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學語文;公輸;非攻;奮斗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25—01
為“非攻”而奮斗也就是墨子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公輸》一文很好地表達了這種思想。墨子看到戰(zhàn)爭給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巨大損失,因而他激烈反對戰(zhàn)爭。但他所追求的理想之路卻路途遙遠而且歷盡艱辛。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形勢緊迫,墨子一聽到這個消息,便從齊國動身,晝夜跋涉,“行十日十夜”來見公輸盤。當公輸盤問他有何見教時,他說“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边@讓人一下子感覺墨子為人兇險,有人侮辱了他,便要將其殺掉,難怪公輸盤“不悅”。更讓公輸盤想不到的是墨子還沒等他同意,竟然就加重砝碼,“請獻十金”,用金錢賄賂收買他,定要讓他去干殺人的勾當。被逼無奈的公輸盤只好斷然拒絕墨子這種“雇兇殺人”的行為,說出了“吾義固不殺人”的話。也恰恰正是有了“吾義固不殺人”這句話,使墨子找到了攻擊的方向,有的放矢。一句“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的反問擲地有聲,一下子置公輸盤于不義之地,一連串大氣磅礴的話語接踵而來:“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直指公輸盤 “不智”、“不仁”、“不忠”、“不強”、“不義”,理屈詞窮的公輸盤只好“服”了。既然公輸盤“服”了,墨子此行的目的好像已經(jīng)達到,可是剝去了“仁義”外衣的公輸盤卻口是心非,他把攻宋的責任轉嫁給了楚王,于是又有了墨子和楚王的較量。
墨子見到楚王,開口作比說:“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楚王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必為有竊疾矣?!边@正是墨子要楚王說出的話。墨子隨即一連用了頗有夸張意味的連珠炮似的三個對比,“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為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極言楚國的物產(chǎn)豐富和宋國的物產(chǎn)貧乏,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楚王的虛榮心,但同時卻類推出楚國攻宋是和有“竊疾”者 “同類”的結論。此時的楚王無法脫身,只得說“善哉”。但是,賊心不死的他仗著楚國的實力,仍不放棄攻宋的打算。
公輸盤把責任推到楚王身上,楚王又把責任轉嫁到公輸盤身上,這種踢皮球似的事實充分說明只在道義上戰(zhàn)勝強敵是遠遠不夠的。于是就又有了墨子和公輸盤的再次較量。
如果說前兩次較量還有點遮遮掩掩的話,這第三次的較量卻是地地道道的一次戰(zhàn)術上的公開較量。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在這次較量中墨子使公輸盤依仗攻宋的武器“云梯”失去了作用。公輸盤雖被挫敗,但攻宋之心仍然不死,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心里卻是殺機涌動。此時的他已完完全全脫下了他“吾義固不殺人”的偽裝,成為一個地地道道標榜仁義的“準殺人犯”。對此墨子早有對策,當楚王問其故時,墨子胸有成竹地說:“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睓C關算盡,無計可施的楚王只好放棄了攻宋的打算。至此這場斗爭才算結束了,而墨子也勝利了。
“止楚攻宋”的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使墨子向世人揭露:發(fā)動戰(zhàn)爭的是標榜仁義的“劊子手”,是有著富麗外表的“賊”。要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實現(xiàn)不打仗不流血的“非攻”理想盡管路途遙遠,困難重重,但只要有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斗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會實現(xiàn)。
墨子的勝利不僅是他智慧的勝利,精神的勝利,更是他思想的勝利。今天,墨子的這種為理想而殫精竭慮,歷盡艱險,不怕犧牲的奮斗精神更值得我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