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化,所涉及到的對象是群眾。而群眾又是一個龐大的概念,幾乎容納了一個社會的全部成員。那么,我們群眾文化工作所涉及的面自然也就非常龐大,幾乎涵蓋了一個社會的全體成員以及這個社會大部分的文化生活內容。社會永遠是發展變化著的,這就要求我們群眾文化工作的視野不斷更新、日趨擴展。
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選擇更加自由、更加多元,個體滿足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認同感。多元化的市場文化消費、大眾傳播媒介的突起和群眾文化結構的多元化發展趨勢,都對傳統的群眾文化提出了新的命題。
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費給群眾文化帶來嶄新的氣息。人們的文化消費有了許多的選擇空間,如我們非常熟悉的舞廳、音樂餐廳、電子游戲室、卡拉OK廳、桌球室、網吧等,由于其靈活的文化樣式,迅速贏得人們的青睞。而傳統的群眾文化,因為其單一枯燥,不能滿足人們隨意、灑脫、自然和清閑的心境而被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所遺忘。
再者,大眾傳播媒介對群眾文化的沖擊也是不可小覷。大眾傳播媒介,尤其是電視、網絡等以極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加上它們自身的巨大優勢,不僅改變了群眾娛樂的趣味趨向,還能為人們提供暢快的信息。而且從發展趨勢來看,電視和網絡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經越來越重要。因此,誰占領了媒介市場,誰便能擁有最廣泛的群眾。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自主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欣賞,審美需要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群眾文化消費,因為年齡、閱歷、知識結構的不同,其欣賞結構也存在極大的差別。面對群眾文化結構的變化,群眾文化必須做出改變,以占領文化消費市場。
群眾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個環境和方式,而應該開展多種形式,利用多種空間。如目前流行的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街頭文化、商業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都是新時期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如果這些空間利用好了,那么群眾文化工作就能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
比如,校園文化,它是以滿足學生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藝術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一種社會性文化。隨著學子們從校園走向社會,校園文化的發展能有效地促進社會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個社會文化的良性循環,因此,校園文化是提高學生素質乃至整個社會群體人的素質的搖籃。
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比較接近平常人的心態,更能親切、生動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維和情感,直視平凡的人生。因此,不僅在中國,就是在國際上,人民大眾也比較喜歡現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藝術。而在我國發展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通俗文化卻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視,在以后的群眾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變過去的習慣。
要徹底改革群眾文化工作的舊模式、舊體制。要注意培養自己的人才,培養自己的通俗創作群體和表演人才。應當創造條件讓群眾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學習經驗,以提升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整體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應用現代化的音響設備、器樂設備也是發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為通俗的現代藝術離不開這些物質設備。它們也是現代藝術的組成部分。
廣場文化是現實城市文化環境和綜合文化實力的重要標志。在計劃經濟時代,廣場文化一度非常繁榮,當時,廣場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動場所,為活躍當時的精神生活創造了條件。改革開放以來,廣場文化雖沒有以前那種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現形式。廣場文化主要有四種形式,即街頭文化、健身休閑文化、大型娛樂演出活動和廣場美化。
建設廣場文化,必須注意以下三個要素。首先,廣場文化要避免政治、經濟色彩過濃,避免過于功利性。廣場文化應該有利于減輕人們日常勞作的疲勞和壓力,使人們精神愉悅。其次,市場文化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審美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雖然我們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漲,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較低,因此,必須考慮人們的經濟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廣場文化應當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宗旨,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必須鏟除那些低級趣味與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相背離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以嶄新的眼光去考察我們的文化工作。我們不僅要開辟我們的文化市場,贏取健康的群眾文化天地,更應該護衛我們的文化陣地,使其空氣清新,陽光明媚。
(作者單位: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