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中學語文;作文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 G633.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29—01
語文高考中最關鍵的一門學科,而作文的成敗更是直接決定著語文成績的高低。《考試大綱》將作文評分等級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作文成績的差距大多取決于“發展等級”這一環節。“發展等級”力求作文要做到“深刻透徹、生動形象、有文采、有創新”。
那么“深刻透徹、生動形象、有文采、有創新”中哪個是最佳得分點呢?請看下表:
某地高考作文評分控制組對影響高考作文的因素進行的調查:
從上表可以得出影響學生作文好壞的關鍵因素是語言表達。
這就是說,在“發展等級”要求的“深刻透徹、生動形象、有文采、有創新”四點中,“有文采”是影響作文成績的關鍵所在。就大多數考生來說,在緊張的考試氣氛下、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考場作文要寫得深刻、立意要高人一等談何容易!又有誰愿意冒“離題”和“出格”的風險去刻意追求創新呢?因此,權衡利弊得失,力求穩妥應大大重于“冒險”、“創新”,與其挖空心思地去尋求立意上的“深刻”、“創新”與“突破”,或材料的“豐富”,倒不如穩穩妥妥、扎扎實實地從語言方面尋求得分亮點。
如何抓住語言“有文采”這一得分點呢?
關于“有文采”,《考試大綱》對評分點的解釋是: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所以,筆者認為要使文章有文采,就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應力求做到語言準確、流暢、簡潔、生動。
準確,是對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語言一切魅力的根源。一篇文章的優勢不在于用多少華麗的詞藻,關鍵是表情達意、遣詞造句是否貼切、精當。
準確是就語言的遣詞造句而言。筆者認為提高學生運用詞語準確性和語言敏感度的最好方法是加強正面訓練,引導學生多讀優秀作品,從中感悟、咀嚼語言,積累大量優秀的語言感性材料即“語感”,體悟詞語在通常語境中的規范、習慣用法。
流暢,也是對語言的基本要求。要想提高這一環節,需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多做病句修改訓練。要把有“病”的句子改得“健康”起來。二是加強成語或短語的造句訓練。成語是民族語言的智慧之花,它的準確運用能形成一種整體和諧美,使句子一下子亮起來,從而有效地增強語言表現力。
簡潔,如果說“準確”、“流暢”是對語言的基本要求,那么“簡潔”就是對語言的較高要求。簡潔,是成熟語言的一大特征,是優秀語言的共性。學生語言的常見病就是拖沓繁冗、欠凝練,行文如同口語,不善書面化。簡潔就是用最少的筆墨表達最豐富的內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用名言警句。恰當引用名言警句會達到微言知諸、言簡意賅的效果,使文章頓生光彩。
生動,是對語言的最高要求,是語言富有文采的主要體現。生動的語言都是準確、流暢的。準確地使用動詞、形容詞,恰當地使用各種修辭手法,把話說得既明白又無誤,既準確又極具藝術性。如朱自清的散文中對“春”,對“潭水”,對“荷塘”,對“月色”的有關描寫都是很生動的。更重要的是句式靈活富于變化,文中長短句、整散句,常式句與變式句的交替出現,多種修辭手法和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恰當而豐富多樣的運用,能活躍學生的思維。
如今,考場作文缺少的就是生動、漂亮的語言和具有靈性的句子。如果習作中能有幾處繪神繪色、有神采、有個性、有創意的生動語言,就會給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得到評卷者的青睞,在“發展等級”中獲得加分。著名作家秦牧曾說過,他往往要在文章的節骨眼處運用濃墨重彩、精雕細刻的修飾,而不平均使用筆墨。可見,即使是名家作品,一篇文章也不必句句是生花妙筆,因此一篇八九百字的考場作文如果有兩三處精彩語段,就會使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感覺,從而提升作文等級,獲得高分。
當然,一篇文章中吸引讀者眼球的要素很多,如醒目的題目、精彩的開頭、有力的結尾等。筆者僅從作文精彩華麗的語言方面談了一點膚淺的體會,以求同行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