有強壯的體魄,你休想進入廠口。
這里的每一座山幾乎都挖空了,一層又一層,山上草木不生,只留下一個又一個寶貝都已挖盡而遺棄的玉洞,淺的幾米,深上百米,就像雕刻大師的一件件杰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跨越了幾個世紀的宏偉工程還在進行。三五成群的玉工在取洞子,挖玉石,各家洞子留墻埂,無埂則立線為界,認定所有權范圍互不侵犯。
在霧露河沿岸采撈水石,也不比山里采山石輕松。潛入水中的玉工要戴一個氧氣面罩,一人用自行車汽筒在岸上打氣,通過細長的塑料管補給氧氣,這種原始的方法,潛水的玉工最多能堅持10分鐘,每上岸一次帶回一籮砂石,再尋找有無翡翠水石。上岸后休息一會,吸幾口旱煙筒,再潛入水中作業(yè)。
看著被神秘的霧紗遮蓋著的帕敢市鎮(zhèn),連接著方圓幾百里層層疊疊的玉石廠廠口的洞子和玉工們住的窩棚,我的心充滿了惆悵。
“綠之路”,還會一代一代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