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學習習慣;興趣;師生關系;學習環境
〔中圖分類號〕 G45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58—01
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打造美好人生的奠基階段,養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形成良好習慣的誘因
興趣是一個人進步的內在驅動力。有了興趣的引導,學習再也不會是一件苦差事,相反,他會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孔子就把“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因素。試想,當學生主體意識在興趣的引導之下開始覺醒、萌發的時候,當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的時候,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布置的學習任務就會樂于接受,我們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就會游刃有余,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除了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外,還應注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善于發現和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從學生回答的一個問題,做的一次作業,背誦的一篇課文這些小事中,看到學生的進步,報之以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評語,一句關心的話語,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努力的價值,受此激勵,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得以不斷的鞏固和強化。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良好習慣的培養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边@說的是為政者的行為對其臣民的影響,師道亦然。教師為人師表,是學生的楷模,“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當是教師永遠遵從的訓誡。教師不能固步自封,自高自大,而要不停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用自己得體的衣著,落落大方的舉止,優雅風趣的談吐,嚴謹治學的態度,淵博的學識,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博得學生的好感,甚至是征服學生的心。做一個學生喜歡、欽佩、愛戴、擁護的老師,用自己工作、學習、做人的良好態度和行為習慣給學生以暗示,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教師的工作是辛勞而又清苦的,他也有家庭的拖累,他也會陷入人際的困境,換言之,教師也有憂愁、痛苦、憤怒,但不論怎樣,當我們面對那些純潔如水,燦爛如花,把你看做整個世界的學生時,都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避免“遷怒”學生,做到和藹、理解、平等、友善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消除學生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鼓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張揚個性,敢想、敢說、敢做,培育出求知的信念、意志,改造自己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形成種種優良的學習品質。
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環境是影響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習環境對培養學生的倫理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重視優化教育環境。
教育環境具體包括:校園環境、班級環境、輿論環境和人際環境。學校要不斷加強校容校貌的建設和管理,努力實現校園的凈化、美化、綠化、知識化、人文化,重視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教育性,讓整個校園整潔、文明、優雅,既賞心悅目,又給人以啟迪和鼓舞。班級對每個學生來說,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最常態環境。每個成員不僅依靠這種環境進行系統學習,而且還互相幫助,共同切磋,彼此鼓勵,這都有助于促進各種好習慣的形成。輿論是構成環境的重要因素。一個學校、一個班級的輿論導向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的影響是直接而明顯的,學校和班級一定要加強常規管理和養成教育,抓好輿論引導,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是光榮的,什么是可恥的;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這些是非觀念一定要旗幟鮮明,讓學生形成比抱負、比學習的良好風氣。風氣正,抵御自身不良習慣和外來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就會大大提高。人在孩提時代最聽父母的話,少年時期一般喜歡聽朋友的話,受朋友的影響。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正說明了人際環境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影響。所以,這一時期的交友一定要慎重,教師要指導學生交益友,不交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