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美術;教材;環境;游戲
〔中圖分類號〕 G61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54—01
小班初期的幼兒由于心理、生理正處于發育之中,他們的美術境界還處在涂鴉階段。他們繪畫并不是為了描繪某個物體的形狀,只是為了在繪畫過程中體現愉悅感。初入園的幼兒還不習慣于有組織的活動,對繪畫是怎樣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兒美術方面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和幫助幼兒由不習慣過渡到習慣,由不清楚過渡到清楚,并使之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
一、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并帶有游戲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熟悉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或制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班美術活動教材時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比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給小兔喂青草”、“熊貓吹泡泡”、“小鴨游泳”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為題材,如“我幫媽媽繞絨線”、“畫氣球”、“捏糖葫蘆”等等。同時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單調的涂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教師在選擇小班幼兒的美術活動教材時一定要注意以上兩點。
二、創設幼兒適應的美術環境
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和條件有關。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為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小班幼兒由于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印章、紙張讓幼兒壓印,提供彈子讓幼兒滾畫等。如在噴畫活動“放煙火”中,教師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讓小班幼兒覺得繪畫原來就是“玩”游戲,繪畫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美術活動
1. 以游戲的口吻導題,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因此在活動中我首先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的角色,即運用游戲、故事等形式導題,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在折紙貼畫“屋頂”的開始部分,我給幼兒講了一個故事:“前幾天下大雨,大風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頂,小兔多傷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個幼兒,并引起了幼兒對小兔的同情,紛紛表示要為小兔“蓋新房”。這時教師就可以教幼兒用正方形的紙對角折成三角形,貼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這樣造好了。還有在紙畫活動“幫媽媽繞絨線”中,我在活動的開始,就和幼兒一起玩繞絨線的模仿游戲,在體驗繞絨線的手臂繞環動作后,再讓幼兒在紙上為媽媽“繞絨線”,學習畫圓圈線。教師利用小班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來設計生動有趣的開場白,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引過來,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在邊做邊玩中發展幼兒的美術技能。雖然小班幼兒年齡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貼、畫、撕、捏等簡單的美術技能。只是這些美術技能是幼兒在邊做邊玩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的。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在剪紙“雪花”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把小紙條變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將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兒一起玩下雪的游戲,并讓幼兒在撿雪花的游戲中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此外還可以讓幼兒進行一些玩色游戲:如讓幼兒在紙上拓印橘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腳就變成了一個個小朋友。又如用彈子蘸上顏色,放在紙盒里進行滾畫,不一會兒便會變出一塊塊漂亮的花手帕。還有和幼兒一起玩吹泡泡,讓幼兒在開心之余再進行“泡泡畫”。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潔精的顏料后,對著白紙吹泡泡,泡泡破后就在紙上留下了美麗的痕跡。在這些有趣的游戲中,幼兒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貼、捏、畫、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對美術活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