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英語教學;因材施教;教材;學生;教學設施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27—01
宋代朱熹在對《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朱熹對孔子一生教學方法的總結。它強調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筆者認為當今的因材施教有其新的內涵。這里筆者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現代教育的探索、認識,對因材施教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實施作一詮釋,以饗同行。
因材施教,貴在“材”,它應當是教材、學生、教學設施的總稱。所以作為一個現代教育者,應當做到因教材而教,因學生而教,因教學設施而教。這三者不可分割,相得益彰。
因教材而教
1980年至今的30年,初中教材修訂了四次,其中初級中學英語教材由原來的知識條理性、呆板性轉向交際運用的隨意性、靈活性,如今又全面轉向信息化、實踐化,更加側重于實際運用,即口語應用。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適應歷史的潮流,摒棄因循守舊的教法,通過不斷學習新知識,歸納、總結舊知識,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點,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如現行北師大版英語Go for it教材每單元分四節,這與原教材相同,但每節課所講授的內容量大了、面廣了。在這一轉變中,出現了教師不能當堂完成教學任務、拖堂、增加課時和增加輔導等不良現象。特別是每單元的最后一節課更是令教師頭痛,這恐怕是所有從事現行初中英語教學的教師共同面對的棘手問題。對此筆者深有體會,但本人積極開動腦筋,采用“劃片分割法”解決這一難題。具體做法也很簡單,就是按單元備課,并將第四節課的任務分散到前三節課中。這雖然說有點違背編者的意愿,又增加了每節課的教學任務,使教學出現了更大的障礙。但實則不然,劃片分割不但不會使教學出現障礙,反而能使教師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因為所分割的內容與前三節課有著緊密的聯系。在授課中,我們講究“講練結合”,而且是“精講多練”,如果我們把握好每堂課的重心,以分割的內容作為每節課練習的基礎,則是兩全齊美的事情。關鍵是教師要加快課堂教學的節奏,語速快而不亂,語音準而不含糊,體態語符合交際情境而不矯揉造作,板書布局合理而不雜亂。實踐證明,“劃片分割教學法”以量大、面廣、速度快的特點能夠解決目前初中英語教學所面臨的難題,且深受學生的歡迎。
因學生而教
學生有性格特點、智商水平、生活背景等各個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在學習的過程中集中體現在學習方式和水平的差異上。實際操作型的英語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以飽滿的精神靈活自如地傳授知識,同時要宏觀調控學生,使其積極配合教學。實際上,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要比按部就班地傳授知識重要得多。因此,筆者利用閑暇時間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個性特征、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情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特征的問題,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促優扶差,刺激不同特征的學生的學習求知欲。
因教學設施而教
學校的教學設施是教學的輔助,但不同學校的教學設施也是不盡相同的。教師若能應用多媒體技術于英語課堂教學,會使英語教學形象生動。若學校只擁有幻燈機或投影儀,教師要客觀地將它們應用于課堂,盡管麻煩一些,但教學效果卻是很好的。把錄音機應用于課堂教學會起到讓教者暫作休息,讓聽者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制作的教學卡片也將對英語教學起到很大的幫助。所以英語教師要在羨慕先進的教學設施的同時,要積極地使用現有教學設施,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