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德育;班級管理;課堂教學;學校活動;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11(A)—0014—01
德育是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生命線,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德育工作決定著人才的培養方向,必須貫穿于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筆者認為,在學校管理中,提高德育實效應突出以下幾點。
一、在班級管理中強化德育
1. 班干部選拔做到任人唯賢。班干部是學生的帶頭人,是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因此要有相當的威信與號召力,在這一點上,分數高低不是關鍵,關鍵在于班干部的自身素質,要能“以德服人”。班干部選拔如果不以品德為重,就難以做到身正令行,無法團結學生。班干部應該關心集體,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同學中有一定的威信,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因此,班主任在選拔班干部時,要從多方面考慮。全面細致地了解候選人的思想、學習、能力及個性特點。
2. 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就必須做到愛“金鳳凰”也愛“丑小鴨”,作為班主任,更應該愛“丑小鴨”。因為這些學生在心理上有自卑感。對這些學生,班主任要特別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不挖苦和打擊,對他們提出適當的期望和要求,經常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消除對老師的防范心理。還要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表揚,讓他們逐漸擺脫自卑,感覺到自己在班上的價值,自愿為班級出力。
3. 細化制度,將他律和自律結合起來。班主任要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結合學校各項制度量化管理,從整體著眼,從細處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到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的目的。如,針對亂扔垃圾的問題,班上要有檢查記錄和罰掃地等管理制度,以此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在執行一段時間后,要對每一個學生作出全面的評價,并提出努力的方向。
4. 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只有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才能使班級管理更加有效。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激發學生追求高尚道德境界和完美人格的信心,自覺提高道德修養,引導學生通過寫日記等途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反思自己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的種種表現,進而進行自我評價,從而達到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讓學生言行一致,即使在無人監督時也要自覺,做到知、情、意、行統一,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1.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既可多渠道滲透,也可全方位影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科任教師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時時處處起到表率作用,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 通過課堂教學藝術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一般來講,學生對他信賴的教師往往言聽計從。贏得學生的信賴,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這種信賴要靠教師淵博的知識和教育教學藝術。所以,作為教師首先要苦練教學基本功,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上好每一節課,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
三、在學校活動中突出德育
1. 開好主題班會,加強自律意識。每周一節的班會、團會課是班主任進行德育滲透的最佳渠道。可以針對班級現狀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提高道德意識,明確做人道理。也可在開學伊始,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規》和相關學校規章制度,讓學生討論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班紀班規。
2. 注重實踐,使德育內化。注重實踐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開發綜合實踐活動則是德育產生實效的關鍵。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活動等,它基于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學習,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真正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德育實現滲透和內化。
3. 談心交流,善待學生。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在談心中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為教育尋找最恰當的突破口。毛主席說過:“對待思想問題,要說服,不要壓服。壓服的結果往往是壓而不服。”一個人的真正轉變是從思想觀念開始的,沒有思想觀念上的深刻認識,就不會有行動上的徹底轉變。所以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當中,與他們促膝談心,跟他們交朋友,這樣德育才會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