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小學生;寫作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45—01
寫作是檢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生活認知水平的綜合訓練,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然而,如今學生寫作的狀況,確實令人堪憂。學生寫作文時感到頭痛、厭煩,教師批改作文時感到疲倦、費力。
小學生怕寫作文,原因有二:其一,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感到沒什么可寫;其二,偶爾發現有東西可寫,卻不知怎樣才能寫好。本人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深知所謂的“感到沒什么可寫”,實際上也是一種“卻不知怎樣才能寫好”。因為一些“不會”寫作文的小學生與其他同學說起自己的某一次活動,或者與別人爭辯某一問題時都能做到振振有辭,頭頭是道。所以說,小學生怕寫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生活”,而是“不會用筆表現生活”。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呢?
走進生活,感受快樂
為了讓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和自由,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讓他們從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直接獲取寫作的素材。如,春天到了,可帶領學生游游公園,泛泛小舟,到郊外走一走,讓學生在舒心愜意中尋找春的足跡,感受春的氣息;可組織學生參觀城市標志性建筑物或文化藝術場館,讓學生觸摸時代的脈搏,感受到自己生活在新時代的驕傲和責任;可讓學生回家觀看他們感興趣的精彩賽事或大型活動的現場直播,或跟蹤某些熱點新聞,然后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這些活動都是學生樂于參與的,因而寫起作文來當然是有話可說的。但也有些學生只喜歡玩,不樂意寫,這就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啟發和幫助。對這些學生不必提出過高的要求,要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盡可能挖掘他們作文里的閃光點。
注重積累,遷移運用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共同構成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而閱讀教學只為讀,寫作教學只為寫,一直是語文教學的弊端。古人云:“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笨梢?,讀書能從另一個方面豐富人的生活。它填補了因為時間、地域等限制給人造成的生活空白,因而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勤于讀書、大量閱讀必能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F在有不少學生平時很少進行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故而要使學生的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讓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中的“破萬卷”就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如有神助”。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边@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還要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教師也可以通過推薦讀物,組織讀書討論會或借助廣泛的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現實的生活空間和情感空間,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知能力和語言的品位能力,并升華他們的情感。
以說促寫,下筆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寫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沒有實踐。因此,在寫作訓練時,可以讓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先讓學生進行構思,把要寫的內容說出來,然后再寫出來。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的三分鐘時間進行演講,培養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并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系起來。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的寫作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
多加肯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大家都知道,春秋時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優點是很有才華,他的缺點是貪財。鮑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華而重用他,讓管仲在齊國的爭霸事業中一顯身手,使齊國得以九合諸侯,雄極一時。如果當時鮑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點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發揮自己的優點,齊國會有后來的成功嗎?同樣,有些學生的習作并不見佳,但在用詞、造句等方面有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我們就應多給予贊美,激發其創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的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以為寫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難以“登堂入室”。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多渠道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