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明確政府職責,“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根據《教育規劃綱要》精神,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關鍵在于明確政府職責,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積極性。在辦園體制上,應明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在管理制度上,應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提高規范管理水平,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在投入體制上,應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給予補助,建立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負擔的投入機制。
擴大“庫容”量,讓更多幼兒有園可入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也不例外,這使得學前適齡幼兒數量大量增加。但與此同時,幼兒園的數量少,滿足不了幼兒入園的需求。據甘肅省教育廳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9年,全省幼兒園僅為2472所。整體“庫容”量的不足,使大量幼兒“無園”可入。所以,要解決幼兒“入園難”的問題,擴大幼兒園的“庫容”量是一個最基本的措施。
要擴大幼兒園“庫容”量,政府責任重大。政府不但要把學前教育納入公共服務體系,而且還要在投入、引導、監管等方面下工夫。
在這方面,上海市的做法很有借鑒價值。
目前,上海各級政府已經把0~6歲幼兒的學前教育事業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實現了0~6歲幼兒學前教育的一體化管理。上海市公辦幼兒園數量約占總園數的70%。2009年,上海市學前教育生均經費中,地方財政投入比例占68%,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上海市3~6歲適齡兒童入園率達98%以上。
幼兒園不是贏利機構,政府需把學前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的規劃,并根據學前教育的性質、地位和發展目標,根據當地人口規模和事業發展布局,制定科學、適宜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
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是國民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推動學前教育發展、提高學前教育水平,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公共職能。
增加資金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對家長來說,要在公辦和民辦幼兒園之間作出選擇,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公辦幼兒園名額十分有限,很難擠進去,而民辦幼兒園不是費用高得讓家長望而卻步,就是設施簡陋得讓家長不放心。
拿白銀市來說,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幼兒園178所,在園幼兒22907人,其中公辦幼兒園16所,民辦幼兒園99所,其他部門辦園6所。公辦幼兒園僅占全市幼兒園的9%,卻容納了3149個幼兒,占全市在園幼兒的33.77%。
在絕對數量不足的前提下,容納過多幼兒對公辦幼兒園現有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和學校管理工作是一個極為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所以,針對不合理的幼兒園結構現狀,政府通過財政支持、大力發展具有普惠性的公辦幼兒園是解決幼兒“入園難”問題的根本出路。
在城市建設公辦幼兒園,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大平價幼兒園建設。這包括運用公共財政舉辦的普惠性幼兒園,企事業單位、工廠、街道幼兒園以及新建普通住宅區的配套幼兒園建設,擴大具有普惠性的學前教育資源,以惠及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和城市流動家庭幼兒。
和城市相比,在廣大農村地區,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更為不足。除此以外,由于市場發育不良,很少有社會力量投資,許多鄉鎮根本沒有幼兒園。即使在有幼兒園的農村地區,由于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差等因素,幼兒接受的也只能是低層次的教育。
專家指出,在農村實現《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新農村建設規劃是確保農村學前教育普及的一個重要舉措。而在甘肅這樣一個相對落后的農業大省,發展學前教育時,建立城鎮新農村建設規劃審議制度和學前教育機構缺失追究制度,確保學前兒童的受教育權不被剝奪,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在大力發展農村幼兒園時,當地政府要把學前教育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同時,也需采取多種形式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改擴建、新建幼兒園,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以惠及一些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
在資金投入方面,政府可以采取多種途徑,比如通過政策支持、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慈善組織、社會團體等舉辦公益性、普惠性幼兒園。
加強引導鼓勵,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
蘭州市城關區共有幼兒園98所,其中省屬1所,區屬10所,廠礦幼兒園28所,集體辦4所,私立幼兒園54所。
私立幼兒園占蘭州市城關區幼兒園的55%,但幼兒“入園難”的問題依然嚴重。在家長看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爭先“搶上”好的幼兒園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而民辦幼兒園兩級分化發展的趨勢,卻讓家長實在苦惱。
在民辦幼兒園中,一部分朝“高端”發展,以服務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庭;一部分則朝“低端”發展,以服務城鄉結合部流動人口子女為目標。在后一種幼兒園中,保姆式“看管”、幾個老婆婆看孩子的情況讓人們已經見慣不怪了。
高端型幼兒園數量不多,但它收費高,低收入家庭無力承擔。而一些低端的民辦幼兒園缺少基本管理制度,辦園行為隨意性、盲目性較大,園務管理不科學、不規范,以家長式、作坊式進行管理的為數不少。
之前,對學前教育政府的政策思路是“以社會力量為主體”。這種辦學理念是在特定經濟社會條件特別是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形成的。當經濟環境一變,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市場失靈及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所以,對學前教育的辦學責任,在理念上,政府需從“以社會力量為主體”向“以政府為主體”轉變。
有學者認為:“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民辦幼兒園也應該獲得公共財政的支持。政府需要理順財政投入體制,對不同主體舉辦的幼兒園應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給予普惠型、經常性的財政資助。”
對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政府須堅持引導和鼓勵的基本方向,規范民辦幼兒園的管理和辦學。專家指出,政府對民辦幼兒園應制定收費指導價與最高限價標準,實行“一費制”收費管理,取消贊助費、捐資助學費等不透明收費。同時,政府還可以制定民辦學前教育財政資助政策,將民辦園納入政府委托辦學范圍并給予補貼和資助。只有民辦幼兒園成為公辦幼兒園的有益補充時,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入園難”的問題。
優化師資培訓,提高學前教育吸引力
根據2009年《甘肅教育年鑒》統計,2008年,隴南市共有幼兒園48所,在園幼兒22559人,教職工584人,專任教師158人。專任教師和在園幼兒的比例大概為1∶143。
很明顯,隴南市幼兒園的專任教師數量不足。但是,地處交通方便、經濟較發達地區的一些公辦幼兒園,其師資不但在數量上充足,而且在素質上也要較小城鎮的高許多。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公辦和民辦幼兒園之間、示范性和非師范性幼兒園之間分布極為不均。這是幼兒“入園難”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專業幼兒教師隊伍,是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滿足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需求、緩解“入園難”壓力的一個重要舉措。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
為此,政府需加大對幼兒教師工資待遇的財政投入與保障力度,合理增加幼兒教師編制,特別是農村幼兒園教師編制,解決困擾幼兒教師的待遇、技術職務和社會保障等問題,保障幼兒教師的培訓權利,切實維護幼兒教師的權益。
開展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有必要建立幼兒園園長、教師資格制度,也有必要建立上崗、聘任等環節的資格準入監管制度。創新幼師培養模式,努力辦好中等師范學校、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從根源上提高幼兒教師質量。
而在職培訓是提高幼兒教師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為了保障幼兒教師的培訓權利,需將幼兒教師培訓納入當地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并采取措施確保培訓質量。