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音樂教學;學習興趣;新課導入;教學情境;律動;歌唱表演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53—01
“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在音樂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是一門技巧。
如何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放飛音樂理想呢?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是音樂課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之一。音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形象、直觀、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新課導入,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 謎語導入。以教學《兩只小象》為例,我在上課時先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個謎語: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而后學生們就爭先恐后地猜起了謎語。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畫面導入。教材中有許多插圖是歌曲形象化的表現,在學習歌曲之前,教師以投影的形式將這些圖畫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但增加了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3. 游戲導入。如,在學習《幸福拍手歌》時,我先組織學生玩拍手游戲,而后導入新課。
4. 復習導入。如,在教學生學習四三拍的含義時,先讓學生復習四二拍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四三拍的含義,并找出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經過比較,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四三拍的含義。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是音樂教學“情感化”的基礎和前提。教師依據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自覺地按照音樂的審美規律,精心地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化的保證。如,我在上音樂欣賞課《龜兔賽跑》時,精心繪制了烏龜、兔子、太陽、小鳥、美麗的大樹等圖畫,并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運用生動而富于情感的語言,從容地誦讀導入語,我的話語和播放的Flash動畫,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此時,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豐富多彩的畫面,感受著教師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語言,他們完全沉浸在美好的情境之中。美的因素從多種渠道綜合作用于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境地。
三 、引導學生進行律動、歌唱表演,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律動和歌唱表演是表達小學生歡快心情的主要活動形式。其中,律動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彰顯學生的個性,但在律動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生動作技巧的訓練,也不能只局限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更不能為了使動作整齊劃一而讓學生反復練習,應該從能力培養著眼設計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如,“飛”的律動,簡單來說就是連續上下擺臂的動作,但從培養學生能力著眼,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由地去“飛”。由于學生能力間存在差異,個性也有所不同,他們“飛”的形態肯定各不相同。教師可啟發學生對“飛”進行想象,其間只要求學生跟上音樂節奏、互相之間不碰撞,其他不作任何限制。學生們為了互不碰撞則能自覺地保持彼此間的空間距離,由于動作不受限制,每個學生都有發揮創造性的余地。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不只是學會了“飛”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發揮了他們的創造性。此外,現行的音樂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或欣賞曲都適合于表演。教師一方面可教給學生一些必學的表演動作,另一方面還應鼓勵學生自己大膽創編表演動作。如,在學習《開火車》這首歌時,我引導學生從歌詞入手,通過對歌詞的理解,抓住人或物的動作特征,自己創編動作,邊唱邊表演動作,這樣不但使他們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其大腦與肢體間的協調性。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盡可能使每一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音樂課,讓他們放飛自己的音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